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应言之有据

时间:2022-08-19 11:40:53

《收藏》2007年第1期刊登夏风《木雕神佛像》质疑一文,对《收藏》2006年1期《木雕神佛像选萃》一文介绍的几件木雕神佛像提出了质疑,我认为夏先生的有些说法令人难以信服。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夏先生探讨。

一、神佛像的时代特征及实用性问题

神佛像是人们根据宗教教义及社会生活所塑造的偶像,最早的形象是人的神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审美情趣的变化,神佛像的面容、神态、服饰等也会相应变化。例如唐代的雍容大度,宋代的儒雅端庄,明代的沉稳大气,清代的灵秀夸张……但是不管如何变,基于宗教的特征却是不变的。例如观音总是慈眉善目,端庄祥和;弥勒佛也总是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而夏先生却认为清末民初的神佛像应该都是雕工粗糙、造型丑陋的,这样才符合时代特征,并说当时是不存在也不应该有精美的神佛像的。大家都清楚,为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群的需要,艺人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档次的产品,这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清末民初的东西精美的不少,尤其是神佛像。拍卖图录里的神佛像哪一件不精美?如夏先生所说的那种所谓的“实用性”的又有几件呢?

夏先生还认为只有“背开小龛”,经过“开光”的神佛像才符合“时代特征”,才具有“实用性”。笔者所见各种不同材质的神佛像不少,并非件件佛背都开有小龛。《收藏》2007年第3期刊登的王惊湖先生的那尊“彩漆木雕佛像”,照片上看并无开光的痕迹,难道也不具实用性吗?

二、关于紫檀木神佛像

夏先生断言,中国古代民间是绝无紫檀木神佛像的。我不清楚夏先生所说的“古代”的下限截止到什么时候?夏先生的说法,紫檀木是“阴木”,是“底层的、隐僻的、暗的、黑的,与不祥的鬼祟连在一起的”,故古人是不会用它来雕神佛像的,我们现在所购藏的那些都是现在雕来蒙人的。果真如此?我们不妨随便举几例,让事实来说话:

1.《收藏》2002年2期《王相东的神佛像》一文中提到“明代紫檀木雕文殊菩萨”(作者为上海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

2.《收藏》2005年1期介绍“聚雅斋”珍藏的紫檀绿度母(有彩图)。

还可举一些拍卖成交记录。中鸿信2004年11月拍卖清代紫檀罗汉,上海嘉泰2005年12月拍卖清代紫檀观音,北京传是2004年11月拍卖清代紫檀魁星踢斗,天津文物2004年11月拍卖清代紫檀大威德金刚,温州汇丰2003年拍卖近代紫檀观音、关公等,难道这些都是蒙人的吗?

紫檀木木质坚硬,纹理纤细,色调深沉,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极受珍视,夏先生的文章也曾赞其为“宫廷中的皇帝”。怎么又将其称为“阴木”呢?并以此认定古人是不会用它来雕神像的,实在有些武断了。

三、关于八仙坐骑

八仙本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他们的形象是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给他们配上坐骑,无非是为了增添艺术效果,若要找出依据是很难的。然而再巧不过的是,据《收藏》2006年10期介绍,中泰拍卖公司就曾拍过一套竹雕八仙,登载的两张图片上显示的是吕洞宾骑牛和铁拐李骑狮,与那套木雕八仙可谓异曲同工。夏先生所说“八仙的‘坐骑’没有一点根据”看来也少了些根据。

责编 一粟

上一篇:中国第七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会举办 下一篇:散而复合的于右任书法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