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补片加局麻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老年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会

时间:2022-09-28 01:23:39

网状补片加局麻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老年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腹股沟疝合并老年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所有病患都是男性,在手术治疗当中都采用局部麻醉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所有病患采取平卧位进行手术,使用0.125%布比卡因药物进行局部麻醉,采用直接做切口逐层组织浸润的方法,疝囊切除后,将疝囊内翻进行缝合,再用补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对所有病患在手术中,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概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一年对有关疾病复况进行随访。结果:在本组采取的手术治疗的8例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有1列病患出现局部皮下血肿现象,占所有病患的12.5%,无一例因手术和麻醉加重原有肺疾病,住院时间为6―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治疗后一年进行随访,没有出现疝复发现象。结论:局部麻醉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合并老年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当中,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网状补片;局麻;腹股沟疝;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治疗当中比较多见的疾病,患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喘息现象,咳嗽时腹内压力升高。腹股沟疝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方式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由于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手术的麻醉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采用正确的麻醉方法和措施。【1】本文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腹股沟疝病患8列,在手术治疗当中采用局部麻醉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8例,所有病患都是男性,年龄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在8例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当中,有2例腹股沟直疝病患,6例腹股沟斜疝病患,对所有病患进行胸部x线片拍摄、肺功能健全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工作,并确认为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有病患都符合相关治疗标准,并请呼吸内科、心内科会诊,给予对症治疗。本组在年龄大小和疾病类型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法 8例病患在手术治疗当中都采用局部麻醉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手术过程当中所有病患采取平卧位进行手术,使用0.125%布比卡因,采用直接做切口逐层组织浸润的方法进行局部浸润。逐层切开,显露疝囊,有效的分离,处理疝内容物和疝囊后【2】,用足够面积的补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在周围部位分别用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弓状缘间断缝合固定,彻底止血后,逐层进行缝合术终。

1.3、效果评价 对所有病患在手术中,手术后的并发症概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一年对疝复况进行随访。

2 结果

在本次采取的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合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8列病患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有1例病患出现局部皮下血肿现象,占所有病患的12.5%,行切口拆线,更换敷料,待切口清洁行Ⅱ期缝合治愈。住院时间为6―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治疗后一年进行随访,没有出现疝复发现象。

3 讨论

在高原地区由于高原特有的氧气缺乏、极度寒冷和干燥的地理环境,使高原地区的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在李秀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和王恒的《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研究当中指出, 在高原地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发病率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经过有关统计分别为11.08%、2.12%和1.13%。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由于自身肺结构功能不健全和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病患在患病之后经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喘息现象【3】。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的患病人群当中,老年人的由于自身年龄较大,腹壁的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退化。此前我院所有高龄手术病患在手术过程当中一般采取椎管内麻醉或是全麻的方式下进行的。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由于长期性的缺氧导致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循环的压力不断加大、压力增高使右心功能损害及高原地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现象【4】。如果在手术过程当中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进行麻醉手术,很容易引起病患发生肺不张、肺炎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现象。同时由于病患不能够咳嗽或是咳嗽当中没有力气,这样就不能够证实无斜直疝并存治疗情况【5】。

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发明以前,世界医学界的疝手术主要是缝合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缺损的部位拉到一起缝起来。这种手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把这种缝合法称为传统疝修补术。它在疝的治疗上的确曾经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这种手术有很多弊端。一是疼痛,因为手术要把缺损周边的肌肉强行缝起来,因此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另外,这种缝合手术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要卧床三天,住院起码要三周,术后三个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另外,病患复发率高(10-15%)【6】。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为年老体衰,在手术之后间断性腹内高压状态很容易引起疝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于1986年提出的。这种修补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7】。自Lichtenstein开展疝修补术以来,已有各种术式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但传统术式仍有较高的复发率(10%~15%) ;1997年以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1998年报道了3000多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结果表明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崔晓黎.沈敬敬.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6).45―46

[2] 李秀莲.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 [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4) .86―87

[3] 韩立红,李兰.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J] .吉林医学2010(29) .32―33

[4] 鹿文萍,陈士香.定量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察与护理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 .107―108

[5] 周玉兰,蒋玉兰,金丽花.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J] -医学临床研究2009(7) .12―13

[6] 吴雪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护理68例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9) .38―39

[7] 王恒.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科技. 2010(8) .108―109

[8] 李盼盼,严明.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研究[J].医学杂志. 2010, 32(8) .9―23

上一篇:重德为本 和谐医患 下一篇:浅论小学宿舍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