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9 07:20:28

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在目前市场环境经济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采购招标是目前最高效、科学的一种图书采购方法。但是,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目前出现了频繁招标、中标价低、书商自主过滤书目、不严格执行合同等问题,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影响颇大。笔者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问题对策

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高校图书资料的采购是首要环节,其对馆藏的结构与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保障之一。近年来我国对高校的教育经费、科研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本科教学的评估中学校生均图书与图书馆年进书量占重要地位,各高校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经费都加大了投入。

1.高校图书采购招标的意义

1.1图书的采购招标能够使高校采购工作透明化,从而杜绝腐败从源头的滋生。高校的图书采购招标,通常是由院校的主要资产部门、校方领导、财务与纪检部门以及图书馆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来共同组成评标组,以投票评审的方式确定最终的供应商。这种形式使得整个招标的过程完全公开化、透明化。杜绝了图书供应商前期所谓的私下公关,迫使他们必须在自身的实力和后续服务上下功夫。有效约束了图书供应商和图书馆,有效的杜绝了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1.2采购招标有利于校方选择出重信誉、有实力的图书服务商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采购的大户,使得新华书店、出版社、民营书店在同一平台互相竞争,学校通过对投标书商资质的审查,选择出综合实力最强的商家合作,真正保障了文献采购的质量与数量。

1.3图书招标使得采购和后续服务得到法律保障。在招标合同中会针对服务供应商的各方面做出明确的条例规定,这些规定能有效的保障学校图书馆的利益,如到书的具体周期、书籍类目数据、书籍加工规范等服务等等。当然对于图书馆应当承担的付款业务,条款上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供应商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供需双方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1.4高校特色教育与专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采购应该将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读者需要、学校藏书结构作为重点考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图书采购质量的控制,合理的利用分配采购资金,真正优化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数量规模与结构,从而满足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

2.图书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同于一般的采购物品,图书馆的馆藏采购图书具有品种多样、无法提前确定、会更具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不断的调整。在图书招标时,只能根据投标服务商提交的资料来确定中标企业,在图书招标采购时,其产品是未定的,图书的采购将会在招标后开始,一直到停止采购的整个时间段内,图书真正的成交产品种类与数量才能够完全确定。

2.2图书采购招标项目分为折扣、服务、数据、加工、信用度、合作单位业绩六方面,在这些方面中,只有价格一项是可比较并客观了解的,其余五项在未产生实质合作之前是无法通过某种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与判断的。所以,各服务供应商在采购投标书中所承诺做到的在评标时是无法去考量与判断其真伪性的。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标书只要做得好,中标的几率就大,也就导致了中标后的服务商对于各项服务承诺无法履约,最终造成图书馆在采购中变得非常被动。

2.3图书采购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在图书采购招标时,学校图书馆是没有办法向中标方提供一份详细采购清单的,其采购时间也无法约定,因此双方只能就具体图书交货的时限做出一些原则上的规定,没有具体的交货期,只能笼统承诺到书时限。

2.4图书馆采购招标的成员组成,来自于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却很少,因此图书折扣在采购招标中作为招标采购的一种评判的重要标准,造成很多劣质的图书提供商无实力,却能依靠单纯的低折扣中标,而进货正规、服务完善、相对运营成本较高的书商却往往不能中标。低价中标将使采购的图书质量变低,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价低往往导致图书馆只能购得大量的特价书或者盗版书籍,造成了实际意义的购书经费浪费。

2.5高校图书采购作为图书数量庞大的采购方,使很多图书商为了能够获得图书中标的供应权,在投标书中做出了很多的承诺,以诸多的图书优惠条件来获得高校评标团队的偏爱与信任,但是在实际履行合同时,却无法实现应有的承诺,无法正常到货情况时有发生。

3.图书招标采购问题对策研究

3.1合理制定招标文件的策略。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最关键点的一环就是制定图书招标文件,如何制定好科学、准确、规范的招标文件、招标程序的设定、参与投标商家的资质审核规则、投标商的招标书制作规范、采购评标标准等相关文件,是图书招标采购的重中之重。评标成员的构成应该适当增加图书馆专业人士的占比。图书招标采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其保证前提实有一份科学规范的招标文件、规则、以及权威专业评审团队。

3.2招标周期的合理制定。中文图书的招标招标,其与一般的招标采购不同在于图书的采购具有品种多、单品数量少、采购任务多批次持续采购的特性,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因此招标周期一般以2-3年为宜。

3.3博取各家所长、多标底招标,合理设定中标家数及份额分配的比例。为了防止少数供应商恶意低价中标的情况,应该将图书采购总标分为不同类的分标,然后根据投标供应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对应选择多个不同的供应商,科学合理分配各中标商的份额比例,防止独家总标问题的出现。

3.4招标采购时应预留一部分德经费作为专项非招标性费用。对于高校图书馆采购,一方面应该防止腐败行为并节约成本提高采购经费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应该提高图书采购的品质,这才是图书采购的重要目标。将采购经费预留部分专项的非招标性经费,高校图书馆全年图书经费总额不全用在招标采购上,用以保证馆藏图书资料的系统、专业、学术、完整特性,建议留取5%的经费用于特定文献的自主采购。

4.图书采购招标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4.1应该规范书商的书目提供。高校图书馆对于馆藏图书要求专业性、学术性、高质量,因此必须规范书商对于采购书目的提供。

4.2应该科学合理的建立对于书商的考核体系。高校图书馆可借鉴自身情况,构建一个科学实用、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与体系。对与中标书商进行长期多方面的考评,针对不对情况寄予激烈或惩罚措施,对于书商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起到一定的监督与鞭策的作用。

4.3应该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校图书馆一方面需要细化合同,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合同加强对书商的监督检查,把风险防范贯穿于图书招标采购和业务外包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不能履行协议的书商,随时终止协议,将来自于供应商的风险降到最低。

4.4完整建立中标书商信息数据库。建立书商详细档案数据库,是加强对书商了解的有效手段,并保证书商信息的准确性与利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实行采购招标,是高校长远发展的趋势所在,必须建立以招标为主导的文献资源的多元化采购体系,使得高校图书采购的工作真正变得透明化、合理化、规范化、体制化,加快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采购招标的质量,满足高校馆藏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冬丽.供书商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3):18-20

[2]崔波.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互利共赢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28-32

上一篇:浅析企业投资决策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是“创卫”工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