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时间:2022-08-08 08:06:05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的情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的想象能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能使学生获得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结出丰硕的成果。这样就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行为;教师;学生

当今社会,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情境,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的情境

一直以来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都是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在愿不愿学、想不想学与能不能学、会不会学这几个问题中,我认为应该把愿不愿学、想不想学放在第一位。有句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那么他们就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厌倦上语文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形式单一,教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探究语文的乐园里。也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的情境。

如在教学《人民百万雄兵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预想到学生对这样一篇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新闻不会很感兴趣,于事,我在课前准备了一段《百万雄师渡大江》的电影片段,在课上播放时,那紧张的画面,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还有那渡江成功后的欢呼,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了解课文内容,整节课都是在积极地氛围中进行的,使得教学十分成功。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传统语文教学只是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鸟鸣涧》《钱塘湖春行》等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因为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诗歌的象外之象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但是课件不能过于花哨,杂而不精。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又如人机对话代替了师生对话,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思维灵光,一心操作电脑,让原本丰富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一些需要我们慢慢品位的语言在一大堆画面下失去了它原来的朦胧美,从而也让学生失去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如果这样,那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远离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的初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利用信息技术时我们更不能忘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我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由于这篇课文是写德国纳粹在南斯拉夫残忍的屠杀300个无辜孩子的历史事实,文中还提到了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所以我提前一天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电教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美,再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许多学生边看边流泪,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有感于心。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学生课后语文学习行为

针对课堂,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这就要我们指导学生尽量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加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提高,课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才能得到优化。

如我在教学《桥之美》这篇课文时。首先,课前我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刷选信息的能力。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我也到网上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桥的特点、桥的历史、桥的传说、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等。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这一活动使得学生收集到许多书上没有的学习内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切实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的情境。这样学生才有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才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结出丰硕的成果。这样既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优化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

上一篇:浅谈对骨质疏松症者的健康教育 下一篇: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