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析

时间:2022-08-09 04:47:58

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析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在现实环境之中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科学分析环境监测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提高,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信,为环境监测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然而环境监督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不着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根本工作,是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基本要求,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决做到细处,落到实处,努力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首先分析环境监测的概念。所谓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能够反映环境质量、其变化趋势的各类数据指标进行监测与检测,以对环境污染现状、环境质量的好坏等进行掌握,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污染组分等,主要内容则为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及物理污染监测等。监测工作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体,监测各种环境要素下的污染状况、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等,对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对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分析环境改善的进展情况; 此外,还要对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某个特定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确定。目前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包括三大类,即化学技术、物理技术与生物技术,其中常用的物理、化学技术包括仪器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光谱分析法、重量法、容量分析法及色谱分析法等等。而生物技术则是分析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产生的一系列反映信息,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判断等。

2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整体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量大、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而环境监测业务范围却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也不断提升,这种现实矛盾问题导致监测人员对日常监测工作疲于应付,难免忽略了质量管理。而且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很多监测机构均将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忽略了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实际工作中,很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均是从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岗位直接转岗担任的,不仅业务知识相对单一,而且其往往不具备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综合分析监测数据方面、编制质量控制报告方面、对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方面等,能力均稍显不足,这些均会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2.2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意识需要加强

实际工作中,某些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后,或者实验室获得到评审资质相关证件后,就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所松懈,从而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工作氛围因循守旧、懒散,即使发现质量问题由于工作态度懈怠,导致无法积极主动的采取解决措施,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对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也有所忽视。其次,无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最后,监测工作人员缺少自我监督意识,无法基于整体角度深入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2.3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不真实

由于监测站在行政上隶属于各级环保局,所以在数据、质量报告的上报上必须经由环保局、甚至当地政府的审核,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部分领导为了政绩和考核名次篡改数据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作为监测站,它的职责就是对各类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并如实提供数据,至于监测数据的高低、环境质量的好坏对监测站来说并无利害关系,所以监测站上报的数据绝对是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但是,到了上级政府部门这一环节,情况就变了。在当前创建模范城市、创建优美乡镇、小康指标、加大绿色GDP 考核等形势的推动下,各地环保局、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和环保政绩,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常常出现为了个人政绩、地区名次、博得上级好感而肆意篡改环境数据的情况。如果数据在经过每一级的审核时都被篡改一次的话,那么最后国家看到的数据就可以用谬之千里来形容了,完全失去了数据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这样一来,不光是环境监测工作白做了,国家制定环保政策法规、环保事业的发展也将迷失方向。

2.4 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与技术监督要求不符

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监测范围也不断扩大,环境监测领域除了传统的水文、大气及声音监测外,还进一步发展至生态、土壤及生物等全新的领域,以传统项目为基础不断扩充。新的监测领域必须需要新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技术,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与控制技术也需要不断完善、革新。但实际工作中,监测工作中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未与实际工作密切关联起来,质量管理方式也仅局限于能力验证、理论考核、盲样考核等,与实际环境监测需要不相符。

2.5 室内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地方环境监测站,特别是县级监测站条件很差.监测用房紧张,仪器设备落后而不配套,有些常规仪器很难配全,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很难做到监测信息的准确。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规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经费紧张,很多监测站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转很困难.二是监测站隶属于环保局,环保局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地方环保局一般非常重视监理工作,因为监理站是收费的,而监测站是花钱的,所以造成监测站的工作不被重视,其正常工作所需也就很难得到解决。

3 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环境监测队伍的监测

人才是21 世纪最宝贵的资源,环境监测领域也要加强人才管理,将环境监测工作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结合起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包括监测工作设计、工作布局、样品采集、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方法的判断、实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较高的实践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形势、新环境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环境监测专业队伍的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与培训机制,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其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

3.2 及时更新技术设备,提高科研力度

环境监测主要对象包括大气、水资源、土壤、固体废弃物、生态、辐射、热污染等,监测分析不同环境中不同物质的污染程度,然后采取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尽管上文提到,环境监测工作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并非仪器、设备越先进越好,但是太过落后的仪器设备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而且环境监测对象多样化,不同的污染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而仪器的精密程度及技术水平均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要结合环境监测实际情况,选择适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3.3 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意识

应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落实环境监测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应明确工作责任,督促监测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树立制度化与体系化的关键,使自身不断适应环境监测的需求。环境监测部门要定期做好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多与各部门进行交流与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3.4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体制

多方面因素均会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现行的环境监测体存在诸多弊端,只有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环境监测机构要尽量实现统一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其实现在大环境下,国家在逐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中,就对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具体内容予以明确,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据可行、有法可依。当然未来工作还有诸多极待完善之处,根据中国国情、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修订、完善现在的法律法规,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当然,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离不开有效的检查与监督,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监测领域,比如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更是管理重点。

结语

总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近年来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当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全与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考虑环境监测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生洪,江振岳. 农业环境监测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及管理[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29( z1) : 314 -316.

[2] 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3]张小东,徐克广,张建辉. 浅谈基层单位环境监测专项经费的管理[J]. 中国环境监测. 2011,27( z1) : 73 -75.

[4] 袁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的三个基本原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3,05.

[5] 孙德生.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环保产业,2004,04.

[6] 刘红.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 2005,02.

上一篇: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 下一篇:环境影响下传统水利工程的结构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