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物能打官司要回来吗

时间:2022-08-09 12:27:13

圆明园文物能打官司要回来吗

在被称为“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的律师刘洋看来,这次追索圆明园兽首有契机在里面,是一次用法律手段追回海外文物的好机会――

当中国圆明园被掠文物――十二生肖兽首雕塑中的鼠首和兔首,将于2009年2月在法国巴黎被公开拍卖的消息传出之后,国家文物局立即明确回应:反对回购。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对于圆明园被掠文物,中国对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应该归还中国。

官方话音未落,一位来自民间,被称为“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的律师刘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这位律师在博客上声称,圆明园文物完全可以通过打官司要回来,而且他已作好准备,只要获得支持,他将通过诉讼方式完成追索圆明园文物的任务。

刘洋到底是怎么想的,流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真的可以打官司要回来吗?本刊驻京记者对刘洋律师进行了专访。

记者:对于海外回流文物,好像2008年我们的态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弯。在2007年时,这些海外流失文物还主要是以爱国人士回购捐赠的方式回国,可是2008年,国家文物局公开表示反对回购,国内也是一片反对购买的声音,对此您怎么看?

刘洋:这是必然的。你想想看,如今到佳士得上拍的这两件文物,一个鼠头,一个蛇头,还都不是被中国人十分看好的,可是标价多少呢?标价要两个亿。那么,下一步呢?假如那些十分讨人喜欢的龙头或凤头(鸡头)浮出水面,那个价钱又会怎么样?简直难以想象!这个时候你买不买?你要是买,那就要割肉;你要不买,那就是鼠头蛇尾了。何况,我们的钱并不是多得没地方花了。两个亿是什么概念?1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两个亿可以建2000所希望小学。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回购的这个途径有问题,那选择用法律的方式索回文物的道理在哪里?

刘洋:凡事都要有个说法,这是我们做律师的原则。你想想看,别人打了你,要是打了屁股,摸摸算了,反正看不到;若要打了你的脸,就要和他拼命;若要打掉了牙,就要以牙还牙。现在好了,这些强盗的子孙拿了我们的牙齿,在我们眼前晃着说:“看到了吧,伙计,若要拿回你的牙,就要花钱买了去。”你要真是乖乖地掏出钱来把它买回去,那可真叫窝囊。所以,我是坚决反对用钱购买。同时,我也坚决要求追索回来。那么,怎么去追索,怎么去拿?战争时期靠的是枪炮,和平时期靠的就是法律。

记者:有媒体把您称为“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会去选择做这样的事情?

刘洋: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其实也在想。从个人经历来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喜欢收藏了。瓷器,家具等等我都非常喜欢,可以说和古董有很深的感情。另外,我的职业是一名专业的律师。文物收藏爱好者加上法律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使我很早关注文物回流的法律问题,也在考虑能否用法律要回我们在海外流失的文物。2005年,我成立了“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办公室”,把这个事情作为我的课题在研究。

记者:您的这个组织一共有多少人?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计划,以及您做这个工作的进展?

刘洋:组织刚刚建设的时候,我雇用了一些员工,后来觉得经济开销上的压力太大,把员工都辞掉了,现在就是我儿子在帮我,他也是从事法律工作的,牺牲了很多时间来帮我。

记者:我知道您不只是课题研究,在2007年6月您就曾打过一个官司,也就是索要龙门石窟佛首的行动,那是一个什么情况?

刘洋:去年,我发起了诉讼,追索洛阳龙门石窟流失的佛首。这是追索回流文物首次在国内法院立案成功。我的是美国一个藏家,那个事情最后就晾在了那里,没有赢也没有输。

记者:什么意思?

刘洋:案子没有一个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拿到龙门石窟的授权――这个案子是以我个人的名义提讼的。我当时也在争取龙门石窟的授权,可是当时的领导不重视我,这个我也可以理解,不过,那个案件没有打赢的关键就是这个授权。我是以个人的名义提讼的,而这个佛首在法律意义上说不是我个人的,所以对方很难判。我只能说,这个行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至少让对方知道了我们的态度,那个佛首也不能继续流通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胜利的。

记者:那我们再回到圆明园的问题上,洛阳龙门石窟案件对于圆明园兽首这件事情,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刘洋:我圆明园鼠首的案件,接受了上次洛阳龙门石窟案件的教训,一定要拿到授权,因为文物不是我个人的,法庭宣判文物归属的时候就很难判定。但是以圆明园的名义和文物局的名字去诉讼,结果就不同了,《法国民事诉讼法》认为原告,必是在本诉中具有诉讼利益的人。

记者:只要拿到授权就没有问题了喝?

刘洋:拿到授权后,这个案子必然会赢。我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方面,法国那边实行的是案例法,案例法是根据以往成功案例来判的,也就是说找到历史上最接近这个案子的案件,根据它的结果来判定这个案子的结果。如果官司在法国打,案例法中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我已经把这个材料收集好了。这是法国方面。

如果万一法国那边不立案的话。根据《物之所在地法》,我可以在中国提讼。中国使用的成文法是另外一个法律体系,其中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我们非常有利,这个工作我也已经做好了。

另外,还有中法大概在1995年签署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里面数条条约都在表明鼠首和兔首现在的拥有者都必须停止拍卖,将文物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这些依据,你说官司哪有不赢的道理?

记者:但是我们知道,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时候中国还是清帝国的时期,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的身份还可以吗?

刘洋《国际法学》中有专门关于政府继承的条约,可以很明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现在持有兔首和鼠首的人也是收藏家,并不是当初盗窃它的人,这样的收藏家可以作为被告吗?

刘洋:对。物已流转,人已死亡。人已死亡则无人可诉,物已流转却能进行追索,这就是法律上的“物上追及权”。根据这个,任何现行持有该物的个人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被告。所以,现在法国那位持有兔首和鼠首的收藏家完全可以作为本案的被告。

另外,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第三条: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该归还该被盗物。

记者:这已经是一个多世纪之前的事情了,时效性是个问题吗?

刘洋:时效性基本不算个问题,因为我必须先知道文物在谁的手里,我才能告他,这个时间是从我知情的那一天算起的。

记者: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您这件事情会很不容易,我不知道您的行动目前得 到了哪些方面的支持?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在支持您?

刘洋:圆明园管理处新上任的主任刚刚给我打了电话,说非常支持我提讼,另外还有中央民革的一位同志,跟我说准备要把我提讼的事情上报给总理。所以,这些都让我现在越来越有信心,同时,也觉得这个事情一定要做下去了,比起2007年,2008年已经有太多支持我的人。

记者:正义的事情当然是会得到支持的,我想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设想,那就是,如果这次诉讼成功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打官司要回更多本来属于我们的文物?

刘洋:道理上来讲是这样的,但是,每一件文物牵扯的具体细节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我认为这次兽首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有契机在里面。

我刚才讲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这是中国和法国都签了的。另外一点,因为当时法国在统计掠夺文物的时候没有把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头像计算进去,所以这个兽首属于被盗文物,而不是战争掠夺。如果是战争掠夺的话,还要麻烦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条公约。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兽首是属于不动产的。它虽然现在是流动的物品,但是当时是从固定的雕塑上移走的,如果是动产的话,就不是那么好确认,除非有非常明确的文献记载。比如说,如果这件文物是从圆明园中盗走的乾隆时期的转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兽首的来源是对方自认的,不需要调查,大家都知道这是从圆明园盗走的文物,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我国流失的文物主要是四大部分。第一大丢失源就是圆明园遭掠丢失的文物,其次是爱新觉罗・溥仪当年带走的清宫的240箱文物,再有就是八国联军枪走的文物以及日本入侵时掠夺走的文物。现在索要回这些文物虽然难度很大,但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每一件东西的索回所需要的法律依据都是不同的,都要专门调研。

记者:其实海外流失的文物数量非常大,您也是从2002年就开始做这个课题的专门调研。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也只了一个案件,就算把这次兽首也算上,也只有两个?

刘洋:海外流失的文物数量确实非常大,但不是每一个都那么适合,而且我不能对每一件文物都以自己的名义去。我还是那个观点,能不能顺利拿到授权是能否立案的关键。再有一点,那就是需要线索――我的线索还非常有限。所以,我希望我们民间的收藏爱好者,如果有相关的线索,也能提供给我。其实,我们普通人通过私人途径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也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回来的。像美国马自理的案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记者:能讲讲这个案子吗?

刘洋:在1932年,马自理家族在比利时购进一幅莫奈的名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比利时,马自理家族逃离住所,将所有的财产包括这幅名画遗留在寓所。而当战后返回比利时的时候,他们发现名画不见了。1962年,此画被马自理家族再次发现。名画新的拥有者安德鲁士是通过画廊购买到此画的。马自理家族在要求返还名画被拒绝后,向纽约州法院提讼,被告人认为此画为善意所得并且失窃已经22年,所以应该驳回请求。但是原告认为,这样计算时间显然是对原告不公平的,因此坚持认为时间应该从1962年,也就是原告发现此画并索要无果开始计算,后经终审法院的一系列判决,确认了这一说法,原告胜诉。

记者:我非常钦佩您这种精神,但是我不得不去想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如果这次追索文物失败了,您能接受吗?

刘洋: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我们提讼,就是成功,不管结果怎样。我想,这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

律师刘洋档案

53岁,从事律师职业20年,目前为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

2003年开始把追索海外文物作为课题进行调研。

2005年成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办公室”。

2007发讼,追索洛阳龙门石窟流失佛首,并首次在国内法院立案成功。

2008年,准备圆明园免首、鼠首的法国持有人,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责编 晓寒

上一篇: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四) 下一篇:斑斓剔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