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08-08 06:39:3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方法为途径,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问能力等。我认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经常采用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著名教育家约翰托威普也曾提出:提问不仅对教育而且对思维过程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课堂提问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兴趣。”教师设计问题的作用应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去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我先让学生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跑得快呢?……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唯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关注提问的层次性,渐进式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渐进式提问是指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中,教师通过预设的问题逐渐向主题靠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探究,完成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抓住问题的症结。如学习小数乘法4.38×1.3时,在小数乘小数法则推导过程中,可这样提问:(1)这道题乘数和乘数各有几位小数?(2)怎样使乘数和乘数都变成整数?这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3)要使积保持不变,应如何处理积的小数点的位置?(4)你能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吗?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启发式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自觉思考、创新思维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

1、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

教师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2、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

①教师应掌握利用问题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②注意问题的语言技巧,尽量剔除“好不好”、“要不要”等意义不大的提问。③提问题应有梯度,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懂得提问艺术的教师常常这样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这都是启发学生讲求思维过程、从思维过程中引出结论的好方法。④应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思维训练的指挥棒,我们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有关课堂提问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积累自己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加强反思,并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优化课堂提问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避免满堂问带来的思维训练不到位的弊端。

上一篇:引导自主诵读学古诗文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