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参与高校管理中的学生权力

时间:2022-08-08 07:25:30

论参与高校管理中的学生权力

[摘 要]真正的大学应该要给予学生最基本的权力,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受到民主观念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主人翁意识的发展,学生权力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措施中,学生的权力和参与管理也开始纳入了各方的考虑中。学生权力及参与管理有很大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帮助他们的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校政策的民主化等。但是受到传统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学生的权力及参与管理还没有能落到实处。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学生的权力才能真正得以发挥作用。

[关键词]学生权力;参与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4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0

[作者简介]董伟伟(1986—),男,江苏盐城人。教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哈佛大学校长查理斯·艾略特,他认为:“真正的大学应当给予学生最基本的东西:学生选择学科的自由和学生在一门课程或某个学科领域赢得学术荣誉的机会。”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高校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慢慢的增强,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的权力受到重视是高校改革的趋势。但是,在高校中,一直以来都是二元领导的结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权力受到削弱、学生的自我管理长期不被重视,或者说学生的自我管理没有发挥到到实处。高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成熟个体,他们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智慧发展也能达到自我管理的阶段。但是由于历史、制度以及学生本身的原因,在高校,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本文就将围绕学生权力如何在高校管理中渗透,发挥作用,做出论述。

一、 学生权力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学生权力的内涵

“学生权力”一词的提出源于美国1964 年的自由言论运动,随着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学生运动高潮的到来,1967 年8月21 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弗瑞德·M·赫金杰的文章《现在的口号是“学生权力”》,自此,“学生权力”这个词就正式被提出来。对于学生权力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在黄正等人的文章中提到这样的几种说法,将学生的权力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界定和解释。(1)认为学生权力是一种影响力。主要是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权力,以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申诉权、选择权为主要内容。(2)从“学习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三重身份来分析。(3)从“公民”和“市场”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权力的内涵.秦毅认为, 作为公民的学生应该拥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权力。生存权、选择权、监督权、申诉权”等权力。因此,高校学生权力是“政治性权利、经济性权利和文化性权利的综合体现。(4)认为学生权力的内涵不断发展变化。(5)认为学生权力即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从整体上来说,学生权力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学校事务与决策中占有一席之地。”(6)认为学生权力和学生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权力主要是“资源性权力”。李福华从组织行为学关于“权力的结构来源”这一理论出发,认为学生权力主要是“资源性权力”(学生本体及生命存在形式也是资源)。高建芳在《美国高校学生权力演进历程探析》中亦认为:“学生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相对自主地选择学校、教师以及课程的权力。当学校管理和决策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益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甚至游行或罢课等),获得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这些都是学生行使其资源性权力的结果。”

从这些对学生权力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学生权力的内涵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发展的变迁,学生权力的内涵也是不断丰富的。

(二)学生权力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的学生权力发展的阶段不很明朗,主要从国外的学生运动中借鉴总结,以作参考。

国外学生对学生权力的争取和斗争起源于大学最初的时候,从只有学习选择权到后来的教师评价权,再到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获取权力的途径也从被赋予到主动争取间接行使到直接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高校的民主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早期的学生权力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历史上的学生权力运动促使在意大利的几乎每个地方都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可以在合适的程度上参与大学管理。

二、学生权力在参与管理中的行使存在的意义及问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所发表的宣言所说, 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重视学生的需要, 把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之一,参与评估和课程、教学法的改革,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陶行知先生认为:“大凡团体都有一种特别的势力,这种势力比个人的大得多。用的正当,就能为公众尽义务;用得不当,就能驱公众争权利〔5〕。学生团体在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视的,只有重视他们的权力,他们的希望,制定的政策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才可以更加有意义。

(一) 学生参与管理,行使权力的必要性和意义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参与管理,行使学生权力有利于他们的权力意识的培养,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和不同的长者交流能够帮助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同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发展,在在参与管理中会学到很多不是课上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人的社会适应性。学校的教育培养人是使得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自身社会化,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准备,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使其主体性和社会性都大大增强,更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人性的越来越重视,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既能够管理自己的事情,又能参与学校管理成了一种不可阻碍的趋势。学生作为学校里最重要的一部分群体,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 学生不能很好行使权力的原因

1.历史传统,学生权力在人们的观念上没有得到重视。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长期是中央集权式的,学生一直处于被管理的位置,管理者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只有服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略,学生的权力也一直被忽视,办学者不能重视学生权力的作用。

2.在我国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泛滥,学术权力式微,学生权力缺失。陈瑞丰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权力的维护多数停留在对现有的科层制度的点缀阶段”高校内部虽设有学生权力组织,但无实权。

3.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权力意识处于萌芽状态,学生没有主动要行使权力参与管理的意识。很多都处于基本的反抗阶段,采取一些不明智的行为(扔水瓶、扔垃圾等)不能够理智的和学校洽谈协商。

三、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行使权力的现实情况

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管理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学生自身也能有意识的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学生自治,参与管理是被接受的可行的,学生自身也是有这样的意识的。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并有较高参与兴趣,但实际参与率比较低,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基本借助于学生的组织,学生会、社团等。但是这些学生组织受到校级或院级的领导,使得这些组织在发挥管理的时候不能那么充分。这些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影响力不够,学生还是不能切实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对学生的权力关注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

四、促进学生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发挥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曾说过: “明智的分享权力并不等于削弱权力,反而可以多出成果。”学校要重视这样的权力“分享”,为学生自治多做努力。

(一)崇尚重视学生的权力

“通常我们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对象,看成是最终受惠于我们计划的客体”,学生“很少被看作学校社会中平等的成员,能参与计划、解决问题和实施变革” 〔9〕。因此要大力宣传学生的权力,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学校更应该能够身体力行。把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力落实到实处。大学里的教师和领导要能够尊重学生的权力,养成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观念。

(二)不断完善组织和制度,使得学生权力有保障

首先能够建立一定的机构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学生虽说已经成人,但他们还是缺乏一定的阅历,世界观价值观尚存在误区,需要一定的积极主动的引导。其次,对于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如学生会,要发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提高自我约束力,促进自我管理。最后,建立学生的维权机构,既能保障学生权力的发挥,又能对学校的权力机关起到监督作用。

(三)政府和学校通过明文规定或者相关法律,鼓励学生行使权力。

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出台,能在舆论上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了社会的关注,在今后学校和政府制定政策时就会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权力和参与做到实处,学生的权力和参与管理才能更加引起重视,也有了官方的保障。

(四)学生自身要有参与管理维护权力的意识

中国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这是传统的原因,中国的家长制植根较深,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学生已经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小学起老师讲的就都对,直到长大成人这一观念也很难被突破。而现代的社会,创新和尊重个性的发展是潮流,学生必须要跳出以前的框框条条,多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参与到管理中去,能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面对侵权的问题时要勇敢的站出来,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维权。只有在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平衡、和谐发展,形成三权分立的局面,才能促进高校内部权力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实现和保障学生权力,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朝阳,高建芳.从静默期到调整期:美国高校学生权力发展历程高教发展与评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6).

〔2〕郭雷振.大学管理权中的学生权力〔J〕.煤炭高等教育,2011,(03).

〔3〕 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09,(06).

〔4〕 段爱敏,吴 微.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中的权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06).

〔5〕 周倩.我国高校学生权力研究10年:观念演变与合理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10,(04).

〔6〕方婷,黄小忠.我国大学权力结构中学生权力缺失现象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6 ,(03).

〔7〕 秦毅.高校学生权力的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04,(06).

〔8〕苏昀,徐士元. 欧美高校学生权力发展历程及启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2,(01).〔责任编辑:侯庆海〕

上一篇:师范生生命教育观调查研究 下一篇:建设类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