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早期康复治疗

时间:2022-07-19 02:38:02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早期康复治疗

摘 要 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注意开展康复治疗,可有效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尤其在发病后前3个月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后遗症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主要遵循通督调神法和醒脑开窍法,在肢体颈部、头部取穴,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针灸的时候要强调针感、针刺以后病人得有反应,有了感觉以后才能有效果,病人的感觉一般是酸、麻、胀等,有时候是一种放电的感觉。15天为1个疗程,取穴3~4组,头部1组,身体3组,多数病人均有明显效果。

中药:所有病人都需要用中药,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够降血脂,通血脉。除了口服汤药外,还有静脉给中药,以改善头部血流。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在药物的加减选用和每味药的用量方面要适当,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推拿按摩:能减轻关节挛缩、变形、是肢体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恢复性仪器:如中风治疗仪、脑血病超声治疗仪等,前者主要解决肌肉功能恢复,后者对解决患者的精神症状效果很好。

功能锻炼: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强调病人应该积极参与,通过学习和经过选择的,有目的做运动,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功能训练。包括运动技能与素质,感觉功能,认识功能,社交能力。

心理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消除存在的顾虑,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早期预防,减少发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本病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1.5)∶1。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改变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合理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130/80mmHg左右,及时治疗心脏病,如心房纤颤。建议口服华法令,3mg/日。吸烟的人要禁烟,饮酒量要适度,定期查血脂,高于正常建议服他汀类降脂药。肥胖的人要注意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糖尿病人尽早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高危病人定期体格检查,查血脂、血糖、心电、颈部血管超声,颈部血管狭窄,可放支架治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劳逸结合,全面重视并加强预防。

讨 论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故靠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提高疗效,因此全面康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脑血管病患者康复预后与康复开始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同一状态的患者康复开始越晚,康复效果越差,其并发症也越多,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肩关节半脱位,足内翻和下垂等,将直接影响康复与预后。对脑血管病患者结合体征稳定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康复治疗,同时反复的动作运动可刺激大脑正确地完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协调性也得到训练,同时关节和固有肌的运动又可刺激大脑及感觉的增强,从而发挥易化作用,使肢体能早日恢复,减少后遗症,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发挥。为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上一篇:小针刀治疗外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下一篇:顽痹从痰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