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印象

时间:2022-08-09 10:45:30

它好像很风光,它也好像很风险,它还好像很神秘……什么是私募基金?有什么特点?它的门槛有多高?

在今日中国的股市中,精彩纷呈与眼花缭乱、日新月异与变化无常,成为了带给每一个股民、基民的共同印象。曾几何时,当大多数人仍然谈“私”色变的时候,早已有人偷偷玩起了私募基金。

有人会向你讲述私募基金传奇的财富故事:投入几十万,可赚上千万,利润大得令人难以想象;也会有人告诉你玩私募者的悲剧:遭受强行平仓后的血本无归,灰飞烟灭。它可以令人朝为富豪暮为乞丐;一夜暴富或半夜跳楼。由于法律规范的模糊,凡是做此种“生意”的人,大都深藏不露。

在这个“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年代里,各种理财的观念和信息会塞满你的耳朵。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极富诱惑力的声音会再次触动你的神经,它就是私募基金。

代熟人理财

一位朋友曾形象而幽默地描述道:“十几年前做这个东西(私募基金)是地下工作者,如今你随便聊到和哪位做私募基金的高手是朋友,身边的人看你的眼光马上会有一种艳羡,纷纷上来与你交换名片。”

当然,如果您也是这走上来交换名片的人之一的话,建议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是私募基金?它适合我吗?“不知道,”程伟(化名)在记者面前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就是听说能挣钱,大概就是他帮大家投资,然后大家按份儿分钱吧,能挣钱就算适合呗。”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的程伟从小在这方面比较灵光,工作几年后有了些积蓄,觉得自己开店太累,就想进行点资本投资。于是他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在一家证券公司负责资本运营的基金经理周明(化名)。对资本运营一窍不通的程伟,就是凭着对这位基金经理的信任而获得了投资的收益,并且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如果说程伟和这位基金经理周明的这种合作关系还有一定代表性的话,那他们之间的这种“小生意”就是私募基金的一种典型模式:“代熟人理财”。什么叫“代熟人理财”?就是说这种私募基金的运作,通常只限定于已经建立了充分信任的亲戚和朋友之间,圈子外的陌生人是不带你玩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只有自己小圈子内的人才是相互间知根知底,才能够信任对方。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对这种私自募集资金用于资本投资的行为还没有明确的限定,因此私募基金的行为仍然处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所以,如果在投资人的圈子中加入了运作人不了解的陌生人,则很难通过合法的手段制定保障双方权益的契约。换句话说,熟人的圈子和陌生人的圈子性质是不同的,前者因为熟悉和了解而有种天然的诚信;而后者则必须制定商业契约来约束,而这种“契约”法律并没有明文保护。

“不过没关系,”程伟很轻松地说,“我的朋友和周明读研究生的时候同宿舍,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现在大家都在他那里入伙,有财大家发嘛。”显然,学生时代“睡在上铺的兄弟”应该是个比较不错的诚信基础,但这还不是程伟信任周明,从而敢把钱给他的全部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他自己也放了钱在里面,我们几个人的二十几万加上他自己的五万块钱,都在一个锅里煮,煮好了大家分,煮糊了也是一起糊啊,这些都是事先说清楚的。”但当记者问他是否有周明自己投钱的证据时,程伟把手一摊:“这也只能依靠周明的人品了,我们圈子里的人都比较知根知底,无论他的人品还是技术大家都很信任,但你要说凭什么证据,我也只能说凭信任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谁也不会有时间去盯着周明怎么做,他只在有大的投资举动时会说一声,我们也并不很懂,一切由他操作吧。”

而对于运作者周明来说,大家对他的信任也令他的运作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圈子里的信任,这个东西是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个什么也搞不成。如果我裹着钱跑了,或者他们告我诈骗,那还谈什么合作?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啊,现在私募基金这个行业里非常不规范,主要是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一切都是私下的,大家商量着来,很多摩擦都有可能发生。出来做这一行的时候,谁都会想好这点,我就是因为这个,才没有辞去现在公司的职位专门做这个。”

由此可见,私募基金的市场虽大、发展虽快,却因为缺乏法律规范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前景总有点难以预测的味道。然而,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只要市场能够证明它的生命力,就总会破土而生的。

私募门槛

1949年,一位叫琼斯的博士在美国以10万美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私募基金,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这种未公开发行的资金结合体,也就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等公募基金而言的私募基金。而直到2006年,中国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了国内的第一支私募基金――渤海产业基金。但与周明他们运作的私募基金不同的是,这支渤海产业基金实际上的主要募集人是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投资人。因此,这并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而若论纯粹源于中国民间的私募基金,则又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拳经剑谱,虽在江湖上传承百年,当初的创派宗师却难觅其踪。

无论这股力量是源于对利益的追逐还是长期囿于体制的爆发,总之中国民间的私募基金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去,而且蓬勃地发展至今。特别是在2006年开始的超级牛市中,很多人感觉到了它堪称强悍的力量和惊人的发展速度。

那么,这样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来投资呢?我们普通人能玩的转吗?

“完全可以,一点不难。”基金经理周明笑着把手一摆:“区别就是你玩大还是玩小,求多还是求稳的问题。相对于股票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风险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当然,我指的是像我们这样运作者和投资者完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的。如果你没有这个前提,那你还要多冒一层运作者的道德风险,因为在情况不妙的时候他有可能卷着钱跑掉了。”“如果有这个前提,那对于投资人来说比自己去费神炒股要省心,风险也相对要小,因为那些基金经理毕竟比普通人要在行得多,消息也灵通得多。而相比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风险要大,但同时分成也高赚得也多。所以说,这其实是看你求多还是求稳的问题。玩转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用投资者自己来玩。”

当然,作为基金经理,周明自然是站在运作者的角度来说的。而在“入了伙”的程伟来看,除了周明说的那些问题,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存在一个门槛的,这就是投资资金的起点。

通常来说,一个私募基金经理手头会有很多投资资金,但未必会有很多投资人。而他们也并不希望投资人过多。因为在进行股票交易操作的时候,他们手头的投资人越多,他们要运作的帐户就越多,也就越麻烦。所以私募基金的运作者大都喜欢投资人少,而每人的投资金额大的这种模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大多私募基金都设立了投资资金的起点,要求投资人的“入伙钱”不能少于某个数字。而这个数字也是完全通过私人协商确定的,没有任何统一规定。比如周明说自己的投资人都是亲戚朋友,所以门槛很低,1万元人民币就可以玩。而有的私募基金则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等不同的要求,这就不是普通人敢玩和玩得起的了。

上一篇:市场行情 第38期 下一篇:“私募”的光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