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检察院“四化”: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2-08-09 01:39:00

闵行检察院“四化”:路越走越宽

2011年5月底,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检察院)继于2010年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后,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本市唯一的一家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基层检察院‘四化’建设示范院”。从那时起,闵行区检察院开始了为期3年示范期的新征程。

执法规范化: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探索者

作为刑事犯罪案件受理量列全市第二的闵行区检察院,自2011年开始试点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朝着更趋司法化、专业化、精英化办案的方向,走出了一条办案组织模式探索实践的新路子。

在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中,改变以往案件“三级审批”行政管理色彩较浓的办案模式,通过赋予主任检察官对9类批准逮捕、11类审查案件及法律监督事项的审批决定权,并简化疑难案件审批程序,从而使整个办案模式扁平化,凸显了主任检察官的办案主体地位,确立其办案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提高了办案效率。试点以来,公诉案件审结率达99.5%;审查逮捕案件期限由平均的6.5天降至5.4天,办案效率明显提高,尚未发生一起错案。在试点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时,还选聘了部分优秀青年干警担任主任检察官,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队伍专业化:“职业锚”理论的践行者

近年来,闵行区检察院招录了50余名公务员,他们中大多是“三门”干部。闵行区检察院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业锚”理论,通过组织新进人员首年在主要业务部门之间轮岗体验式学习来帮助新进人员把握职业定位。

对个人而言,职业锚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影响着个人才能发挥的决定性力量;对组织而言,职业锚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组织效能的最大化。三年来,闵行区检察院培养出了11名全国、市级业务标兵,并历经2次全院干警双向选聘,31名轮岗过的新进人员中有15人因表现突出,综合素质过硬,被选为院领导带教对象。

管理科学化:“五位一体”考核的提倡者

闵行区检察院引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先进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五位一体”考核机制。

在“五位一体”考核机制中,闵行区检察院坚持“以职位管理为基础,以客观评价每个干警工作实绩为标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实行两级考核为层级”的考核原则,将创先争优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并通过“对党组成员实行述职评议;对中层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对普通干警实行岗位量化考核;对副处级非领导干部实行部门平均工作量考核;有条件实行岗位目标考核末位制”的考核方法,并将考核从年度考改为季度考,进一步促进了工作发展,在每年的基层检察院考核评比中位列全市第二。

保障现代化:“窗口”建设的实干者

2013年2月21日,闵行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接待室里,一名30岁开外的妇女伸出双手,从检察官手里接过内含5000元人民币的信封,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一个半月以前,在同样的地方,她还在情绪激动、伤心欲绝的嚎啕大哭,今天却成为了闵行区检察院今年的第一位被司法救助的刑事被害人。

近年来,闵行区检察院大力推进以联合接访业务楼为“主版块”,律师接待室、案管中心、侦查指挥中心暨新闻中心、检察文化园、社区检察室等为“点项目”的“窗口”建设和司法办案用房建设,搭建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和载体。同时,积极探索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等工作机制。“人民群众来检察院办事,我们检察官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都体现着执法为民的思想。人民群众也是从这些细节来关注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来感受检察官的群众感情,因此,窗口建设关键在‘建’,但更重要的是‘用’,‘建用’并举,为民所‘用’。”闵行区检察院潘祖全检察长如是说。

上一篇: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下一篇:假药流通问题亟待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