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于希宁作品后期的绘画风格

时间:2022-08-08 09:11:33

浅析于希宁作品后期的绘画风格

摘 要:于希宁花鸟画在当代山东画坛中极具特色,我们为他终生热衷于美术事业的精神深深感动。他的晚期作品在表现上相比早中期更具生命活力,每一笔都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反映了于老晚期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于希宁;创作风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26-01

山东艺术界,他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诗、书、画、印皆精同时致力于美术史论研究,他将“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作为座右铭,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感,形成了沉雄博大、苍古厚重的艺术风格。其别是他衰年变法后的作品,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于希宁后期作品的题材

对于一个画家而言,各种题材兼具是必要的,也是体现一位艺术家综合修养的有力体现。于希宁在早期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均有涉及,更学过一段时间的西画,到晚期后,则长于各种花卉,尤其专精于梅花,为突破陈规获得新的进步,于希宁连续多年早春到江南写生画梅,于希宁对梅花可谓是喜爱至极,就像现在,提到梅花大家第一时间便会想到于希宁。此外,于希宁对梅花的看法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梅花有让人赞颂的精神品格。于希宁晚期梅花作品意蕴表现更加出色,无论是大胆创新的新视点,还是别具一格的气质和震人心魄的精神。

二、于希宁后期作品的构图

构图是绘画的骨架。造型是日积月累的成果。于希宁早期绘画构图便是极讲究的,后期的绘画构图则更加严谨,画面变化也更丰富。构图体现出于希宁对待艺术的严肃与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的这一特点。于希宁在晚期构图别注重画面内容的取舍,应该说在处理作品中更重注重“舍”,对于这一点,他强调在创作时有些东西可以视而不见,可以无中生有。前期他通常缜密思考,将复杂枝干的穿插来构造梅花的气质精神,晚期,于希宁则是以拙代巧,枝干只是简单的进行笔墨穿梭。可见于希宁先生笔墨和心境达到了一种古朴纯粹的新境界。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删繁就简”构图风格,使得于希宁先生在画花卉时疏密的处理更加得当,“疏密”上的处理又是“凝聚”与“疏旷”对立结合,疏密的形成画面才更有生气,画面也更加灵动。

三、于希宁后期作品的笔墨特点

于希宁认为画好写意花鸟,笔墨是关键。他在写意花鸟画上的用笔和他篆刻书法的功底是分不开的,在晚期的绘画风格上,于希宁用“写”来表现花卉的枝干,笔笔硬朗生动,画叶子时不再追求笔墨细微变化。晚期他笔下的梅花更是栩栩如生,无论从枝干还是一朵梅花的花瓣、花萼、花蕊,都动了不少脑筋,其中对梅花花朵的拿捏是很难掌握的,于希宁先生在晚期绘画中讲求花瓣不易太圆,形状是可以有变化的,侧面的梅花于希宁先生主要用方笔去表现,点花法由墨或色直接点出,一笔一个花瓣,这样更容易画出自然动态的效果,也更能体现出梅花极强的生命力。晚期的于希宁在用墨上更加娴熟,浓淡干湿,皴擦点染技法十分丰富,用色也更加亮丽大胆。也看出于老先生晚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更展现了他在画面深处对生命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起于希宁开始用渴笔焦墨法画梅,渴笔焦墨法凝重干枯是用极少的水分,带有皴擦的去表现枝干老而苍劲的质感。于希宁完全改革了之前湿笔画梅的方法,表现手法更加自然,正如薛永年先生所评:“于先生近年新的探索与开拓依然严谨有法,但一变刚健清新的画风为苍厚明艳,老梅以苍厚为气而不失明艳,其他花卉则以明艳为气不失苍厚......几无先例地引入山水画的皴擦技巧,通过加强视觉的冲击表达梅的老而遒坚,苍厚遒美。”于希宁的作品是一个由积累,在诸多写生中不断完善在逐步到大化境界的一个过程。于希宁在晚期绘画处理中多用复笔,画面处理实虚结合,层次分明。晚年的于希宁人老心不老,用墨大胆,由于视力下降,于希宁常常用焦墨画的很黑,枝干凝重不像之前变化多端,但却更显浑厚苍劲。这也体现在他深厚的笔墨功力。除此之外,于希宁还创作性的在所画的枝干上加以花青、白粉以复染,整个画面便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表现力。于希宁先生晚期在绘画上用墨以达到了一种自然而成的境界。

四、总结

于希宁的衰年变法是于希宁毕生对艺术追寻的积淀也是支撑其最后卧病之时的精神食粮,同时“衰年变法”也使于希宁的艺术才能大放异彩并足以立足美术史。从某些层面意义来讲,于希宁先生在艺术方面的奉献是大公无私的,他坚持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2005年93岁高龄的于希宁又将他自己的72幅精美作品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现中国美术馆现收藏于希宁先生的作品共百幅;2006年他捐赠自己中国画作品60余幅给山东艺术学院;2010年,于希宁先生的家人秉承于希宁生前遗愿并将46幅作品捐赠于山东博物馆。他之所以如此爱梅,是因为他也具有梅花的高洁品格,他历来关心社会的公共文化和慈善事业,他心系祖国,他以三魂共一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于新宁先生意在追求画之魂、国之魂、人之魂为一体,“龙腾是一种精神风采,其为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可以说其有一定的标徽意义;梅是国花,有象征性。有的同志用龙的意境来介绍我的画意成分,我认为也可以。”于希宁可谓是兼才德、艺术及艺术精神为一身的尊者。

参考文献:

[1]瑞秋.从秋拍结果看当代艺术品投资趋势[J].艺术市场,2006(01).

[2]何光锐.艺术品拍卖市场有点热[N].福建日报,2006-03-09(005).

[3]贾德江.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阴澎雨.永不忘却的惦念[J].时代人物,2013(03).

[5]孙美兰.道明而气充[J].美术家,2013(03).

上一篇:高雅走向世俗 下一篇:从青州红丝砚看红丝石砚的审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