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时代网络\手机媒介如何维护舆论安全

时间:2022-08-09 01:31:28

“三网融合”时代网络\手机媒介如何维护舆论安全

时下,“三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新闻媒介演进到现在,已经形成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介形态相融共生的“多媒体融合”格局。传统的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向来注重舆论安全,一贯强调核心价值导向,新闻管理的制度比较健全,从业人员的导向意识较强。但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介因是新生事物,管辖权属不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媒体融合”后,网络、手机媒介如何维护舆论安全?笔者就当前网络和手机媒介传输资讯和营造舆论的现状及监管路径谈几点感悟:

一、网络、手机方便、快捷,给社会公众提供了表达话语权的平台,但也有点像“公共汽车”,舆论“乘客”良莠不齐

其实,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之前,我国的网络媒体就相当活跃,手机短信、彩信对象传播也风靡全国。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及手机短信、彩信丰富多样的语言、数据、资讯、图像和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时,深切地感受到新媒介网络、手机方便、快捷,能够多侧面、多角度地给社会公众提供表达语言权。便同时也觉得一些自我注册的五花八门的网站和个人博客、微客、QQ等,也有点像“公共汽车”,舆论“登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混淆视听,严重违背新闻纪律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要求,甚至违背相关法律。具体表现为:

(一)信息失真,媒介素养缺失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传统主流媒体的从来人员从进入相关专业高校读书学习到进入新闻单位、再到适岗工作到提拔使用,在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中,都把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作为重中之重,不管从事什么宣传报道,都强调前提是保证信息的畅通和真实无误的传播。但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介,现阶段还属于“草根起义”和“江湖闯荡”阶段,相关管制法规还未建立健全,专业管理队伍还不成熟,其发端就是一个个“自媒体”的集合。除了权威的门户网外,许多人在网络和手机媒介上信息就是“草根人士”的主观意识和兴趣。加上没有人把关、审监,不注重版权、社会影响和传播后果,所以常常出现信息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时常导致信息失真和舆论危机,有些虚假信息一旦上网、上手机广泛传播,立马家喻户晓。许多夸大的事实甚至扭曲本来面目,不负责任,极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青海玉树地震后不久,网上就传出这里要地震、那里也要地震,搞得人心惶惶,严重干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稳定;又如,新近南京某房产开发商按质量要求整体推到一幢不达标的建筑楼,被一网民看见用手机拍下传上网,称其继上海之后,南京又出现了“楼脆脆”、“楼歪歪”。惹得城建和房产管理部门不得不出面召开新闻会澄清。再如,有关名人、演艺和体育明星的家事、婚事、性事的虚假传闻,更是某些网民津津乐道的“三聚氢氨”,有的道听途说、捕捉到一点信息,马上便上网你传他炒,随心所欲地夸大渲染。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不知不觉地成了真理,这样的事例数不清、道不尽。由此引发的诉讼官司和公安网监立案查办的案件逐年增多,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二)话语权失衡,情绪化言论和商业炒作屡见不鲜

让社会公众充分表达话语是传统媒体亲民、近民、爱民、为民、惠民的努力方向,也是媒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举措。新媒体网络和手机的出现,给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能够运用自如的话语表达权。但是,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人的情绪因素和网站可能的其他因素以及使用网络媒体人群的媒介素养差异,往往使话语权不能充分真实全面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一面之词、以偏盖全、信息不对称、证实伪缺乏证据链、主观判断、猜想、推测、信口雌黄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再加上某结人为发泄私愤、语言粗俗甚至谩骂,或者被商业寻租,故意“一边倒”地制造谣言炒作。不仅会加大社会的信任危要,还容易形成舆论暴力,影响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例如,时下有些个人微博对医患纠纷、拆迁纠纷、城管纠纷、就学纠纷的网上炒作,有不少就是个人情绪化的发泄。今年6月中旬,我们盐城连续发生5次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市政府集体上访的事件,原因就是名校由民办改制为公办后施教区划分征求意见方案在报纸媒体公布,一些不在名校施教区的网民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发微博串联,少数不法分子乘机用手机群发虚假信息,煽动学生家长带孩子围访市政府,严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干扰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后业,还是多位市领导深入各个学区广泛征求学校和家长意见,主流媒体真实报道市委市政府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多项举措,家长们弄清了事实真像,才平息集访危机。再如,今年入夏前,常见网络和手机媒介有“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的信息,一些商家也在网上炒绿豆的神奇功效,弄得一时“全国豆贵”,到现在各地绿豆的价格还居高不下。可见话语权失衡是“自媒体”信誉不高、影响舆论安全的重大缺陷。

(三)舆论监督失范,“网媒暴政”现象时有发生

舆论监督是常和政府大力提倡的,也是传统媒体的重要功能。央视的《焦点访谈》世人皆知,极具权威,在全世界华人之中有极好的口碑。网络媒介因其灵活、方便,不属垄断行业,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但也因上网发帖的人鱼龙混杂,使网媒舆论监督黑白难辨,目前尚处稚嫩和不成熟阶段。有的甚至演变成“网络暴政”,让人心惊胆寒。现在,有的网民常常所自己幻想成法官、钟馗或者正义的使者,对自己看不惯的事、不顺眼的人或者是应该受到党纪政处分和应受法律制裁的对象,大肆进行人肉搜索,捕捉到一点信息便加油添醋,放大想象,进行口诛笔伐。更有甚者将人肉搜索的结果公开帖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参与“讨伐舌战”,使影响不能再局限于个人,而是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影响执纪、执法部门的正常办案。例如前一时期屡见网媒的“楼脆脆”、“楼歪歪”、“楼胖胖”、“楼高高”、“楼秃秃”、“楼晃晃”、“楼黑黑”、“楼吵吵”等帖子,有的确实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有的却汇集了百姓群众的“房怨”和“房恨”,再经过网媒的放大功能,导致不少人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激化了干群矛盾。这样的舆论监督,无疑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甚至因真真假假牵扯到许多法律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舆论监督的用意。

(四)思想情趣失控,低俗、陋俗、庸俗之作随意传播

用手机互发黄段子、互发影射时弊的顺口溜,向心仪的对象发下流话,是时下人们司空见惯的粗俗行为;乱向网媒帖前妻、女朋友甚至是通过卑劣手段偷拍来的女人、性事视频,更是一种违法行为。这在传统媒体看来是不得了的祸事,要有一批人爱到问责追究。可是在网络、手机媒介却并不为奇。虽然也见到有人因此受到司法查处,但仍觉比例很少,漏网之鱼太多太多。有些边缘性的低俗传播,似乎成了某些网民的“业余大餐”,不“吃”不足以“解馋”。这此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侵犯人权的传播行为是网络媒体的致命毒瘤,不铲除必将自毙。

二、维护网络、手机媒介的舆论安全需要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敏锐专业高效的监管队伍。

“三网融合”时代到来之前,国家广电总局为了防止在网上私自上传、或公开下载一些内容时显低俗、含有色情暴力等视频扩散,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制度,对网络非法上传、使用视频节目进行限制。传统媒体广播、电视这一块舆论安全相对有了保障,这些年也确实做得不错。但“三网融合”这一新事物才刚刚出现,电信网、互联网的来头都不小,实力强劲。融合后主导舆论的关口谁来把握、怎么把握?目前尚不十分明朗,基层的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还没有真正坐到一条板凳上商量舆论监管主体问题,利益分割还处于模糊地规划、设想阶段。但是,对于网络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信息的不可控性,由此产生社会、法律、道德、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寻求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合作,把分散、无序、公共汽车式的“自媒体”整合成为权威、正式的主流媒体,关口前移、防患未然,确保舆论安全,应该是网络视频的理想选择。为此,笔者认为:

上一篇:踏着红军的足迹前行 下一篇: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