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时间:2022-08-09 12:10:36

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剧,学校对小学生的素质要求更为严格;在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加大了力度。小学时期是学生开始接受知识的阶段,是思想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教学因其趣味性和教育性一直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音乐教学也向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向发展。本文就主要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激发 学生 思维创新

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更好发展的内在保证。在小学这个教育的初级阶段,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培养方式。音乐教育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点最大度程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文就主要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思维的措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禁锢与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一、从突出音乐魅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因其趣味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很快进入情境并达到忘我的状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以前的教育弊端接受传统教育带来的教训,通过一定的措施使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音乐教学也同样适用。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学习的主动性,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和研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尽量选取符合小学生接受程度和审美的内容。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应是童真童趣的,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要拘泥于学习枯燥的乐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喜好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取音乐教学内容。像是《采蘑菇的小姑娘》、《小毛驴》、《小兔子乖乖》等旋律优美,富有趣味性的儿童歌曲。适当的选题会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一改往日你教我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项范围较大的艺术形式,它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在教学中突出其音乐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处在教育的启蒙阶段,无论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习惯的养成上都弱于高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乐理知识上的掌握自然也较弱,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阶段的具体成长情况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来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以《小毛驴》这首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好歌曲CD和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先播放两遍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以及表达的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再逐句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仿佛自己就在集市上骑着小毛驴,这就有益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在完成歌曲的教学后,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改编。将学生的创作编入到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去,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能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乐理知识的掌握,一举多得。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音乐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可是有些孩子存在先天性五音不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势利导采取一对一教学的方式,根据缺陷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弥补和纠正。从而达到重塑学生自信心,激发音乐学习热情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接触乐器,感受每个音符的不同,从直观上对每个音符产生认识。这就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不断缩短与音乐的距离。在这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起来自然也就变得简单。针对领悟较慢、自身天赋较差的学生,老师不能一味的去批评,会打击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至于产生逆反厌倦感。所以,要求教师对学生要适时的鼓励和一定的表扬,再通过课后进行辅导交流,这会使学生渐渐养成对音乐的敏感性,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使学生快速的成长和进步。

老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让学生寓教于乐在“玩”中有所“学”、有所“得”。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和形象化,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这不仅能使音乐教学成功的开展,还能使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变得简单高效。因为创新性思维一旦养成,受益的不仅仅是音乐教学,而是所有学科的学习。

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音乐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全面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因此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重点就集中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置身于音乐中,不但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身心,在无形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欢乐颂》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来表现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是开放式舞蹈创作。学生在音乐中舞动不但可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音乐表现欲,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思维创新能力的灵活应用。

老师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特殊的教具完成音乐教学,像是装满水的水杯、树叶、吸管等都可以成为特殊的乐器。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利用自己创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的开放式作业,可以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合作完成。这就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找到有创意的“乐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追求创新与突破,协作团结的优秀学习习惯。老师要积极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尽量做到每周都有,且要求并鼓励全员参加。在实践活动中增进老师与同学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创新性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提升自身能力,找到更好的自己。

四、准备精彩多样的课前导语,营造良好的情感意境

每节课前都会有一段1-3分钟的导语,虽然时间上较短但是不能小视它的重要作用。富有情景的导语能酝酿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射,也就创造了具有丰富情感意境的一堂生动的课。这是课堂强化与优化的第一步,很多老师在课前习惯于开展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介绍、评论或是问题,结合多种新颖的方法来灵活运用。其中包括利用丰富的教具以及现代化电教手段来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所渲染的意境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结束语

创新性音乐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与发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养成都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是老旧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深远影响,还对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

[2] 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3(12).

[3] 陈双妹.分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17).

[4] 徐红萍.突出体验重视实践,上好音乐欣赏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9).

[5] 张爱民.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J].大舞台,2011(3).

[6] 董唤晓.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独创思维的培养[J].商情,2010(21).

上一篇:例谈高中化学“活动单”的设计 下一篇:王建宙:运营商是永远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