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践状态探讨

时间:2022-08-08 05:47:30

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践状态探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中大多数学生更加热衷于网络。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难以直接控制性,导致网上信息混乱,各种不良思潮充斥网络,诸多诱惑在网络蔓延,这些都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巨大冲击,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现象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应运而生,其重要标志是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从事网络法制教育。网络不仅成为了手段,而且成为重要的教育阵地以加强建设。于是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网络法制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增强高职院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措施,无疑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

2010年7月《淮安高职院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为掌握现阶段淮安高职院校网络法律教育现状,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教育的需求,开展了面向淮安地区四所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活动。

全部问卷由专人直接向被调查对象发放,学生填卷,采用无记名答卷形式,当堂做完当堂交卷。调查对象为淮安四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涉及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汽车工程系、会计系、商学院等15个院系。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00份,其中无效问卷70份,有效问卷430份。调查表的份数和回收率符合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此次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共含25题,涵盖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高职院校网络法制教育的调查

1.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地区,都达到了成年法定年龄,有能力承担法律责任。

此次调查的四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自于三个年级,一年级占到60%,二年级占到35%,三年级占到5%,其中男生63%,女生37%,年龄都满18岁,文科生占到了50%,理科生占到了41%,工科生占到8%,艺术生仅占1%,72%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城市仅占28%。

2.法制教育课程教育现状不太理想,学生对网站不了解,教学方法有待该进。

(1)学生对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及其相关网站并不了解。7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法律课程的网站(或精品课程),不了解网站上的知识。近2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开展的法制宣传活动。

(2)66%的学生不知道老师的学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认为老师的授课技能好的只占40%左右,近6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水平一般,有待于提高。

(3)在法律知识的教学方法上,仅有4%的学生喜欢理论学习,96%更喜欢案例教学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3.网络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1)学生对法制动态关注度不高。仅有27%的学生会时不时地上网关注法制动态,73%的学生不一定或不会鼓励同学去关注,近20%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的网络法制教育对自己没有用,纯属虚设。

(2)学生对网络法制教育的认识较为到位。79%的学生认为网络法制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权利观念”,又培养了“义务意识”。

(3)学生能遵纪守法,有较高的安全意识,但维权意识有待加强。85%的学生会自觉地遵守网络法律行为,81%的学生有网络安全意识,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57%的学生会进行维权,约40%的学生举棋不定或根本放弃维权。只有约60%的学生会将自己的网络维权意识经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四、高职院校网络法制教育的路径

1.院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建设。

(1)院校加强重视法制教育。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法制教育的地位,确保法制教育课程的课时,制定教师学法的长效机制,调动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学法可以同工作量、奖金、职称挂钩。

(2)学院营造好氛围。对于教授法律课程的教师应提供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外出培训的机会,努力建立一支既有法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并能够熟练网络操作;既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修养,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重视加强法律选修课的教学。法律选修课是对法律必修课有力的补充和拓展,选修课不仅可以强化必修课中的法律知识,还可以对必修课中讲解不足的网络法律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挖掘和运用性教学。所以,为法律选修课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设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极其必要的。

2.调整法律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

(1)根据专业需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将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纳入法制教育内容中,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使学生拥有法律信仰,塑造法治精神。

(2)网络法制教学重点讲解的内容应密切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专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使学生摆脱学而无用感,从而达到学而会用,学而精用的目的。

3.教师尝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1)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教学、探讨教学、模拟法庭、专家讲座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应加强对精品课程或法律网站的宣传,加大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以将平时作业、考试要求和方法公布在网站上,如学院有条件,还可以实现网上提交作业和网上考试的目标,这样既能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繁重压力,又能做到节能环保。

4.校园其他部门的积极和配合。

(1)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站可以建设法制天地,对法制动态、热点案例及时关注与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2)开展校际间的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淮安四所高职院校之间可以通过校际比赛进行学习和交流。网络法制教育知识竞赛的题目可以由四所院校的法律课程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提供,各院校可以在校网中开通专门的通道,让竞赛学生同一时间上网答题,最后评选出获胜者,并给予奖励。

(3)学工和保卫处加强宣传。可在广播、橱窗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开展法律知识活动,如法律知识漫画展、经典案例解读等。总之,本次调查反映出淮安四所高职院校的网络法制教育还存在种种不足,法制教育任重道远,但各院校教师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路径,力求在淮安各高职院校中形成一种重法、学法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高校生法制教育革新途径与模式 下一篇:外汇储备性质与其损失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