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第40期

时间:2022-08-08 11:44:24

更正及致歉

1 2012年第39期P44关于数据的分类应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种,这两者汤森路透都有处理。另,汤森路透旗下报纸应为IFR Asia。

2 同期39期,P122提到“万达到某地,当地的银行就势必放出史上最大酒店项目贷款。”是采访对象ABH&Company大中华区华北顾问总监章耒提及的几个城市特例,并非是常规现象。P125提到“建豪华酒店的平均成本是1.6万元/平方米(地上+地下),这还不包含地价”,该数据为章耒提到的理想情况下的数值,但在中国内地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平均成本大约是在1万元/平方米。

环保小贴士

把你觉得很环保的故事、可以做得更环保的地方告诉我们。联系邮箱:

我的环保生活

地点:家

晚上我家前后楼顶、周边大楼都有亮灯工程,赶上天好,还有明亮的月光。所以完全不用开灯,只需要开着窗帘,就可以完成除了看书以外的绝大多数事情,比如洗澡、倒水、看手机等活计,还顺带锻炼了眼睛的夜视功能,还避免了开关灯时对已经熟睡的人造成的晃眼刺激。这样还蛮环保的。

—Weijia Deng

低级错误,不忍卒读

作为一个从你们创刊之日起就一直订阅你们杂志的读者,收到这期的《第一财经周刊》后,实在憋不住要给你们这封信,虽然写这封信又要花去我很宝贵的时间。

打开本期杂志(2012年10月15日第38期),没看几页,我就忍不住叫出来,“Oh my God”。你们的杂志、文章怎么可以有这么多的低级差错。

在top-list 栏目下:一兵一卒的价值;如果“01. 喜达屋”中“工资低的特点,人均产值自然高不到哪里”还仅仅是逻辑混乱,那“10. 皇家加勒比邮轮”里“员工6.067”万,就忍无可忍了。六千多万人,这还是公司么?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吧?一条船500名员工,算算该有多少条船啊?

同一页面上,介绍诺奖得主,世界上所有的媒体,包括《人民日报》,都并列着日本获奖人,可是你们竟然标题和照片只有一个人。给我感觉你们是在彰显你们“Political Correction”!

过去一直感觉贵刊在我心目中还是比较兢兢业业,努力做事的一个杂志。但是,越来越发现,长期存在的低级校勘差错一直存在,且没有改善。我对此颇为失望。严重考虑到期不再续订。

祝 好。

—高树斌

RE:先说那个让你愤怒的,我们那一页印的是6.067万。所以,您看错了。“工资低,人均产值不高”中间经过了一点逻辑转换,这是我们版面有限又考虑不周的结果。不过介绍诺奖得主,约翰·格登,而没有把另一个共同获得者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的头像挂出来,这跟我们的政治立场无关。实际上的立场可能正好相反。这只是一个“声音+人物”的栏目,我们选了一个获奖的人物,介绍了一百来字。而且这一百来字里也提到了山中伸弥获奖之事,并未雪藏他。在这之后的一期,我们还选了山中伸弥的一句话当做“声音”。政治正确的指责有点夸张,谢谢你的来信,兢兢业业做事,仍会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关于网站

编辑大人好!下午突然想起来去年看的一篇文章,就去贵刊官网上找,发现一些问题:1. 没有全文搜索,只有标题搜索和按栏目分类;2. 按栏目分类后却不按杂志出版时间排序;3. 内容只同步到2011年7月,之前的显示“暂无”,“暂”是不是意味着还会更新?4. 已经同步的某些期内容不全。祝更好!

—nobita

RE:网站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会加快解决步伐。谢谢你的来信。

给你们一个好建议

亲爱的一财:你好~!订阅你们杂志快满一年了,感觉非常不错。很酷,很时尚的感觉。好的地方太多了,综合来讲有很强的CBNweekly STYLE!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好了,话不多说,主要是想提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建议:我希望贵刊能在扉页或者靠前几页(放在后面也行)的位置上做一页NOTE,全空白的,也可以分块。因为我在阅读贵刊的时候喜欢做笔记,从每期里面读到了哪些,学到了哪些,可以马上记录下来。我发现这个习惯对我帮助很大,让我不再是看热闹式地阅读贵刊。

可能现在有很多读者,在读完一本杂志几个星期之后,完全不记得杂志里面的一些flash point。但是如果贵刊能做到更好的帮助读者记忆的话,我想这应该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一个非常不错的STYLE。同样电子版的也可以做,然后带有分享功能,最好版面够大,能写点心得什么的就更好了。这样做的话除了能对读者自己有帮助,还可以增强粉丝的凝聚度,提高粉丝的忠诚度。毕竟在这样一个地方,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很酷的人,然后接受到一些更酷的想法,这应该是最好的体验了~!

—卓王孙

RE:电子版可能容易实现点。杂志附带空白页有点怪怪,甚至挺自恋的。要知道世界上有人买杂志读完会摘抄,有人读完只会垫菜碗。你这么用功可以不必在乎这个形式,个人觉得暂时先弄一个读书笔记的博客或微博比较好。

请教一下

周刊的各位老师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的热心读者,我叫蒋伟。虽然我只有23岁,但毕业已有两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创业,自己做思想的主人,请问您能给我怎样的一些建议呢?谢谢!

—蒋伟

RE:来信这么简洁,能给的建议就是下次写信要尽量多写几句。要是想实现一个目标,不管是发财还是得到一点儿他人的建议,还是要把问题列得详尽一点为好。你觉得哪门生意有戏,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个陈列的过程,说不定就是一个思路整理的过程。其次,建议不要无时不刻都在想着创业。

Krugman可以再见吗?

我是一名在美国研究经济的、倾向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学生,从中学开始看一财。贵刊对我多大的帮助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你看,这不选修经济了嘛……)。之前有100次我想写封信给一财,其中99%都是因为一财对NYT(《纽约时报》)的大量转载。为什么一财要做NYT的专版?NYT在美国经济圈内,可以说是“略受争议”或“臭名昭著”的左派媒体。当然了,不乏Branson这样的靠谱作者,但Krugman这样的民粹也屡见不鲜(让我怀疑一财是在中国安插的喉舌)。我是支持多种声音百花齐放的,所以看了上百次的Krugman后也没有烧了一财,每次都看他讲完、忍住不吐。

我的想法是,为什么不多找些媒体呢?经济学人、彭博、WSJ等等都是可以的啊,为什么非要NYT?国外优秀的科技博客也很多啊!就算国外的不好找,我看李洋老师和富大人姐姐,也比Krugman水平高出不少,让她们俩每次多写几千字也可以嘛!毕竟每次看到几页的NYT文章总感觉太煞风景了。宏观经济方面,一财做的还是“声音不够多”,毕竟一财是专注市场的媒体,怎能“反市场”呢?如果有别的声音,多几页Krugman我也不介意,大不了不看那几页!谢谢编辑!

—Libertarian 13

RE:您的“党性”也未免太强了一点哈。因为我们和《纽约时报》有版权合作,这个不算专版。您支持的“百花齐放”有点似曾相识,貌似和你的名字有点儿不符。另外“每次多写几千字”的建议,李洋老师的意见不知,富大人姐姐表示无力吐槽那么多:)

哪些人更早被裁掉?

最近听到不少金融机构裁员的消息,比如,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野村控股、澳洲国民银行等都相继宣布裁员,其中哪些人可能会更容易失去工作?

—Daisy你好:

最容易被裁掉的恐怕是欧洲人。欧元区债务危机将并购佣金和证券承销业务量推向了9年低点,欧洲的投资银行家们不到一年内将面临第二轮裁员。比如,此前瑞士信贷计划将其欧洲投行部门的高级职员裁剪1/3。此次裁员是瑞信去年宣布的在全球裁员3500人计划的一部分,核心为投行业务版块。此外,野村证券在欧洲投行部门裁员30%,并传闻其会关闭在瑞士的业务。

在这波裁员潮中,受伤最深的是投行业务版块从业人员,原因在于投行业绩下滑。据纽约研究公司Freeman & Co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中东和非洲并购、股票、债券出售和贷款业务的投行佣金降到90亿美元,同比降幅超过1/3,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公司来讲,今年二季度,瑞银投资银行税前利润为亏损1.3亿瑞郎(约1.4亿美元),而一季度该行投行的税前利润达到了7.3亿瑞郎(约7.89亿美元)。德银二季度企业银行和证券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51亿欧元,降幅为11%。

为了改善盈利状况,德意志银行7月31日宣布将实行30亿欧元减支计划,其中包括在全球裁员1900人,其中80%将集中在投行部门。瑞银集团则在9个月的时间内,裁撤了投行部门1.8万名员工中的1400人,并退出了股票自营交易和复杂的结构性产品等业务领域,调整业务中心转向财富管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那些在投行业务裁员潮中留下来的人听起来像幸运儿。不过,这并不是幸运那么简单,他们需要拥有好的业绩,有潜在的好项目,或正在谈的项目,最好是有大项目,以待市场转暖时,大赚一笔。反之,他们更容易被裁掉。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朱宝

上一篇:回归美感的诺奖 下一篇:WHY 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