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玉米高产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10 12:31:27

镇康县玉米高产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措施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农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集品种、密度、资源和各种农艺措施于一体,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不挤占其它作物播种面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综合农业经济效益。文章从探索思路出发,详细阐述了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的方法措施、实施效果和经验体会,提出了上下协作、左右配合、节省劳力、抵御风险是玉米高产低耗、提高单产、增加种植效益的核心;选用良种,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是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这一理论。

[关键词] 玉米高产创建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90-02

前言

玉米高产创建是“科技增粮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康县自2009年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以玉米高产创建为主的各项科技增产措施得到落实。

镇康县历年来玉米单产低而不稳,种植面积有增有减,要实现镇康县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发展优势特色作物;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区域,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经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按照《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实施“五有(有行政领导和技术专家、有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有工作进度和培训计划、有田间档案和测产记录、有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五统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节令、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三配套(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配套、责任考核配套)”的要求,开展“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辐射带”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

一、探索的思路

1.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

镇康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与缅甸掸邦第一经济特区果敢县老街市形成一城两国,称之为中国边疆第一城,但是交通运程远,文化生活滞后,目前的布朗族还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传统文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所以,借助“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采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媒体网络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技术小册子等措施,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耕作水平,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以创建技术合作平台为内容

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基层农技推广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把科研院所、经营销售企业,农技推广单位,种植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防滑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民增收。

3.以推优替劣,加大示范为手段

能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是我们基层农技推广一直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通过种植管理技术示范,新品种展示,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从而淘汰陈旧的生产耕作方式,低而不稳的劣质品种,用现代的观念、科学的方法、优质的品种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益。

4.以稳粮调经,提质增效为目的

镇康县是土地比较富余的县,人均占有土地22.5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而且山高坡大,立体气候显著,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通过“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因地制宜,把玉米生长比较适宜的地方稳定下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玉米生长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调整出来,发展经济林木,如核桃、坚果、咖啡、蚕桑、木薯等等,根据群众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二、实践的方法及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镇康县农业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镇康县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督促、检查、考核、验收以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同时成立镇康县“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涉及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宣传发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筹备、衔接省市专家,为推进全县玉米高产创建和落实科技增粮各项科技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大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玉米生产

以攻“十”、推“百”、示“千”为扶持重点,即因地制宜、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主攻10亩以上连片高产示范户,推动100亩核心区建设,展示1000亩示范区,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作适当倾斜,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广大干部群众展示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能接受的踏踏实实的示范样板,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辐射带动万亩片中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3.创先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在管理运作上我们采取分工负责,任务到人,县、乡、村逐级签定目标任务书。同时建立考核奖惩办法,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上给予优先,并作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年终考核视为不称职,并给予通报批评。

4.加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

根据镇康县历年玉米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和小册子、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时机,大力宣传培训玉米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组织机防能手,增加社会力量,打开宣传面,上下结合、左右协调,全力以赴地开展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保证了“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5.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及意义,每年都要开展一项肥料田间试验以及取土化验工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6.认真组织现场观摩会

在玉米大面积播种时期,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由省、市玉米繁育和技术推广专家、县、乡、村领导、农技人员、种业代表及种植户参与的现场观摩会,在玉米收获时期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由省、市玉米繁育和技术推广专家、县、乡、村领导、农技人员、种业代表及种植户参与的现场观摩会,通过观摩会使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睹“高产创建”项目所获得的成效。

7.开展新品种展示

根据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每年都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和展示,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看得见、能接受的观摩现场,提供给广大干部群众参考和选择,使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杂交玉米品种云瑞6号、云瑞7号、云瑞8号、云瑞88号、海禾30、雅玉68、雅玉88等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68%。

三、实施结果

2009―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统计表 (万亩、吨、公斤/亩)

注:单产增减数,示范区是与前一年相比;带动区是与全县当年统计数相比。

1.经济效益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示范区每年平均单产增49.28公斤/亩,总增产粮食5092.1024吨,按每公斤玉米2.00元计算,增加总产值1018.42万元,每年平均增加产值203.684万元;带动区每年平均单产增20.36公斤/亩,总增产粮食10276.9136吨,按每公斤玉米2.00元计算,增加总产值2055.383万元,每年平均增加产值411.0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

通过现场培训、现场观摩、发放资料、媒体报道等形式开展社会性活动,社会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平台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农户和省、市、县有关专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技术措施的帮扶,有利于资金的倾斜,更有利于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通过五年的实施,培训人员69176人次,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人员素质得到很好地提高,对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通过品种展示,为广大干部群众展示看得见、能接受的的玉米优良品种,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及时推广。

3.生态效益

通过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乱打药、乱施肥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做到查灾情,对症用药,看程度,及时防治,五年减少农药使用量121.6吨。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药残留得到抑制,农产品安全得到保障。

四、几点体会

1.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

通过五年的实施,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一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越冬场所,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施药防治是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关键;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无到有,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带动非项目区群众提高测土施肥意识。三是地膜覆盖不仅在玉米生产上得到推广使用,而且还扩大到蔬菜、甘蔗、烤烟等作物上;四是精耕细作水平普遍提高,如微耕机的使用,开墒条播,打塘点播,间苗定苗,肥料深施等实用技术普遍得到推广使用。

2.农民得到的实惠显著增加

在项目区通过动员、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对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是一项国家惠农政策,从项目资金中拿出大部分资金,购买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资补贴给高产创建示范户。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专家和技术人员重点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项目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物资和技术保障,农户得到的实惠显著提高。

3.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玉米高产创建是多学科并存,如推广、土肥、植保、农业器械共同参与,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把关负责,行政加科技的一系列的生产活动,而且关键在于实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普及推广,让农户更多地掌握和采用实用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就需要上下协作,左右配合,克服各种困难,全方位锻炼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扎扎实实地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各项实用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都需要跟专家学习,跟师长学习,跟老同志学习,甚至跟农户学习,才能通过理论的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和现场演示,使农民掌握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并应用技术,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所以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

4.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心显著增强

通过玉米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把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作为己任,当参谋,作后盾,踏踏实实地为群众谋发展服务,理直气壮地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加强学习、反复操作,认真实践,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心显著增强。

5.档案管理规范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档案,由农业局农业科专人负责,并设立专柜,各种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法、工作记录、督导检查情况、宣传培训情况、现场会情况、田间管理情况、作物长势分析、前期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均按标准档案制度管理,达到了各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对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很好地参考价值。

总之,高产创建有利于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经销企业和农民的协作与联系,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典型经验的推广与使用,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健康食品具有重要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作者简介:施学忠,男,彝族,(1966.11.4―),籍贯云南临沧镇康,大学专科,高级农艺师,镇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上一篇:浅谈现代城市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山楂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