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即知即改

时间:2022-08-09 12:53:08

在河北调研时指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将建章立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两个关键之一,是对作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迫切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问题反复出现、屡禁难绝,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中找原因,要从建章立制上想办法。如果忽视了建章立制,热衷一时效果、追求短期改善、沉迷表面功夫,不良作风难免在活动之后卷土重来。因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仅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要善于发挥建章立制的巨大功效。

正确把握“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建章立制原则

建章立制,构建与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于法周延,是指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系统配套;于事简便,是指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使所制定的制度明确具体、实在管用。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是相互统一的,不能顾此失彼。制度是要执行的,仅仅注重制度的延续性、系统性远远不够,还必须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切实发挥制度的功效。实践中一些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效力,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如有的相互打架,前后矛盾;有的只有宏观构架,没有操作细则;有的只有实体性规范,没有保障性规范。因此,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章立制,就是要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贯彻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构建与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是基础,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是关键。

一方面,要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首先,制度建设必须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度建设过程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其次,制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确保出台的制度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次,制度建设必须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既要注重实体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制度建设,形成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一是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严格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的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要强化监督制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通过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惩戒机制等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不执行乃至变通执行制度行为的追究力度;三是要强化机制创新,不断创造适应时代特点的落实举措,不断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从而保证制度内容与时俱进,增强制度的实效性。

构建与完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以建章立制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与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提高群众工作实效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精神倦怠、脱离群众等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切实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当前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在提高群众工作自觉性、主动性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以下工作能力:与群众密切联系与沟通的能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运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的能力,运用社会化手段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一是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层联系点,确保每个党员干部有联系群众的载体、深入群众的平台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时,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三是党员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即健全党员干部接访、约访、回访以及定期接待等工作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自接待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关注群众诉求,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在健全党员干部接待群众制度时,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引导公共舆论,在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通达、方便的联系渠道。四是民主决策、民主协商制度。只有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才能保证出台的制度具有科学性、实效性,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各级党政机关在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加强决策咨询论证与听证,确保出台的制度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需要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一是改进党员干部考核机制,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业绩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二是完善群众评议制度,将群众评议引入对党员干部的考察,建立以群众为评价主体、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依据的评价机制,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察党员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标准,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重用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在发挥好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强化群众监督,通过建立健全群众申诉、检举、控告等制度以及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惩戒机制,切实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以促进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提高权力运行的公信力,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全一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展现超高清影像之美 下一篇:江苏符号:深厚的文化,崭新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