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阴魂不散,企业危机发展观缺失的明证

时间:2022-08-08 09:45:24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企业危机发展观缺失的明证

2009年12月,三聚氰胺幽灵再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被查处,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三聚氰胺再度拨动着公众的神经――我又回来了。其实三聚氰胺从未离开我们:金桥乳业在2008年10月复检时,将不合格产品偷梁换柱,并在2009年再度拿来使用;上海熊猫使用的则是2008年被召回的含三聚氰胺的炼乳。  这些企业之所以在经历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风波”后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置政府监管与公众生命安全于不顾,皆因危机发展观的缺失。

国内青年学者胡百精认为,危机发展观是在承认危机必然存在的前提下,组织对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危机发展观着眼于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系统对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正向效应与负向效应给予同等重视。

我们可以从危机意识、危机心态和危机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危机发展观。  危机意识――整个人类发展史,危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洪水、冰雪,疾病、瘟疫,战争……危机是人类社会及其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态,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不可避免。

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危机爆发频率更高,复杂多变,难以应对。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织的企业若想在危机中安然无恙,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正如史蒂文・芬克所言, “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充分准备,才能与命运周旋”。  危机心态――企业如何看待危机,即对危机的看法与态度形成了危机心态。危机心态对企业的危机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危机心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的定性及危机应对策略的选择,进而对危机管理效果产生影响。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是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风波”中被曝光的22家企业之一,它之所以屡教不改,明知故犯,就在于错误的危机心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危机呢?坦然处之和“危”中寻“机”是不二之选。  坦然处之。危机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状态和环节,有其必然性和常态性,靠侥幸心理躲避和傲慢心态摆平都是徒劳的。从容淡定、冷静理性的看待危机,企业才能够抓住危机本质,追溯危机诱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危”中寻“机”。很多企业非常害怕危机,将危机视为坏事,这种偏颇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会使企业本能地否认和遮掩危机,不利于危机的化解。“祸兮福之所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奥古斯丁认为,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企业应该以危机为契机,牢牢抓住机会,化“危”为“机”,从危机中获利。  危机价值观。危机心态决定了危机爆发时企业危机应对策略的选择,而危机价值观则是企业进行危机决策管理的罗盘和指南针。  乳业危机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危机价值观的缺失:经济利益至上,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缺席;盲目崇拜资本力量,将资本凌驾于生命之上;只管创造财富,将危机管理抛至脑后。  企业只有将“危机管理和创造财富同等重要”的危机价值观纳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之中,内化到每个企业员工心中,才能真正落实和贯彻危机发展观,实现永续经营,打造百年品牌。  一个具有危机价值观的企业懂得责任和利益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均衡发展,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台格的企业公民。唯有如此,企业方能未雨绸缪,筑起危机防火墙,在纷繁复杂的危机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危机决策,化危为机。

上一篇:吉利的”沃尔沃难题” 下一篇:卓越网不会算账导致的“25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