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饮食大比拼

时间:2022-08-09 09:28:42

中法饮食大比拼

摘要: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缩影。两国之间饮食的差异,恰恰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本文就中法两国饮食的各个方面做出比较,分析中法饮食,用美食这种最易沟通的的方式,加深两国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法国;饮食;差异

东方菜系,西方菜系,土耳其菜系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美食。土耳其菜以其奔放粗犷的制作技艺闻名天下,而正也由于这一点,使他无法与东西方菜系相提并论。中国菜是东方菜系的代表,它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不断发展,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菜系。如果说在世界美食领域中,只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相媲美,那就是法国。法国菜在其合理性,营养程度,艺术成就等方面都高于西方整体。法国人对饮食如此乐此不疲,让世界也为之感叹。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人们不仅将美食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更赋予了它丰富的哲学内涵。

说到法国大餐中的点睛之笔,当属法国美酒。葡萄酒,香槟和白兰地三大美酒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所以酒文化在法式大餐中也体现得淋漓精致,它强调酒与食物搭配:饭前先来上一杯开胃酒,醇郁的茴香酒,香甜的苹果酒,都可以让食客食欲大开。正餐时要求红肉配红葡萄酒,海鲜配白葡萄酒。在饭后一般喝点白兰地,甜酒。

在三大美酒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葡萄酒。法国南海岸湿润的空气,通透的土壤和终日不断的阳光赋予了葡萄非凡的品质,也造就了法国葡萄酒的醇香弥久。葡萄酒根据产地和工艺的不同,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气泡酒,波尔多酒等。对今天的法国人来说,葡萄酒已不单单是一种物质上的形式,更已成为法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制造大大超出了纯工业的范畴。葡萄酒制造商常常视葡萄酒为家族荣耀,他们利用千变万化的地形,合适的气候条件,加之先进的技术和传统工艺的巧妙结合,将法国葡萄酒推向世界顶端。琼浆玉液,觥筹交错之间彰显的是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比于多用水果为原料来酿造酒的法国来说,中国多以谷物为原料,口味丰富多变,香味浓郁。中国酿造技艺经过七千多年的经验积累,逐渐积淀升华成一种酒文化。不同地区的酒与酒文化无不深刻的展示出一个地区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中国,著名的酒有茅台,五粮液,汾酒,竹叶青,古井贡酒等。

中国酒还有一个奇妙的功效就是:养生。许多人每天都会喝一杯养生酒,延年益寿,防治疾病。法国的葡萄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国人每天必喝一杯酒,由于葡萄酒中有抗氧化成分,使得法国人更显年轻,心脏病发病率也明显低于欧洲他国。在宴会上,中国人喝酒讲究的是欢畅淋漓,呼朋唤友,常常是不醉不归。在饮酒中穿插游戏,将饮酒升级到精神境界,这反应了中国酒文化对高层次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中国人认为,醉酒的程度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程度。这其实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弊端,喝酒要适量,否则就无酒品了。在法国,酒是贯穿于整个宴会中,人们喝酒的主要目的是礼仪交际,常常在碰杯时会说:bonne santé!(祝您体健康)。

说完喝的,当然要谈谈主食。在法国,面包是所有法国人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而且其重要性要大大超过葡萄酒。正如法国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Pain tant qu'il dure, mais vin a mesure(喝酒要适量,面包则是多多益善)”。法国面包品种达150多种,较有名的是法式长棍,牛角面包,黑麦面包,圆面包等。法国人将面包视为十分圣神的,因为面包是他们每天的动力之源,从古到今面包提供了他们无限的发展力量。法国人平均每天要消耗160克到180克面包,无论在哪,你都可以看见吃着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的法国人。所以,我想除了法国,没有人能找出第二个可以把面包当成象征的国家了。法国面包是岁月积淀,历史变迁的美味果实。法国面包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每个过程都要严格把关,要求精益求精,每个面包的制作平均需要5个小时。人们吃面包常常喜欢配上奶酪,用小块面包蘸上浓郁奶味的奶酪,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迅速在口腔中扩散,让人沉醉。法国人对面包的狂热,也形成了相应的面包文化。不难发现,许多俗语里,都用面包作为喻体。心地善良的人被形容为“bon comme le pain”(和面包一样好)。见多识广的人是“avoir mange plus d'un pain”(吃过不止一种面包)。面包如此重要,难怪法国人形容度日如年时会说“ long comme un jour sans pain ”(没有面包的日子)。

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由于地理差异,南方人好米,北方人好吃面。在古代,人们常常食不果腹,为了充饥,智慧的中国人发现谷物可以更易让人拥有饱足感。并且谷物产量大,一年多产,种植技术也较为简便,所以选择了谷物作为主食。《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意思是:要以五谷为主食,其他则为辅助。这更有利于人身体健康。并且谷物含糖量高,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让人精力充沛。中国面点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风味多样闻名于世,饺子、面条、拉面、煎饼、粽子、圆宵、油条等都是中国传统食物。

在法国,人们会给面包配上奶酪,而在中国人们常常是吃单一的主食,很少有配料。中国人将面包更多的当成是饿了拿来稍稍补充能量的食品。而在法国,吃米的时候常常会加上奶酪,橄榄油,各式辅料,变成一道烩菜。所以米在法国更多的该归类于菜肴。总结发现,虽然两国的主食不同,但使用主食的目的相同:充饥,提供能量。这恰也反映出无论地域,无论民族,人类根本的需求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菜肴。法国菜概括起来就是忠于原味。所有的调料,配菜为的是突出菜得原汁原味。它选料广泛,具有地方特色,食材新鲜,讲究火候到位,营养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菜用料十分讲究,选用上好食材,有时甚至不惜空运。法国菜另一大特色就是,:在不破坏菜肴本身为前提下,运用酱汁体现食物美味。法国菜配上精美餐具,更是锦上添花。法国有许多关于美食的书,比如《米其林红色指南》就是关于法式大餐较权威的书籍。

中国菜与法国菜相比,更加注重味觉。中国菜选料广泛,刀工精细,烹饪方式考究:炸,蒸,焖,煮,炒。中国五味调和的烹饪技艺是为了追求美味,中国可以将一只羊做出全羊宴,可见对调味料的运用是如火纯青。可谓:一种食材,百人百味。在国外,只要是中国餐馆,都是十分吸引人的。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大部分国家望尘莫及。但由于过度注重烹饪,常常会使食物失去营养,这也是中国饮食最大的缺点。

中国饮食反映的是大团结的民族精神,美味佳肴放在桌上,人们互相敬酒,夹菜,形成了同喜同乐的气氛。法国饮食的核心在于交谊,反应了法兰西民族喜爱交友,善于联络感情的个性。中国和法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同时也拥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地域性强,不同地区差异极大,但各有特色。但最大的共性就是,对美食坚持不懈的追求。在全球化今天,博采众长,才是真正有意于发展的。(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上一篇:生存或者毁灭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介的改革 下一篇:电视的魔力:文化在娱乐之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