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南中部山区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时间:2022-08-09 05:12:07

加快海南中部山区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摘 要:本文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生态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要求,对位于海南中部的保亭县展开调查,了解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绿色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海南中部山区;旅游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31-03

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把海南省建成“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当前全省各市县的重点工作之一。保亭县是国定贫困县,是海南省中部生态区的重要组成市县之一,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解保亭县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应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日前,笔者对保亭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海南省保亭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保亭县开始开发旅游业,起步晚,相对落后于沿海市县。2000年以来,保亭县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确定“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依托七仙岭温泉、黎苗传统文化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开发温泉旅游产品为重点,精心挖掘民俗文化旅游和热带雨林文化旅游;积极主动融入三亚旅游经济圈,努力构建“蓝色旅游在三亚,绿色旅游看保亭”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目前,保亭县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后发优势明显,可塑性强的特点,初步形成南北双翼展飞的格局,即南面毗邻三亚,有民俗浓郁的槟榔庄园,神秘神奇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北面有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据调查,2000年,保亭县接待旅游过境人数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0万元。2007年,全年共接待过境游客达41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949万元,年均增长10.8%和17.9%,明显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0.2%的增速;地方财政收入5211万元,其中旅游业直接税收占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其中旅游项目投资5300万元、与旅游业相关的房地产项目投资8729万元,分别占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9.7%、32.6%。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已开发建设的度假酒店6家,拥有豪华客房和标准房548间,床位715张,在建高尔夫球会所1个,在建扩建酒店6家(注:本文数据来自《保亭县旅游局2007年旅游统计》、《海南2000年统计年鉴》、《海南2007年统计年鉴》。)。

二、海南省保亭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保亭县人口16.3万人,黎苗族占60%,海南黎族五个方言语系,在保亭集居四个,工艺技术、风俗习惯、等黎族传统文化与其它多民族文化相交融。其中列入非物质保护遗产的有钻木取火、黎族织锦艺术、树皮被、黎族传统竹木器乐等四项,此外还有纹脸、粮仓、船形屋等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保亭县辖1160.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1%,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有:

(1)正在开发的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8公里,温泉日出水量3800多立方米,是海南岛探储量最大、水温最高的温泉,高达95摄氏度,是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硅酸重碳酸钠型。公园内已探明的各类珍奇植物50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融温泉、奇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于一体,可开发休闲保健、养心养身、健身探险等各种旅游产品。

(2)正在开发的三道湾生态旅游区。位于海榆中线,距县城33公里,由热带雨林、经石峡谷、跌水瀑布、民俗风情、佛教文化、药膳理疗组成。区内有濒临绝种的铁棱树自然保护区,三道甘什岭田园槟榔庄园黎苗风情文化村。其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景区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周边是123平方公里的的生态恢复保护区。

(3)计划开发的毛感生态旅游区。距县城28公里,有占地500多亩的仙安石林,是世界罕见中国最南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中国最南最长的千龙溶洞景观。区内石林溶沟千奇百怪,石林丛中的溶洞大小各异,洞下溪水淙淙流淌。石林周围为热带低山雨林覆盖,融山、石、洞、崖、林、溪为一体,景色丰富多彩,可开发度假避暑、休闲观光、学习教育等旅游项目。

(4)计划开发的八村生态旅游区。距县城30公里,植被丰富,动植物多样性,水体清澈,生态保护突出,民风淳朴,田园胶林遍布,槟榔树翠绿,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景区将奇峰、溪流、瀑布、原始森林、九龙古榕、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集为一体,可开发民俗风情、度假避暑、观光及水上漂流等旅游项目。[1]

3.交通便利优势。保亭县地处海南中部山区,通往海南其它各县的交通捷便。向东有通往东线高速公路的省道,到陵水、万宁仅用30-70分钟,北到五指山市仅30分钟路程,南到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三亚仅1小时路程,具有构建“南部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基础条件,是海南中部山区市县中独有的交通优势。[2]

4.良好旅游区位优势。保亭县东邻陵水,南接三亚,陵水、三亚两市县主要是依托濒海优势,开发沿海旅游经济,从南起的大小洞天到北面日月湾这一沿海旅游经济带的内陆辐射地区正好是保亭县,保亭县是山海旅游市场对接地带,是蓝绿旅游产品互补和整合的最佳区位。

5.良好社会环境优势。保亭县2005年被评为海南省无毒市县,2006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广场文化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2008年被海南省政府推荐为全国文明县城。保亭县社会安定、市容市貌整洁,各族人们文明礼貌、团结和谐,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海南省保亭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目前,保亭县对外开放景区有三个,即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保亭田园槟榔庄园和呀诺达热带雨林旅游区,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旅游景点不多,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存在起点低,规模与档次低,实力弱,精品项目少,缺乏内涵等不足。比如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的温泉休闲项目,停留在简单传统的浸泡,缺乏深加工转化为温泉沐浴、桑拿、按摩、药浴、健身等结合的休闲产业链及康复疗养产业链的双产业交织结构形态。

2.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特色。目前,保亭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缺乏本土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差异性。特别是保亭的民俗文化都仍处在浅层次的开发,未能充分体现保亭民俗旅游文化精华,未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开发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保亭是国定贫困县,每年财政赤字上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财政困难,资金短缺,公共设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毛感、八村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保亭景区和县城共有22家酒店,但是县城没有星级酒店。七仙岭景区酒店标准参差不齐,准五星级酒店1家,二、三星级标准酒店5家。旅游接待的服务设施及功能配套不齐全,旅游人才短缺,旅游服务队伍素质不高,经验不足,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旅游服务标准不规范,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缺乏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3]

四、加快发展海南省保亭县旅游产业的建议

1.科学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综合带动性强,涉及相关部门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能。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聘请国内外著名旅游规划公司、专家,根据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要求,以资源普查为切入口,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绿色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的思想研究制定保亭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体对保亭县旅游发展定位、形象策划、资源开发、产品研制、旅游线路、旅游设施、环境保护以及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使旅游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在客观上把握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微观上对旅游产业局部建设做好审定和监管工作。

2.加快重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保亭县城至毛感生态旅游区和八村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加快扩大和改造县城至八村乡、毛感乡水泥公路建设和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条从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至八村生态旅游区的水泥公路或登山探险的旅游路线,约3公里,使辖内的旅游产品相融互动;探索建设一条从毛感生态旅游区至三亚市高锋镇、乐东县保国农场的水泥公路,直径约5公里;开辟增加保亭县至三亚市,保亭至乐东毛公山的旅游路线,使保亭县的旅游业与周边山区市县的旅游业滚动发展,并提高蓝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互补的效能,主动把保亭融入三亚旅游经济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用5-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保亭“一园三区”的旅游产业布局。“一园”即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三区”即三道湾生态旅游区、八村生态旅游区、毛感生态旅游区。四个旅游区域,分布在保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资源有所差异,各有特色。

3.加快旅游精品的开发。

(1)开发温泉旅游文化精品。研究开发养心、养身、养性的温泉旅游高端产品,建立起休闲产业链及康复疗养产业链,使游客来保亭旅游度假真正得到养身――用温泉保健、水疗,养心――在大氧吧中慢慢体现大自然的气息,养性――在安静的环境中平衡心态、陶冶情操。

(2)抓紧开发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精品。以黎苗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开发乡村旅游精品,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旅游活动。以保亭特有的红毛丹、三月红荔枝、红宝石罗非鱼等为核心,开发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旅游精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改造和提升,深入挖掘、传承黎、苗传统文化。

(3)突出热带雨林神秘神奇,在特色上做精做美热带雨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旅游产品要真正区别于桂林的山水,张家界的石,九寨沟的水,同时以热带雨林为依托加强石林、溶洞旅游产品的高品位开发,使其它地区不可比拟,增强开发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当前一项迫在眉捷的工作之一,特别是海南省确定建立“国际旅游岛”以后,对旅游业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保亭县要加大对职业中学的投入,扩大规模,加强联合办学,多渠道多层面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同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人才交流、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努力使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化。

5.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招商引资工作。保亭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魅力。八村、毛感生态旅游区处于计划开发阶段。保亭县经济基础薄弱,单靠自身力量很难有效开发,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外来资金,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积极创造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

6.加强三亚和保亭的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实施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保亭资源丰富,旅游得天独厚,与三亚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资源上具有互补性、文化上具有同源性。要主动争取三亚的支持,加强三亚和保亭两地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补,延长旅游产品链,谋求两地共同发展,充分借助三亚旅游产业优势和对外促销平台,把保亭资源和旅游产品捆绑三亚旅游产品对外宣传促销,加快保亭旅游品牌的创立,缩短打造保亭旅游品牌的时间,延长旅游产品周期,加快旅游业发展。

7.优化旅游要素结构。“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从国际旅游业看,“吃、住、行”和“游、购、娱”一般各占50%,目前保亭的旅游业“吃、住、行”已占到90%,“游、购、娱”的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购”和“娱”的环节更是薄弱。[4]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高低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旅游“游、购、娱”蛋糕:一是采用现代技术开发加工本地绿色食品,巧包装、上品味、上档次、上规模;二是开发本地民族特色、便于携带、包装精巧、吸引游客的工艺品和纪念品;三是要广开渠道,增加货源,大胆引进国内外特色产品,丰富和繁荣旅游商品市场;四是合理建立健全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提高旅游商品流通效益。

8.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围绕唯我独有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运用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等各种大型活动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同时组织骨干旅游企业,采取小分队促销方式,赴新疆、青海、北京、沈阳、香港等地开展营销活动,稳步建立省内旅游市场,大力拓展国内北方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拉动团队游市场,组织骨干旅游企业,开展冬季游、暑期游等各种主题促销活动,炒热健身游、季节游、师生游、老年游等散客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市县系列丛书编辑部编.崛起的保亭[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1999.

[2][3][4]《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理论学习研讨会资料汇编》.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办公室、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2008.6.

上一篇:海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对我国证券公司构建“中国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