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营造林工程质量提高措施

时间:2022-08-09 06:52:42

固原市原州区营造林工程质量提高措施

摘要 针对固原市原州区营造林工程质量不高、造林成效偏低等问题,结合原州区实际,提出提高原州区营造林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营造林工程质量;原因;提高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34-01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区域面积2 760 km2,至2013年底,农业人口31.62万人,占总人口的68.01%。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霜冻、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至2015年,原州区林地总面积11.86万hm2,其中有林地5 466.67 hm2,灌木林地3.0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4.13万hm2,宜林地3.96万hm2,其他林地1 473.33 hm2。活立木蓄积量17.39万m3,森林覆盖率为13.1%。

1 区域类型布局

根据原州区生态区位、自然、地理等特点可分为以下3个类型区。

1.1 六盘山土石质山区

该区域共涉及3个乡镇即开城镇、张易镇、中河乡及11个林场(管护站)即叠叠沟林场、赵千户林场、西海子林场、蝉塔山林场、青石林场、水沟林场、红庄林场、马东山林场、东岳山林场、贺家湾管护站、东马场管护站。区内海拔2 0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6 ℃左右,年降水量450 mm以上,为半阴湿区,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原植被,主要树种为华山松、桦树、落叶松、山杨、油松、辽东栎等针叶树。

1.2 东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半干旱区

该区域共涉及三营镇、头营镇、官厅镇、河川乡、炭山乡、寨科乡6个乡镇及古树林场、沈家河林场、石砚子林场、马渠林场共4个林场。海拔为1 700~2 000 m,年平均气温6.5 ℃左右,年降水量350 mm以上,属旱生落叶灌丛、草甸植被类型,主要灌草种为芦草、沙棘、山杏、铁杆蒿、山桃、中尾蒿、苔草、柠条、荀子、扁核木等。

1.3 北部清水河川塬区

该区域共涉及三营镇、头营镇部分区域及黄铎堡镇、彭堡镇、塌山林场全部区域。海拔为1 500~1 700 m,年均气温6.5~7.0 ℃,年均降水量300 mm以上,属干旱草原植被类型区,主要灌草种为柠条、枸杞、针茅、早熟禾等。

2 原州区营造林质量不高的原因

近年来,原州区营造林工程质量总体不高,造林成活率及林木保存率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造林区域树种配置不尽合理;二是林木鼠兔危害严重;三是冬季越冬期间,受冻害危害部分苗木抽干枯死;四是部分造林区域存在偷牧、溜牧现象,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林木保存率;五是抚育管护不到位,林地杂草茂盛,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3 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强化设计管理

要根据自治区林业厅下达的年度造林计划,严格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编制工程造林作业设计,且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科学确定造林密度、整地方式、苗木规格、抚育管护措施。在编制造林设计时,造林作业小班区划一定要细,要严格按照不同立地类型区划造林小班,配置适生的造林树种,同时要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1]。

3.2 加强种苗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种苗质量管理的规定》《种子法》,加强种苗生产、流通、调运、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三证一签”(生产经营许可证、检疫证、合格证和标签)制度,实行种苗检验、检疫技术责任制,规范种苗市场。落实造林种苗质量负责制,明确责任人。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和良种壮苗,大力推广雨季容器苗造林,禁止使用违规采挖的大树进行造林。大力培育和使用容器苗,并且营造林工程所用种苗全部实行政府公开招标采购。

3.3 严格施工管理

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管理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所有营造林工程全部进行公开招投标,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实行营造林工程质量承包制,承包3年,一包到底,保证工程质量。落实施工质量监督责任,各实施单位要安排施工监督员、技术责任人或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各环节全程监控和技术指导。造林结束后,由施工监督员、技术责任人签字或由监理单位出具报告确认。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规定合格标准的,要及时组织补植补造;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新组织造林[2]。

3.4 狠抓抚育管护

要遵循“一分造、九分管”的理念,认真抓好抚育管护工作。全面加强新造林地的抚育管护,对人工新造林地要连续3年开展扩穴培土、除草等抚育作业。及时开展补植补播工作,凡当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地块,都要进行补植补播,加快成林速度。要全面推行新造林地管护责任制,大力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禁牧封育工作,确保造林成果[3]。

3.5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稳定基层技术队伍,选育推广优良乡土树种,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抗旱保活实用造林技术(如容器苗造林、保水剂、生根粉等)。要强化对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技术承包责任制,对营造林规划、设计、种苗、施工、抚育管护、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在营造林生产中的支撑作用[4]。

3.6 明确工作责任

各股室场站要建立营造林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把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并将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地块,实行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要加强造林计划、设计、施工、抚育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造林面积和质量。

3.7 严格检查验收

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营造林有关技术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进行全面自查验收。自查验收要逐施工小班现地实测,核实作业地块面积、成活率、合格率等情况,并以作业小班为单位登记造册、上图制表、建立档案。实行验收人员终身负责制,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办法,确保验收结果的准确性。加强营造林自查验收队伍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验收人员业务技能,严守验收纪律和相关制度,如发现验收工作存在质量问题,将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8 创新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家庭林场、造林专业队、企业造林队、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全面推广“工程招投标造林”“合同制造林”和“先造后补”等建设机制。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和完善植树造林机制,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植绿、护绿、增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4 参考文献

[1] 薛建华.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265.

[2] 袁红娟,郑家平.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24):140.

[3] 赵惊奇,张全科,窦建德,等.提高营造林质量巩固营造林成果[J].宁夏林业通讯,2011(2):42-44.

[4] 郭国杞.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营造林质量探析[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1):27-30.

上一篇:苏北沿海地区淀浆土水稻磷肥效应研究 下一篇:固原市原州区退化防护林现状及改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