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时间:2022-08-09 09:38:39

寓美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也曾强调指出:“在中小学里面加强美育,要强调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各科教学中都可以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进行美育教育。”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如何根据现行的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不断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鉴赏比较美进而创造美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挖掘数学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美

数学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如曲线给人一种柔滑之美,直线给人一种刚直之美;人体中头与身高的比是1:7;两手平举的长度等于自己的身体高度;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圆是所有等周长平面图形中面积最大的图形……

1.1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美。严谨是数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例:除和除以,增加了和增加到,小数后面和小数点后面,1/5和1/5米,质数和互质数,因数和质因数,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相差甚远,这就说明了两者之间概念与意义的不同。表现出数学语言运用上的严谨性。

1.2感受数学公式的抽象美。数学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公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例:在教学平面图形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有单独计算面积的公式,当我们仔细探究后会发现这些单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完全可以统一于梯形面积公式S=(a+b)×h中,体现了美的简洁、统一。只要我们按要求给出适当的数据,就可以求出上述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这种经过推导高度抽象出来的公式能帮助学生正确解题。另外,圆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圆锥、圆柱体积等公式同样也体现了数学中的抽象美。

1.3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美的简洁因素,往往使人的思想产生飞跃。数学符号具有简洁美的特征。例如:加号用符号“+”表示,表示两个数的和,而表示两个数之差就用符号“-”来表示了;“>”表示前者大于后者,“

2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会比较――让学生鉴赏美

有比较就会加强联系,有比较也会突出区别。美蕴藏于比较之中,《课标》要求我们把比较能力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来培养。我们往往通过比较来加强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联系,通过比较来区分看似正确或一样而实质不同的数学知识的微妙区别。

2.1从图形变换中寻找美。几何图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几何图形之间的互变互换、相互联系也有其内在美的价值。例如: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拉直,使之垂直于底边,就变成了长方形,同样,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缩短到和宽一样长时,又变成了正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其内在的联系。又如:直线、射线和线段,虽然都表示一种线,但其本质特征各有不同。这正体现了数学中各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也是一种数学之美。

2.2从语言比较中展现美。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语序的颠倒,词义内涵的变换都有可能导致题目意思发生改变或错误。例: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出示题目“小数点后面去掉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很多学生认为正确,但事实上,“末尾”和“后面”表示的不是一个意思,“末尾”是“后面”的一种特殊情况。又如:某产品的价格先提高20%,再降低20%,现在价格等于原来价格。这样的讲法也存在错误,原因就是提价、降价的单位“1”不一样。这样的例子会使学生感到数学语言的微妙变化也是一种美。

3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创造美

美存在于数学课堂、数学教学、数学解题的很多地方。正所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发现美、学会鉴赏美,更主要的还要会创造美。逐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观点。在学习、解题时要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创造,并产生美的思维火花。

3.1在计算中创造美。计算时,往往需要根据数式的特点,对所计算的题目换个角度去动脑思考,使得运算简单快捷。如计算5+5+5+5+4,大多数学生只会运用计算法则来计算,还有一部分学生能用5×5-1这样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但也有个别学生直接用6×4算出结果。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最后一种解答方法最具有创造价值。他积极动脑、大胆思维,运用折分整合的思维策略,把4分成4个1,分别加到4个5上转换成4个6来计算。

3.2在应用题中创造美。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但学生只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正确列式解答,求到最终答案应该不是大问题。有些看似繁杂的题目但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便会很快算到结果。例:服装厂计划加工1000件衬衣,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批生产任务需几天?常规的解法是1000÷(1000×40%÷3),列式计算时步骤较多,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但如果细心分析题目,“根据工效不变,工件时间与工作总量成正比。”只需列式成3÷400%即可,同样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总之,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认真挖掘数学教学中美的因素,通过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