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活之源,活写作之泉

时间:2022-08-08 08:59:56

品生活之源,活写作之泉

摘 要: 现在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这与他们缺少生活体验有关。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一个星期都没有布置语文家庭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没有语文作业的感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再矫揉造作,而是信手拈来。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刻体验过才能更好地表达。

关键词: 初中写作教学 体验 真情实感

在一次周记作文批改中,我看到一学生写道:“这个星期老师隔三岔五地让我们写作文,搞得我们晕头转向。同学们在班里大倒苦水,一个个愁眉不展的,写作文写到精疲力竭。作文的无从下笔和惆怅,换来的是更多的茫然与失望。小学时滔滔不绝,情感真挚,现在却多出了华丽的辞藻,少了浓浓的亲情;多出了生动的描写,少了至深的感悟;多出了深沉、客观的评价,少了本该有的灵动和轻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平时积累得不够吗?是书读得不够多吗?是心理仍然没有适应初中的生活,导致发挥失常吗?我手足无措。”

这可是我班才女所写的文章,学生的生活确实很单调。他们两点(学校、家庭)一线的那么点事早已被我们挖空,“江郎才尽”。

跟往常一样,语文课代表放学前来问我语文家庭作业,一句“没有”吓坏了可爱的课代表,只见她脸上露出诧异,然后带着狐疑离开办公室。几秒钟后,教室里传出“啊”“噢”的叫声,我可以想象出学生那一番欢呼雀跃、嘴咧到了耳朵根的情景。

接连几天都没有语文家庭作业,学生一个个都懵了,看到我都是紧张的神情,他们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周末我让孩子用笔告诉我这几天他们的想法、做法和感受,题目、体裁、字数都不限。

周一当我看到学生一篇篇发自内心写出来的作文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开心,整个人浸泡在蜜中,那一个个字眼都是他们真情的流露。

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我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

(一)心安理得型。“每天放学回家,一想‘今天没有语文作业’,我的心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放松,犹如压在我身上的三块大石头少一块。这时的我连写其他两门学科的心情都是愉快的,没有了语文作业,我还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用在英语和数学上。写完了作业我要么听一点儿轻音乐放松神经,要么看一点《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和妈妈交流我在学校看到的有趣的事。”

“当语文课代表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后,全班同学欢呼雀跃,在大多数人验证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班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晚上9点,我破天荒地写完了所有的家庭作业,我想:没有语文作业的感觉真不赖,只是好不适应啊。没有语文作业的日子应该不会太长久,今天就早点睡吧!这种日子来之不易,要珍惜呀!”

(二)倍加痛苦型。“第二天清晨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空披上了一层素纱,愈发神秘诱人,朦胧之美。大家在座椅上谈笑风生,鼻梁上架着眼镜的那个男生眼窝黑黑的,像要凹下去似地,他却叫苦不迭:‘羡慕、嫉妒、恨啊!你们都玩乐去了,我被老妈看得更紧了,恨不得把我碎尸万段,这块儿补数学,那块儿读英语……’旁边的兄弟痛苦地拍拍他的肩,他双手遮脸,装作痛哭流涕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三)忐忑不安型。“没有语文作业的那些日子,我是既高兴又害怕的。高兴在于有了时间与人交流,说些心里事,觉也可以睡足了,每天都格外有精神;害怕在于,我的语文成绩本就不让人太满意,如今不布置作业,我的成绩会不会一落千丈呢?如果是那样,那么我又会得到怎样的责备?这些都让我十分不安。”

“没有语文作业的那些日子,我是既收获了又失去了。我收获了许多课外书上的写作手法,知道了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写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内容,我收获了更彻底完整的思考;但是,我失去了巩固知识的机会,因为做一些练习会比单纯看书复习的效果好一些。我失去了练习作文的机会。孟老师平日留作业有许多都是量不多,但有用的。我失去了培养自身阅读能力的机会。”

“没有语文作业的日子里——空。‘今天又没有语文作业!’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我却有些担忧,不禁搁下笔来思考:万一,我语文考砸了怎么办?一想到因为语文丢分而那失之交臂的奖学金离我渐行渐远时,我一阵瑟缩。现在数学和英语我做起来都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唯独语文如同深渊一般令人胆战心惊,但又不知往哪个方向前行,我只好内心空空地度过这些浑噩的日子。”

“在那些没有语文作业的日子里,如果说不开心,希望多写一点语文作业,那么肯定是假的、虚伪的。我承认这几天没有语文作业我过得十分轻松,愉快,但轻松、愉快之后,更多的是苦闷和忧虑……原先,有语文作业的时候,同学们都规规矩矩地认真预习功课,复习知识,而现在完全没有任何作业,大家也就把原来用于写作业、复习的时间去做其他一些无聊的事情。当然我并不否认会有一些自觉的同学依旧认认真真地做了更多的习题,学了更多的知识,这些同学将会比平时要收获更多。但是,这样的同学毕竟还是少数啊!更多的同学自觉性还未完全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管制,而现在让同学们不写语文作业,就如同平原放马一样,易放难追啊!”

(四)自我约束型。“回到家依旧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继续看书。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依旧如此,只不过多加一项复习和预习任务,就这样五天没有语文作业的日子过去了,虽然比平常早点睡觉,多看会书,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在这五天里,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这种空虚感让我有种担心,担心自己的成绩。没有语文作业,想不到该怎么办才能巩固语文知识。不过,在第三天里,我找到了出口,所以才觉并没有太大改变。作业,一个让学生有点厌恶的东西。其实,有没有作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心学习!”

(五)大彻大悟型。“今天是没有语文作业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我想下个星期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作业吧。此刻,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这个‘实验’的终极目标是想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写作业啊,这一招真不错。当然,她的实验成功了……”

“语文课上,孟老师在讲《音乐巨人贝多芬》,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贝多芬的一句话‘你们竟然敢到老狮子的窝来抓老狮子的毛了’有什么含义?我一愣,心想:这题好难啊,我不会呀,老师千万别点我。‘赵子轩’,老师喊道。他惊恐地站了起来,用迷茫的眼神看着老师,好像在向老师说这题自己不会。随即将求助的眼神投向了我,够兄弟的我当然不会让他‘倒’在老师的目光下,我偷偷地拿出了补充习题,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在上面寻找答案。啊,找到了,当我正准备告诉他的时候,老师发现了我的动机,‘潘玮辰’,这句话以声速直接命中了我。我赶忙收起补充习题。可是刚才看的内容早已忘记,只能吞吞吐吐地挤出一句话:‘这是一个比喻……后面吗?……忘了。’老师抓出了两个不用心学习的人,脸上似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额,还是要写作业啊,’我叹息道,‘这就是不写作业的后果啊!’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今天终于明白其所说之理。”

我在每位学生的习作后都作了批注,是我十多年来批改作文最畅快的一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难忘那些没有语文作业的日子。

难教、怕教,难写、怕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态。其实作文从根本上说应是一种个人行为活动,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如没有对生活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或者说让作文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隔阂着,那么将会切断写作的源头活水,最终造成写作中素材与情感的“贫血”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了文章,也不能够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教者不能让学生一星期不做语文作业,估计学生也写不出自己的那一番真实情感和感悟来。生活不是从天而降的,不置身于和风细雨、蓝天白云、高山流水中寻觅诗的踪迹,仅靠静坐苦思冥想,是作不出好诗来的。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生活,把生活视为一种追求。只有怀有如此想法的学生,才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刻体验过才能更好地表达。

作文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它是有感而发,有感是对某一件事有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想和别人交流的冲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血肉、有激情、有灵魂的。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产生不了写作的欲望。没有写作的欲求而又必须完成写作的任务,那么只能是编故事,无病。

学生作文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真”上下工夫,让学生真正地去品味、感知生活。在如今教学充满激烈竞争的年代,教者能让学生一星期不做语文作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不做作业的感受,那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学生经历了写作全过程,不管是成功的尝试还是失败的体验,都会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既体现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又体现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更体现为创造能力的提高。当学生被外部世界某件事感动或震撼着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活跃兴奋起来,随之就会调动自己相关的生活阅历储存,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其作出判断和选择,形成文章的主题,然后寻求最生动贴切的语言,追求最好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才是真正的写作。

上一篇:以名称用语粗鄙化为例谈网络语言规划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