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糜烂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8 08:28:00

子宫颈糜烂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评价不同的子宫糜烂治疗后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1、首先刮片后治疗前首先清洁阴道,治疗后加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护垫,上药期间禁止性生活用、盆浴、阴道灌洗及游泳,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行经时停止阴道用药。结论:注意治疗前后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保持清洁卫生是治疗宫颈糜烂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尖税湿疣/生殖器疾病;女性/微波/冷冻/治疗效果

子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常为乳白色粘液,或呈淡黄色脓性液,也可能出现血性白带或后出血。有的则因粘稠脓性白带不利于精于穿过而造成不孕。其病症主要是子宫颈表面正常的鳞状上皮,因炎症分泌物的侵蚀而脱落,造成柱状上皮覆盖于子宫颈表面,使局部组织呈红色糜烂状。这种病变多因分娩或流产损伤子宫颈后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局部病变,属妇科常见病之一,约占妇科门诊病人的40% 。自2003年以来,本人在妇产科门诊观察治疗子宫颈糜烂2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1、汉族153例,哈萨克族32例,回族5例,维吾尔族6例,蒙古族2例,俄罗斯族1例,塔塔尔族1例;2、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约34.56岁;3、根据妇产科学慢性宫颈炎章节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①:其中重度糜烂45例,中度糜烂69例,轻度糜烂86例(包括子宫颈管型);4、治疗方法:波姆光治疗、波姆光加素平(聚甲酚磺醛)溶液宫颈上药治疗和其他药物(其他栓剂和口服药物等)治疗。

1.2 护理方法:1、首先刮片:任何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在治疗前必须做宫颈刮片进行防癌普查 ,以防止宫颈癌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刮片时需要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宫颈上的粘液以提高宫颈刮片的质量。2、治疗前首先清洁阴道:用强力碘擦洗阴道和宫颈阴道部组织,再以消毒干棉球将其擦干净,然后进行相关的治疗。3、治疗时:(1)、波姆光照射时要从上到下,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照射;照射程度要以糜烂面外缘浅、内口深,也就是糜烂面外侧缘变白色,内口变黄即可。(2)、上药患者在清洁后,用消毒棉球浸沾药液帖服在宫颈糜烂面处或者宫颈管口4分钟以上,待糜烂面颜色变白即可将其取出。4、治疗后嘱咐患者应该注意事项:(1)、波姆光治疗后需要在最少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禁止阴道灌洗等事项。因为波姆光后的第一个月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需要加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护垫,即是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亦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血量多,应及时就诊,以免因组织细胞脱落造成宫颈创面大出血;患者无特殊情况可以在2个月经周期后复诊,检查宫颈治疗后恢复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上药等方法继续治疗。(2)、上药期间禁止性生活用、盆浴、阴道灌洗及游泳,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行经时停止阴道用药。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同时混合使用,停止上药一周后方可以性生活。

2 讨论

子宫颈糜烂是由于子宫颈阴道部分的鳞状上皮因炎症而丧失,被柱状上皮覆盖而成,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如损伤子宫颈,月经未彻底干净的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而导致的。近几年在我们医院目前采用波姆光照射、爱宝疗、素平栓和溶液等阴道上药方法治疗宫颈糜烂。

目前国内对于宫颈糜烂治疗时多采用波姆光、阴道上药局部治疗为主,急性期间可以全身加局部用药等方法,波姆光治疗仪是利用红外可见光辐射的光热效应,对组织穿透能力强,引起局部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变性、坏死、脱落等一系列反应,继而由新生的磷状上皮修复创面,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而素平和爱保宝疗是同类产品,即聚甲酚磺醛。它是一种强酸物质,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质,对坏死或病变组织选择性作用,使其凝结脱落,而对正常的宫颈上皮细胞及宫内节育器全无影响。通常两种剂型(溶液剂和栓剂)的交替使用,可显著地促进愈合过程,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加速表皮覆盖。聚甲酚磺醛还有杀菌、收敛之特性,对病原菌(包括细菌、霉菌和原虫)可使之萎缩和分解,而对乳酸杆菌无影响,因此,可以维持正常的阴道酸性,恢复其生理状态,聚甲酚磺醛还能使子宫颈柱状上皮凝结而减少分泌,使血管强力收缩而止血。尤其适应于未生育的已婚女性和波姆光治疗后宫颈恢复不良型以及宫颈管型糜烂。但是往往因治疗过程中总有治疗疗效不理想的病例,因此在此提醒大家,治疗前后护理得当极为重要。波姆光和阴道上药治疗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和波姆光及上药治疗后的第一个月阴道分泌物增多,是因组织细胞脱落修复过程的一种临床表现,注意治疗前后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保持清洁卫生是治疗宫颈糜烂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们卫生出版社,第六版,第二十七章,2004.9(264)。

上一篇:浅谈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联用 下一篇: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