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对健康之影响

时间:2022-08-09 02:18:49

情志对健康之影响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可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内伤,各有所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它为心志,笑为心声,笑是喜形于外的体现。经常保持喜悦、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故《儒门事亲》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

愤怒致病较重。《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唯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怒多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表现证情较重。

惊恐致病较为难治。惊恐多自外来,在思想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大惊猝恐,如视怪物、闻奇声、遇险境等,使人惊骇不已,多伤心肾,其治颇为棘手。

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根据情志刺激的程度,可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

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击、重大收获、巨大的事变或灾难、难以忍受的伤痛等,这些突发性的、强烈的刺激,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淮南子・精神训》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因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病情重,甚或夭亡。七情之中,喜、怒、惊、恐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致病条件。临床所见因情志剧变导致的心阳暴脱而猝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聋、暴盲、发狂等情况,大多与喜怒惊恐有关。

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悲伤不已等,这类精神刺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忧、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节。

二、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性别有男女之分。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1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医宗必读》说:“外有危险,触之而惊,心胆强者不能为害,心胆怯者触而易惊。”《灵枢・通天》认为人们的体质有阴阳之气禀赋不同,对情志刺激反应也不同。如“太阴之人,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郁郁不欢:“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暴发;“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爱慕虚荣,自尊心强。《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说明不同体质特点的人对情志刺激产生的好发性各别。

2 性格差异

性格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疾患。这种耐受性的差异,与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关。意志坚定者,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使之免于过激;意志怯弱者,经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虏,必然发生病变。《素问・经脉别论》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年龄差异

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人,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情感,易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

4 性别差异

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对外界刺激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易引起强烈变化,一是表现为亢奋形式,多为狂喜、大怒,因气郁致病者相对少些。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女性对于情志的刺激。以忧悲、哀思致病为多见。正如《千金要方》说:“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者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诚然,妇女的禀性未必尽如以上所说,但女性多情志为患却已被临床所证实。

上一篇:习武的终极目标 下一篇:二十九种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