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09 02:42:31

浅析我国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于梦晨(1985年11月—),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助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反倾销的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数据,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减轻或避免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对外贸易;应对策略

一、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现状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经济体。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共发起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13起,涉案金额达近28亿美元,占同期世界各国各地区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三分之一,名列世界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泰国、印度、尼日利亚对华反倾销的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华反倾销的调查范围越来越广,涉案商品包括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化工、农药、矿产品、医药、机电等4500多种,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不断上升。

二、我国频遭反倾销诉讼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世界各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国家甚至爆发了债务危机。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刺激本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因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2、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认。这些国家仍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不是以中国国内的价格为依据,而是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且在选择替代国时故意选择与中国实际情况差距甚远的国家。其结果是中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从而迫使中国商品不得不退出该市场。

(二)内部原因

1、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大部分仍集中在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领域。由于中国的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相对较低,较易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指引,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市场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企业便又集中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从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

2、我国企业应诉不利

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至少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如此一来,进口国便可利用对其更有利的数据判定我国反倾销成立,迫使我国退出该市场。我国外经贸部早在1974年就颁布了《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规定了出口商与生产商应积极应诉,不参加国外的反倾销案件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其部分或全部的外贸经营权并处以罚款。而且,鉴于应诉情况并不理想,1997年外经贸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的通知》,但中国企业仍不乏不应诉的情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反倾销诉讼成本较高,一个企业无法独自承担20万到50万的诉讼费用。所以我国反倾销案件的80%以上均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更使进口国企业肆意妄为。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诉讼的策略

(一)从政府角度看

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被动的尴尬局面,与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政府采用相应的经济、法律和外交政策加以应对。

首先,应当尽快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这顶帽子。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先决条件,若不解决,中国出口企业就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媒体平台,制作投放宣传片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我国市场化的进程,还可以委托国内外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化程度进行鉴定,增强说服力,避免歧视性待遇。

其次,应当尽快弥补反倾销的立法。只有我国政府和企业熟悉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胸有成竹,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便于保护我国涉案企业的利益。

第三,应当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走出去”战略。改变我国对外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花样单一的弱势。政府应当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旦某个市场丢失,滞留产品可以进入其它市场领域的互补优势。

(二)从企业角度看

第一,企业应当增加科研投入费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与国内同行业企业间的冲突,避免形成低价竞销的状况。开创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我国企业突破市场的必由之路。

第二,企业应当重视自身内部管理,做到规范账目,配备法律人才。

中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将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此外,企业应当注重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进口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网,为打赢反倾销诉讼作好充分准备。

第三,企业应当双管齐下,不仅要加强与本国企业的合作,还要重视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国内部分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旦国外对中国反倾销诉讼成功,那么国内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国市场必将遭受重创。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促进进出口贸易双方的深层了解与合作,达成相关协议,以求在中国产品被指控倾销时,该国部分相关企业能共同参与诉讼,提供有利于我方的相关证明,甚至说服方撤诉,这已经是化解反倾销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

[2]沈春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条例问答[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

[3]马琳.中国出口商品被反倾销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1

[4]《反倾销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向东.对华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统计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

上一篇:公司发起人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评判方法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