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群雄逐鹿

时间:2022-08-09 11:49:10

电子阅读群雄逐鹿

“电子阅读”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正在产业链的各个层面上展开:就在一两年前,人们还认为亚马逊的Kindle代表了电子阅读的未来,今年4月,随着苹果iPad的全面上市,舆论风向随之一变,“iPad将终结Kindle”的言论甚嚣尘上;也给Kindle所采用的“电子纸”显示技术的命运增添了变数。

更为关键的竞争点,则瞄准了电子阅读内容和分发平台的争夺,亚马逊虽有先发优势,但正面临苹果的强大挑战。而谷歌今夏也将携带强大的Google Editions平台杀人,真是好不热闹!中国市场也不例外,电子阅读产业兴起伊始,竞争就已白热化,但“领头羊”角色暂时缺位,局面颇为混乱无序……

显示技术原本中立,但TFT-LCD和电子纸却硬被拉上问一个擂台,因为这两种技术正被运用到两类竞争的终端,前者为iPad、智能手机机采用,而后者则是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虽说几类终端产品功能定位差异很大,但仅就电子阅读而言,厮杀不可避免。

电子纸(e-paper)是一类新型显示技术的统称,内又包含多种不同的细分技术,之所以被统称为“电子纸”,是因为它们所呈现的共同特点,如双稳态(Bi-stable)、省电与柔性基板等,这些技术特色使得相关产品有机会取代传统纸张。电泳式和胆固醇液晶两种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两种技术,但在已经量产的电子纸产品中,90%采用了前者,因此时下“电子纸”几乎成了电泳技术的代名词。

电泳技术的代表企业为美国公司E Ink,台湾元太科技于2009年6月初以2.15亿美元收购了它的全部股权以及关键技术和专利;另一家美国公司SiPix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企业,它于2009年第一季获得台湾友达入股资金后(约32%股权),加快电子纸的量产准备,去年10月又更名为“达意”;第三家企业为日本的普利司通(Bridgestone)。

这三大企业所采用的电泳技术又各不相同。

E Ink是将染色的黑白两色带电粒子被存放内部为透明液体的“微胶囊(micro-capsule)”之中,通过上下两端正负电极的变化,让带电粒子在微胶囊内的特定液体中游动,因而产生黑色、白色与灰阶;微胶囊电泳是反射自然光,因此不需要背光源,且具备双稳态特点,影像一经写入,不需要再外加电力即可保持,只有在切换影像时才需要外加电力;但彩色化需加装彩色滤光片,这会造成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下降。

SiPix的技术实现方法与E Ink类似,区别是将微胶囊改为微杯(micro-cup),在彩色化方面以RGB二三色微杯架构来实现彩色显示,因此不需要彩色滤光片,较微胶囊电泳有更大优势。

2007年11月9日,亚马逊推出了第一款采用EInk电子纸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上市4小时便被抢购一空,据分析机构估算,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亚马逊总计售出了约225万部Kindle,硬件销售额约7.42亿美元。当然,亚马逊所掌握的庞大数字图书资源,也是Kindle能够胜出,而更早推出的索尼“libre”却寂寂无名的主要原因。

Kindle一时风头无量,激发了产业界对电子纸技术的空前热情,人们相信这一新的显示技术将籍由电子书终端成长壮大。怎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苹果iPad给Kindle当头一击。在iPad的功能定位中,电子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iPad充分发挥了TFT-LCD的优点,同时最大可能地掩盖了。它的技术缺陷。在“iPad终结Kindle”的舆论声中,随之而来的是对电子纸前景的担忧,是否会没有长大就已夭折?

毫无疑问,仅就显示性能而言,目前TFT-LCD远远高于电子纸,但具体到电子阅读,TFT-LCD与电子纸则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电子纸生而为之,而TFT-LCD更像是一个闯入者(见表1)

要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电子纸必须得把握好时间窗口,解决彩色化、滚动显示、触控乃至柔性基板等问题。彩色化是电子纸的必由之路,今年底或明年初,电子纸可望出现商品化的全彩色产品。作为当下领导者的E Ink不遗余力,近日宣布与精工爱普生合作,推出新一代彩色电子纸解决方案,后者于5月18日发表一款新的彩色电子纸控制器,6月进行试产,预计年底正式量产;E Ink方面还表示,目前内建彩色电子纸的开发套件的准备工作也已接近完成。

电子纸要赢得生存空间,成本是另一个必须越过的门槛。目前价格较高,但下降空间很大,已有电子书厂家表示,2010年底将有价格为500元的电子书阅读器面世。除技术不成熟外,市场垄断是电子纸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元太科技的E ink垄断了90%的电子纸市场,随着友达SiPix生产线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始量产,或将促使电子纸平均价格下跌。国内一家名为广州奥熠科技的公司也杀人电子纸领域,其负责人陈宇曾为E Ink电子纸技术的重要发明者之一。该公司已推出量产的电子纸产品――“赛伦纸”,显示性能优异但价格仅为E Ink的一半,若广州奥熠能扩大产能,将会进一步推进电子纸价格的下跌。

最后,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将是真正的决定因素。TFT-LCD与电子纸的竞争交集在于谁能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阅读需求,而阅读需求又因阅读者和阅读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多个层次:如报纸、杂志等页面元素丰富的出版物更适合于iPad这种终端;而对于页面元素简单、阅读时间较长的严肃书籍,电子纸自有其优势所在,因此在一段时间内,TFT-LCD与电子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对竞争关系,更为可能的结果,双方在发展与竞争中寻找到各自的生存基点。

产业链:终端与内容大战

显示技术之争的背后,则是IT巨头们对电子阅读产汪的激烈争夺,目前的主角是亚马逊和苹果,不久之后,谷歌也将杀入

亚马逊和苹果争夺的是对整个电子阅读产业的控制权,而控制权的两个支柱便是终端和内容,前者是抓住用户,后者则是争取更多出版商的加盟。

和完全定位于电子阅读的Kindle不同,iPad更是一个综合娱乐终端,comScore就iPad的功能使用对美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Web浏览(50%)成为消费者最想使用的功能,第二位为电子邮件(48%),阅读书籍(37%)及浏览新闻及杂志(34%)也备受关注。In-Stat助理分析师李兵认为“iPad功能更为丰富、有趣,但Kindle也有iPad不能达到的优势,如保护视力;购买Kindle的用户必然是深阅读用户,而购买iPad的用户则不一定有阅读需求,iPad只是为他们创造了阅读需求而已。”

Kindle要避开iPad的正面冲击,就要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优势,除电子纸显示技术的升级改善外,Kindle还需要更轻薄、更廉价、更接近传统阅读体验,并由此拉大与iPad在阅读功能上的差异。亚马逊公司已计划于今年8月推出一款体积更为轻薄的Kindle阅读器,并配有 对比度更为鲜明的屏幕,电子书的翻页时间也将大幅缩短,但尚不会使用触摸屏或彩色屏幕。

“事实上,在iPad上市之后,我们的销量不降反增”广州金蟾副总裁袁茂峰对记者说,“或许是因为iPad加快了人们对电子阅读的认知。”

对内容的控制权是亚马逊与苹果竞争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亚马逊具有先天优势,目前亚马逊的Kindle store已集成了54万本图书。苹果的iBookstore除了现已提供的3万册免费图书外,更加大力度拉拢出版商、杂志和报业集团,扩容其商业出版物的规模。

简单对比即可发现,在报章杂志内容的呈现上,iPad的优势更为明显,这将是一个有效的分发渠道,被互联网冲击的筋疲力尽的传统新闻媒体旋即站到了苹果一边。除了《纽约时报》外,《华尔街日报》也宣布与苹果iPad合作,通过APP客户端提供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为17.99美元:英国《金融时报》也推出了此类服务;新闻集团CEO默多克更大力声援iPad:“将来会有成千上万个iPad售出,可能会拯救纸媒业,因为你不需要耗费纸张、墨水、印刷和运输。”在这一个回合的竞争上,苹果与iPad优势尽显。

亚马逊的优势在书籍,目前它占领了90%的美国电子图书市场。但从2007年推出Kindle以来。亚马逊与出版商的合作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原因是亚马逊坚持对一些畅销书收取9.99美元的费用,定价问题成为两方矛盾的焦点。为了争夺书籍出版商,苹果将iBookstore销售的电子书最高定价提升到14.99美元,并要求出版商不能通过竞争对手以更低价格出售,通过适度让渡定价权,苹果iBookstore在美国市场成功获得了企鹅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公司等5个主要出版商的加盟。5月底,苹果又宣布在英国市场与潘.麦克米兰等4家主要出版商达成合作。除此之外,苹果没有忘记独立出版市场,为此它在iTunesConnect添加了一条新服务,允许作者在iBookstore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所传作品必须具备国际标准书号/ISBN,必须是ePub格式,作者必须具有一个美国Ⅲ以及用信用卡注册的iTunes商店账号。

这迫使亚马逊在定价问题上向出版商做出让步。4月1日,在iPad还未上市销售之前,亚马逊就与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和新闻集团旗下的HarperCollins出版集团签署新的电子书定价协议,协议允许这两家出版商对电子图书自行定价:部分新畅销书的价格将定为9.99美元,但多数图书的价格将定在12.99~14.99美元。5月26日,亚马逊和又同企鹅出版集团达成了电子书定价协议,但双方都没有公布定价协议的细节。

为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亚马逊还采取了终端开放原则,面向各类终端推出Kindle app,不仅将Kindle Store覆盖Kindle、Kindle DX电子书,还覆盖了iPhone、iPodtouch、PC、Mac和BlackBerry等多种设备;iPad上市后,亚马逊宣布推出Kindle app for iPad,以覆盖iPad终端,今年夏天还将推出对Android平台的Kindle App。

就在苹果与亚马逊的竞争逐步升温的时候,谷歌有关负责人透露,将于6~7月份推出Google Editions电子书店。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 Editions上线时,约200万本书籍可供选择,加之诸多无版权限制的书籍,总量可上看400万册。为了方便用户观看,谷歌还会在GoogleEditions服务中加入谷歌搜索引擎,以方便用户使用。当然,Google Editions会秉承一贯的开放原则,面向各类阅读终端,笔记本、(智能)手机、电子书,乃至iPad。

谷歌这只互联网大鳄的加入,令整个电子阅读市场更为纷纭复杂。可以预见,亚马逊必将遭遇麻烦,瑞士信贷分析师斯宾塞・王(SpencerWang)认为,2015年,苹果和其他竞争对手将使亚马逊的美国市场份额从90%下滑到35%左有。整合:中国电子阅读产业的出路

Kindle带动了全球电子阅读的兴起,这也包括中国,内容商、终端商乃至运营商都虎视眈眈地想要抢食这块肥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数据显示:全球有80多家企业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电子阅读器,其中我国就有41家。除汉王、翰林、易博士、纽曼等硬件制造商外,传统出版单位如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书产品,中国移动也大张旗鼓地了电子书战略。

2010年,电子阅读内容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建立成为整个产业的焦点,其中,打造有竞争力的内容平台又是角逐的关键。在这方面,终端企业、以出版社为主的内容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各打各的算盘。

以汉王为代表的终端企业,希望拷贝亚马逊“内容+终端”的产业运作模式,2009年卖终端,2010年找内容。今年5月,汉王宣布推出了电子书内容平台――汉王书城,采用“内容商定价、一书一密、二八分成(汉王二)、免费加工”的合作模式,长江文艺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万榕书业等已成为其合作伙伴;《京华时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数十家报刊也登陆汉王书城,供读者免费或付费下载阅读。汉王科技声称,汉王书城的目标是在9月份争取将图书数量增加到10万册,年底达到20万册,书籍以市场畅销书为主。广州金蟾(电子书品牌为“易博士”)也在搭建自己的内容平台,目前已集成了3000份杂志、25份报纸,并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建设网上图书馆,用户可通过该平台借阅45万套公益性图书。

以出版集团为主的内容商也纷纷行动起来。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新版网站――“中国数字出版网”上线,囊括了该集团出版单位的7万余种书目、44种期刊、5种报纸、十余家单位的电子音像制品、17万余种电子样本数据。据中国出版集团介绍,中国数字出版网将是集原创、版权、销售、供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内容一次性制作,多渠道发行,目前已获工信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除了传统出版商外,在线内容商如盛大文学也在今年3月高调推出“一人一书”计划,电子书战略。

但无论是终端企业还是内容企业推出的电子阅读平台,规模分散、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是突出弱点。在美国,亚马逊、苹果与谷歌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以及商业运作能力,仅靠商业手段便实现了产业的整合集中,有利于电子阅读产业的后续发展。在我国,改变这种分散和混乱的局面,迫切需要―个更为强大的平台依靠商业手段整合市场。

中国移动这个拥有54亿用户、完善的网络通道和庞大的资金实力的主体,或许有这样的实力,而且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5月5日,中国移动宣布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以手机或电子书作为载体,将各家出版社或者具有发行资质机构生产出的内容,以比较好的形态推送到用户手中。目前,和中国移动合作的既有作家出版集团、长江出版集团等传统出版社,也有新浪等互联网内容供应商,以及国家图书馆这类资源丰富的机构。按照移动的说法,内容提供商主要负责对阅读内容的组织,运营商负责阅读平台建设、产品开发、内容整合、营销推广,未来的营收前者四、后者六。

中国移动电子书可采用单本下载和包月两种方式,单本下载价格依内容而不同,通常为1~10元钱,也可以选择按照章节来付费,平均一个章节0.04~0.12元。包月分3元、5元两种,5元包月费一般可阅读50本书。在终端方面,除了手机和电子书外,中国移动还计划引入iPad。

当然,鉴于图书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政府部门不会允许这个产业放任自流。新闻出版署一名官员近日表示:将对电子书产业实施准入制度,尽快制订电子阅读器生产和内容下载平台的准入机制,依法对数字内容的传播出版实施有效管理;推动国家级数字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各出版单位加快内容资源数字化步伐,同时鼓励内容提供商与硬件制造商合作;此外还将加快制订内容、格式、排版、加密、版权、管理、服务、检测、认证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但网络游戏、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过程证明,政策往往是这类新兴数字产业的最大变数。

上一篇:互联网电视:中外业态不一样等 下一篇:整体转换:与时俱进的五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