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异名和别号

时间:2022-08-08 09:27:18

前些年有不少人把钱称作“分”,把赚钱说成“扒分”;近些年上海人又通行“米”了,将赚钱说成“背米”。有篇主题为“汉语上海”的文章对此作了生动介绍:“米,钞票也。上海人是崇拜米的。米,侬有伐?有米算侬狠。有米走天下,无米寸步难行。”目前,“米”语已向各地辐射。

“钱”为货币的通称始于周朝。当时有一种铲形的耕田工具叫钱,形状与汉字“大”很相近,古人常把它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金属货币又仿它形状制造。

说到钱的异名,历史长且流传最广的要算“币”了,以至于与“钱”齐名,现在规范的汉语双音节词汇就称“钱币”,我国发行的就是人民币。币的本意是指缯帛,早在《汉书。五帝纪》中就有记载。

“钞票”一名从古时候流传至今,多用于民间口语中,而严格意义的钞票是指纸币。据《明史。货食志》载,钞票始于唐代,其时称“飞钱”,是异地兑换的票券。宋代称交子,金朝称交钞,元代凡纸币统称为钞。

古代文人雅士为钱起过一些雅名别号。如汉代称其为“泉”,因为“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后来人们由“泉”又引申有泉币、古泉、珍泉等。直到现在,还有些集币迷们仍以“泉友”相称。

钱的雅号,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恐怕要算“孔方兄”和“阿堵物”这两个词了。

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前者出典于晋代鲁褒的《钱神论》,说铜钱外圆内穿则为方形,因此孔方和方孔也就是指钱。鲁褒不乏幽默感,把人们对钱的情感讥为“亲之如兄”,于是“孔方兄”得以流传。又有称“孔方兄”为孔方、方兄、家兄等。

另一雅号“阿堵物”,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则故事: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王衍就是其中典型的所谓“品行高尚”的清谈人士,据传他从不言“钱”。其妻欲试探他,便趁王衍熟睡之时,使人绕着他的床边铺上一大圈钱。王衍醒来见到床上的钱妨碍他,便唤仆人说“举却阿堵物”。阿堵,即此、这的意思;举却,全部拿开。意思就是“快拿走这些东西”。后来“阿堵物”就被人们指为钱的别称。

古代还有许多钱的别称现在已经不流传了。例如“青蚨”,据晋《搜神记》介绍,青蚨是一种飞虫,据说其虫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无论远近。以母血涂钱购物,无论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则传说寄托了人们“钱久用不减”的心愿。后来很长一个时期“青蚨”也就成了钱的别称之一。

早在西汉时期,“邓通”也作为钱的别称。据《汉书》载,邓通是汉代人,因为汉文帝吮疮而得宠,赐铜山,允诺其自行铸钱,一时邓家铸制的钱流通全国,后来,人们便以“邓通”指代钱了。明代小说《金瓶梅》就有“功名全仗邓通成”的诗句。

还有很多钱的代称别名,如登伽佗(又称足弹佗)、紫绀、通丁、通宝、邦布、白水真人、错刀和赤仄等等各具时代特色的名词,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被人们淘汰了。

上一篇:从陈子昂与祢衡说起 下一篇:高考圆我人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