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里的数据

时间:2022-08-09 02:34:22

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里的数据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多与数据打交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让数据说话能使课堂更真实、有效,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培养目标开始,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数据 收集 分析 目标 问题 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培养目标

1.具有一定的数据意识

应把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先做调查,然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其中所蕴含信息的能力。

2. 收集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多渠道多途径的收集数据的能力,例如:从阅读中收集数据、能利用媒体和网络收集数据等。

3.整理数据能力

培养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归纳、分类、统计,能快速识别数据的真假,并会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储存。

4.分析数据能力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二、小学课堂数据收集和分析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提出“数据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明确了分析数据的目标。随之而来,小学课堂教学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数据收集与处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数据收集出现的问题

(1)数据收集不够完整、全面

科学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收集数据时要求数据全面准确,这样才能说明问题,得出结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实验本事就较为复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次数不够,导致数据的不完整。有的教师就只挑部分数据进行教学,这使得数据片面化,不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有些数据的收集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学生容易遗漏数据。

(2)数据的真实度不够

数据收集时可能出现很多干扰因数,不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影响数据真实度的一个重要因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选择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是数据真实性的保障。

2.在数据分析方面出现的问题

(1)不懂得剔除错误数据

剔除错误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第一步。由于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常会遇到个别数据偏离太过厉害。如果学生把这些数据值和正常数据值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可能会影响科学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此时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如何判断异常值,并将其剔除。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知道把收集来得数据不加区分的使用。

(2)数据分析的方法不适当

数据分析是数据处理最复杂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对于不同的问题,学生要会选择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即使是同一组数据,也可以有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大部分的小学生只会套用书上或老师给的方法。学生不懂得自己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数据,这使数据分析过程变得异常艰难。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善方法

1.如何准确全面的收集数据

(1)激发小学生收集数据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第一教师,没有学习好奇,学生不可能有对新知识的探求兴趣。培养小学生对收集数据的喜爱,会使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变得简单而快乐。

(2)数据收集时,教师要随时进行跟踪

教师在学生收集数据要不断跟踪学生观察、记录情况。记录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每天问问学生记录的情况,有什么发现等等。

(3)合理的实验材料、次数

实验的材料关系到收集数据的难度。而实验的次数则关系到数据的准确度。数据太少在科学实验中是不严谨的,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处理过多的数据,所以合理的实验次数是解决数据收集问题的重要方法。

(4)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正确的操作技能,可以降低数据采集中的错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有很大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教师示范。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尽量将操作的重要步骤展示开来。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多次进行示范试验,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讲解,操作速度不能太快。第二,学生模仿。在模仿教学阶段确保学生能够熟悉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看看学生在哪部分容易出问题,统一拿出来讲解。第三,由扶到放,在模仿的基本上,学生独立将实验中所有动作连贯地完成,中间没有任何中断。

2.数据分析方面的改善

(1)教会学生辨认和剔除数据

培养增强学生剔除错误数据的意识是进行错误数据剔除的要务。想要剔除错误数据,必须警惕有错误数据的存在,错误的数据将可能对科学实验照成较大的影响。

学生要学会辨认错误数据,这是统计学的难点。辨认出是错误还是数据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有一p火眼金睛。看到可能是错误数据,要进行寻根究底,看到底是不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要是数据收集过程中某部分出了问题,那么这个数据就是错误,需要剔除,要是所有方面都没有问题,那么这个数据应该是特殊数据。

(2)学会选择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数学教材中,数据处理与表达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柱状图、表格、饼形图等。在教学中要教授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数据。

在说明事实中的绝对数,可以选择柱状图的方式;在有较多数据需要统计时,一般采用表格方式进行分析;另外有些是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的数据,则可采用饼形图等。当然,呈现数据的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有时候同一种数据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

总之,小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课堂教学应经常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数据收集、分析等活动全过程,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从数据分析中能得到什么信息、解决什么问题”等问题,增强学生数据收集、整理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慧 会说话的数据--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C],2005.06

[2]袁其伟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初探[JL],2009.08

[3]钱宏巍 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C],2003.06

上一篇: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资源有效性应用的几点探...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