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能有多快

时间:2022-08-10 01:36:30

经济增长能有多快

提要:GDP有质量好坏的区别,公平分配财富的GDP就是比较好的GDP,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消耗资源的GDP增长是在借子孙后代的财富来发展。

经济增长的高低一直是各界关注话题。2011年,保持怎么样的发展速度才有利中国经济?

两位数增长受不了

在2011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中国需要幸福的GDP,从这个角度看,GDP应该适当降下来。要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GDP不能再像前两年那样的两位数增长,此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不仅中国承受不了,世界经济也承受不了。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茅于轼认为,GDP有质量好坏的区别,公平分配财富的GDP就是比较好的GDP,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消耗资源的GDP是在借子孙后代的财富来发展。

"如果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6%,相信日子会更加好过一点。"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更直接地表达出其观点。

张维迎对中国经济增长较为悲观:政府的很多行为都会加剧投资波动。中国在没办法维持过去两年的投资膨胀后,今明两年将会收缩,经济会箫条,失业会增加。这是今明两年中国可能面临的较大麻烦。

张维迎还对中国过度依赖政府创造就业的现状表示担忧。他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政府可以创造短期就业,但长期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评价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是不同的,美国更侧重于失业率,而中国更侧重于GDP的增长。我们的GDP的增长,往往不考虑就业,考虑投资拉动GDP,GDP的增长都是大投资、大项目,修地铁、修核电站等,这些项目吸收就业非常少,修一个地铁好几十亿元,有多少就业?顶多几千人,几十亿元才有几千人就业;一个核电站也是几十亿上百亿元投资,但是核电站都是自动化操作,没有几个人,对就业都是贡献非常有限的。"茅于轼说,"社会产生的财富如何分配就是评价GDP质量的一个指标,而失业率又是考虑财富分配是否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中国目前仅有登记失业率,并没有真实的失业率数据。"

通胀是否值得忧虑

通胀压力的增大也成为2011年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中外经济学家们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夏斌表示,中国的通胀只是表面问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长期不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如果中国增长方式不改,结构不调整,这个局面仍然难以改变。

2010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表示,"如果说我是中国央行,我压根不会担心这个通胀率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经济不增长但同时通胀严重才会比较糟糕。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GDP增速实际上是通胀率的3倍左右,有很多的支出盈余。所以说,中国即使通胀率达到5%都没有问题。

他强调,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真正问题在于支付盈余,中国用这些钱借给美国、欧洲,支持美国和欧洲支付他们的财政赤字,这样大量存钱再大量借贷出去也会导致通胀问题。

皮萨里德斯还表示,目前的欧盟债务危机是值得警惕的。西班牙政府有很高的债务,如果不解决的话,可能长期还会带来更多问题。如果西班牙像希腊一样,很可能欧元区就了,因此欧盟必须挽救西班牙。

另一位2010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认为,美国失业率还是在9.5%到10%之间,产品服务需求还没有恢复,降低利率实际上是权宜之计,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美国经济不会在短期内明显复苏。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王庆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并不这么乐观,部分原因是他们把中国通胀的问题放在一个全球背景下来看,使他们对通胀产生忧虑。很多人都认为,通胀一定是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国家先出现,逐渐在全球蔓延的过程,现在通胀在中国、印度以及其他的市场可能才刚开始。考虑到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延续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这一很大的调整,会促使美国经济将在2011年表现得非常强劲,2011年将不仅仅是新兴市场的复苏,而更是发达国家的复苏,这样对大宗商品的上行压力也很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通胀除了货币因素以外还有全球的背景。如果对通胀担心的话,自然就会对政策担心。

王庆认为,上半年是通胀逐渐上行过程,真正的政策转向,恐怕要等到二季度或者年中出现。控制住通胀,可能会付出代价,从而使经济增长、资本增长受到影响。

利率改革刻不容缓

应对通胀,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继续有所调整呢?

高盛亚洲执行董事及资深经济学家乔虹表示,通胀的风险明显地体现在货币政策的调整,"我们看到去年7.95万亿元的贷款发放,而去年12月份M2的增长仍然比较高,新增贷款的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在通胀预期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央行和银监会似乎下手不是太猛,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仍然处于相对较宽松的阶段,对未来货币政策继续紧缩可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预期。"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一季度提高利率是有理由的,因为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年初物价压力一般比较大。有研究机构推测,今年1月第一周已有6000亿元左右新增贷款放出,这使得央行数量型调控的压力依然较大。

针对第一周6000亿元新增贷款的预估,李稻葵表示,第一周发放得比较多是有季节性因素的,决策层对今年全年无论是贷款、发债,还是IPO等的控制是有想法的,但这个控制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总体上对融资量的控制。

李稻葵称,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已经非常复杂,仅仅控制一个信贷总量,不足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应该把其他的融资量放在一起考虑。当前宏观调控的方式在转变,重点要放在调整老百姓的通胀预期问题上。

根据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测算,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比应该有的利息水平大概低2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低了1.5个百分点。这样所产生的效果等于老百姓一年几十万亿元的储蓄,每年少拿几千亿到一万亿元的利息收入,相当于把老百姓储蓄应有收益转移到国有银行,再进一步转移到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那些工业"铁公基"项目的更多投资,这样反过来更加鼓励了经济增长方式向过度依赖投资和大工业项目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开局好兆头 下一篇:寒假亲子游出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