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时间:2022-08-10 01:42:40

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摘要】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本文探讨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人才需求

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如何进行产业结构内部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由此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同时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又是民生之本,做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而就业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双赢,这对促进河北省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由于河北省历来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河北省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城镇化应当同步与工业化进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河北省的城镇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严重制约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增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使得“三农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户籍制度严格地将人口划分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限制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选择权。另外也限制了随迁农村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得农村随迁子女出现“入学难”的问题。最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也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加之农民工属于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职业技术培训费用,从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困难。

二是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就业质量不高,无法吸纳高尖端人才。第一,河北省的第二产业主要以重化工业为主,尤其以钢铁、水泥等产业为主,严重依赖资源产业,从而造成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单一。第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轻工工业的发展滞后,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的增长。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禀赋大,应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河北省仍然以重工业为主,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工业的发展没有充分重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由于河北省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因此也限制了第二产业的整体就业质量的提升。第三,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自身发展得到抑制,没有起到扩大就业规模的作用。因此,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对承接产业转型,扩大第二产业的就业规模是大有益处的。

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未能促进就业结构优化。首先,河北省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金融、保险、教育、物流、商业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服务业缺乏政策上的支持,竞争力较弱,所占比重较小。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化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传统服务业当中,河北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较少,阻碍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河北省的第三产业以低端服务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在一些资金技术壁垒较低,能够吸引大量就业的部门,如公路运输、仓储等行业,在这些部门就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以航空、铁路、邮政、通信等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开始崛起,但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以及行业垄断的限制,这些行业在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解决就业上的贡献却相对较小,使得河北省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依然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从事金融、教育软件等现代服务业的人数远低于传统服务业的劳动者。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这是促进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就业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河北省产业升级背景下,人才需求面临的问题,急需培养以下两种人才。

一是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型专业人才。河北省产业机构的调整升级影响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于高校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就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就要从专业设置上下功夫。专业设置要考虑学科自身的逻辑发展,也要考虑到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学科设置时,紧跟产业结构转型的特点,使专业机构和产业机构有机的结合起来,随着产业机构的调整升级变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适应经济发展的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对各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劳动力与岗位需求不符,有些岗位供不应求,有的岗位供大于求,这都是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学科专业没有及时调整造成的,因此,河北省的高校应该对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予以重视。

二是急需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当前,就业竞争越来越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河北省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时期,就业的需求不稳定。因此大学生要关注经济发展,认清形势,全面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需求。多参加社会实践,进入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需求,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做到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培养自身就业和创业能力,与时俱进,适应知识技术的更新变化,坚持学习各种知识,从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校也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少走弯路,顺利就业。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 JRSHZ-2015-01080)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中兴通讯打造微模块数据中心样本 下一篇:磷脂脂肪酸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