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9 02:45:15

浅析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大量实施,其不仅可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经济的收入。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使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使社会对土地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转变,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整治的全过程,其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其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对土地整治中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1 土地整治的概述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2 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特点

2.1 关键点的测量

这里测量的关键点,是指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如坡顶、坎边等。土地整治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测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划定的点,其他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成图后,依据测点,勾绘出等高线。

2.2 全面测量项目区的坎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不同在地形测绘中,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样难以为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要对各种坎细分,注明坎顶和坎脚线的位置、标高等。

2.3 注明细部测量

所谓的注明细部测量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土地整治中的细部测量比较详细,其包含坟穴、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改造中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A、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

B、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树木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

C、特别要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作详细记录,有利于以后设计方案的选择。

3 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作用

3.1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土地整治中的测绘成果包括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要素,集中统计土地整治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边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为不同的需要提供各种基础信息数据。

3.2节约投资

土地整治投资巨大,工程施工过程应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要求有一套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能充分反映项目整治区域内的一切现状,它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效益的准确分析、概预算的精确度等。

3.3规范工程行为

土地整治的各种施工验收规范执行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科学的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翔实,能为科学设计提供一切数据。

4 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4.1 测量的实测范围一般要比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大。一般情况下要测出项目范围界线外 50米 至 100米,因为土地整治项目范围外的附近,一些与土地整治项目相关的情况,也必须有个相对清楚的交待。

4.2 当图幅的宽度不超过一般绘图仪的打印宽度一米时,可以采用整体图幅,不进行分幅;当测区的面积比较大,分为多个作业组进行作业时,各作业组依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并生成与草图相对应的编号,按照相应图式符号在电脑上绘制出正式的地形图,作业组之间对地物的图式符号运用、表示方法、字体大小、注记、颜色、电子图的分层等均应进行统一。

4.3 测绘工作应有所侧重与取舍。重在项目区内、路沟、渠、林、电力电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及地类界线的测绘,对于独立地物和田埂等线状地物,依照规程规范及成图比例尺进行必要的取舍。居民点、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建设用地的,只要测绘出其地类界线,能求出其地类面积便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每个村庄和集镇的周围都有明确的规划用途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对此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可以简单测绘。

4.4 项目区内权属界线测绘是土地整治测量的重点,在实测 1:1000 或更大比例尺测图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在地形图测好后再作调查来确定土地权属界线。如果土地调查成果图件的权属界线不确定,则需要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乡村地政府人员以及土地权属界相邻双方到实地进行共同指界,按共同指定的界线详细准确测定。

4.5 水是土地整治规划中要求比较严格的一项指标,即使是干旱地区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都要求灌溉设计保证率在 70%以上。因此,项目区内的水系应当准确无误地测出来,从项目区外引水的并不是太远的话,也最好能作个相对准确的定位,并作相应的标注。在池塘、河、溪以及一般的田间小沟渠等测量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测绘出其位置,还要求按一定的距离测出其深度,这些深度数值不管是对项目规划设计还是填土平整的土方计算,都是不可缺或的。

5 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注意事项

5.1 合理确定测量精度。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大多对测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不同地形,不同项目对比例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平坦项目区测图比例尺为1:2000,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则需要 1:1000,对于房屋等建筑物则需1:500,测图比例尺可根据不同需求来变化,只要能满足需求即可,并不要求太详细,如果对精度要求过高,则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变得很没有意义。

5.2 必不可少的关键点测量。高程点的施测要合理,平坦地区一般可以 60 米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能大于 40 米;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识,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为了整治工程量的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需要,对于测高程时的关键点测量是比较重要的,不能图省事而使关键点测量缺失,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等是必测的。

5.3 合理布设高程网点。 地形复杂和平坦地区一般在设置高程网点时也会有所区别,平坦地区网络间距一般为 60 米,地貌破碎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一般为40 米。

5.4 测量区内对高程和坐标点应埋设标石作为标记点。这样在工程施工时能进行很好的控制。

5.5 现状地物要详细。 在土地整治项目的测绘成果图上要清晰的反映出各种现状物及其使用年限,还需要统计出现状物的具体面积、位置、密度、种类、数量、新旧程度等 ,这样可以为规划设计、预算等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保证实施的正确性。

测绘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土地整治中,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整治项目运用测绘技术能够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然而,鉴于我国测绘技术运用于土地整治项目起步较晚,应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测绘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与探讨,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本着总费用最小的原则,在满足土地整治规划单位用图的前提下,在精度与费用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 ,顾雅能 .测绘技术哎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11(12):144-145.

[2]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3] 李延国. 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4.

[4]田茂强,杨宝佳,方广贺,杨伟.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地形图测绘调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5]孙一男.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0(6) :162 -163.

作者简介:刘科学(198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规划与测绘技术的研究。

上一篇:综述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下一篇:浅谈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施工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