新媒体环境下的蒙古族文学多元化传播分析

时间:2022-08-10 01:56:06

新媒体环境下的蒙古族文学多元化传播分析

摘要:蒙古族文学历史悠久,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学风格,尤其是在传承与发展层面,与新时代不断接轨、融合。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与文学交流也变得日趋频繁,蒙古族文学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文学韵味、文本特色、地域文化,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加快了本民族艺术文学国际化的推广传播进程。然而,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学多元化传播,需要正视一些不可规避的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让蒙古族文化得以继承、发展、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蒙古族文学;多元化

一、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学的传播及优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学的传播

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当前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加速更新,在社会各领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蒙古族文学作为华夏文明、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不仅仅依靠着自身的文化属性,更多情况下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借助多元的新社会环境,才能加强传播效应。

就目前来看,微博、微信、各类网站论坛,均可以为读者提供广泛而丰富的文学作品。尽管受众群体关注蒙古族文学的紧密度相对较低,但是拓展渠道及影响力却显著提升。因为在传统的纸质书籍传播环境下,尽管文化韵味极强,但灵活度和便捷性以及市场推广效度,均远远不够。但是,在当前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却不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灵活。

(二)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学的传播优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比如以往在文学界比较受欢迎的蒙古族文学作品,譬如,《江格尔》、《勇士古那干》、《蒙古秘史》等,均可以将它们从文字转化为视频、音频或者电子书等形式。如此以来,提高了蒙古族文学作品的可传播性、受众群体规模,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之前“枯燥”的文本语言,在新媒体环境可能更能成功吸引读者。

具体来看,新媒体有其独特的创新性。在以往,报纸、图书是文学作品传播的载体,而在今天,网络平台则成为了主流发展方向。传统媒体一直都是通过纸媒来对蒙古族文学进行传播,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一,载体本身就比较大,传播成本高;其二,流通性差,传播渠道也就变得比较窄;其三,查找不方便,时效性比较差。与之恰恰相反,新媒体的出现则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正确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之前所说过的一句话,“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同理,以前纸张的出现,是一种进步,而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类平台设备的出现,必然要取代传统纸质传媒。

二、新媒体对蒙古族文学传播与发展

(一)不足之处

新媒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全球化。新媒体相对比较以往,对于蒙古族文学传播发展的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譬如,信息承载量大、时效性强。但是,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问题结点需要我们正视。

其一,读者通过一台电脑甚至是一部手机,输入关键词即可随时随地搜索蒙古族文学作品。但是,与汉族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蒙古文新媒体的发展本身就比较晚,再加上蒙古族网站建设队伍专业性不强。总之,无论是技术层面上还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运营理念,缺陷比较明显。所以人们也看到了,现阶段蒙古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相对单一,必要的文献资料也不全。其二,新媒体大数据传媒时代,专一性非常强。但是,蒙古族文学的专题性传播则相对少很多,再加上互联网大排量的信息传播,直接对广大读者受众的选择造成干扰。所以人们也就经常看到了,传统文学经常到在娱乐文学面前。

(二)创新路径

结合着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见解,简单表述如下:

蒙古族文学若想在新媒体平台中有突破性的发展和创新,必须牢牢把控住一个基准点,即始终坚持以读者受众为中心。在具体实践推进中,可根据读者受众的多元需求和具体需求,尽可能多的传播受众真正想获取到的信息。总之,第一步就是要稳步受众,这是前提关键。其次,转变观念,正如前文所述,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发展意义,充分展现出新媒体在蒙古族文学传播中主力军的责任和地位。

在笔者看来,每一种文化、每一类文学,都有其发展和存在的意义,同样都拥有着专属的特色。然而,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着的,社会和人类文明也是永远向前看的。任何事物要想发展,就必须跟随时代脚步。就目前来看,蒙古族文学传播必须走多元化道路,与互联网新媒体紧密融合,同时也要最大程度的坚守自身特点。对此,笔者建议,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文学的传播,不应只是自发的传播与反馈,蒙古族及当地有关部门必须要主动出击。以蒙古族聚居地区的相关部门来说,应当充分发挥出带头示范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待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后,也就相当于成功一半。

参考文献:

[1]娜日娜,陶格图.新媒体时代下蒙古族文学的使用现状调查[J].新闻论坛,2015(1):76-79.

[2]萨日郎.论蒙古族文学传播形式的演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7(1):38-42.

[3]娜日娜.蒙古语新媒体发展概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普通高中英语薄弱生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辽宁省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