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美文,拨动学生的心弦

时间:2022-08-09 11:48:59

借用美文,拨动学生的心弦

有人曾说:品一段哲理,绕梁三日。读一段美文,回味无穷。我对这段话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认真琢磨起来,是在一次周会过后,我从《爱的教育》一书中选了一篇表达母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容真挚感人。文中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疯了以后谁也不认识,可他还能认得自己的儿子,并为了儿子的“好吃”两字去摘野果子而坠崖身亡的故事。当时不少学生就一边听一边泪流满面。我知道他们的心已被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他们的心也随着文中优美的文字在律动。过后有两名学生来给我讲:“罗老师,我们昨天都被感动了,你今后就多给我们读一些这样的文章,我们觉得这比你给我们讲大道理更有效果。”事后我对此也有了更多的反思:为什么我们满腔热忱的关爱、苦口婆心的劝诫,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冷眼相待?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所讲的道理没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没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平常,我们不少老师在学生管理上一直得力于自己的“威”和“严”,班会、集会、或个别教育多数总是一脸严肃,声音不知不觉就“高八度”,也总会不厌其烦,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大道理。比如,在提及母爱时难免就会讲到我们的母亲是如何辛苦,我们又该怎样好好学习来报答母亲。可这样的大道理又总让学生望而生畏。而一篇美文便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受到熏陶,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懂得爱与回报。

有人把教师比作是雕刻家,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等待我们去精心雕琢。其实我更愿意将教师比作一个琴师,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和学生就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可接受性是德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说来,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知不知”,即认知性因素,二是“信不信”,即情感性因素,也就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什么样的情境能够真正打动学生,能够使学生真正经历情感的体验呢?既然学生已经有了让我多文章的要求,那我何不就借用美文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有了这样的想法过后,我又在思考:读一篇两篇文章肯定是不够的,那还需要将这润物细无声的美文汇成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才能让他们在美文这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去吸取精神的养料,去寻觅人生的乐趣,去品味阅读的快乐。

一、教师加强阅读是寻得美文之源

2005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的人仅占百分之五。这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想想我们自己,工作之余,打打牌,逛逛街,则成了休闲的主要方式。而一位学者说:“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也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可见,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并且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等到要用的时候才来阅读,而是要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抓紧阅读。那我们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觉得除了大部头的教育经典之外,那些身边的书刊也不失为很好的资源。比如,政教处为我们所订的《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班级学生所订的像《读者》,《演讲与口才》等,另外还可找一些适合师生共同阅读的书刊,如《经典阅读》,《阅读与鉴赏》,《阅读与作文》等。我们在读后,将觉得好的、有意义的文章摘抄或者复印下来,等用得着时再拿出来。

二、找准契机,师生共品美文

我们只要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再愚钝的学生也会有柳暗花明的顿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有凝神屏息的沉思,再玩世不恭的学生也会有热泪盈眶的感动。在那不经意间,我们的心中也会有了一份明智,有了一份感动。其实,班主任工作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感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也可以说:总有一个契机,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比如:我的学生正处在毕业前的患得患失阶段,总在想努力争取些什么,又总在担心失去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便从《阅读与鉴赏》上面选了一篇名为《向“失去”感恩》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不要因“得到”而欣喜,也不要因“失去”悲伤。因为“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要敢于接纳失去的事实,为所失去的感恩。另外,在第五周听了关于“赏识”主题的国旗下的演讲后,我便组织同学们谈自己的感想,有同学谈到了演讲者的技巧,有同学谈到了演讲者的内容,而更多的同学谈到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难以听到真诚的赞美,更多的是否定,是批评。这正如有些学生在周记当中老是感叹社会的不公,班级的不平。讨论完成后,我马上想到《演讲与口才》上还有一篇叫《赏识别人,赢得好人缘》稿子,于是立马找来读给学生听。每次在欣赏了美文过后都有学生在周记里表露,在听了罗老师读的哪篇文章后,我思绪万千……,我思索良久……等等之类的感悟。由此可见,这些美文正慢慢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在他们的心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果说名家,大家的文章让他们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那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自己的习作、周记当中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让作者本人在班上来交流。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自豪,也能相互借鉴别人的长处。同学们都在争着把周记、作文写好。每一次交流都会有新的面孔出现。例如,在全国著名音乐人陈树来我校做报告后,有不少学生便在周记和小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和反思。我则从中选择了《成功的背后》、《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路前往》等习作在班上交流,这些文章都是学生们从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的看法。虽然他们视角并不一定高远,但看到同学们会意的神情以及听到他们由衷地赞叹,我知道,这些优美的文章已贴近了大家的心,也打动大家的心,他们之间已共同奏响了青春的旋律。肖川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中说道“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当学生的心弦被我们拨动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水到渠成的时候。让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视角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我们都能收获教育的快乐。

上一篇:克服考试焦虑 保持良好应试状态 下一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