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指山

时间:2022-08-08 05:22:23

3月16日,我来到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这里是黎族聚居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

我在红毛镇吃中午饭时,和当地的黎族、苗族老乡聊天,了解到红毛镇有44个自然村,黎族占9成多。后来我向他们询问如何到五指山,他们很热情地给我指路——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五指山,比大路少走近30公里。

顺着黎族朋友指的路,我开始向五指山前进。在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方洞村,我看到有黎族妇女在山坡上收割甘蔗。黎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下地劳动的都是妇女。农忙结束时,那些勤劳的妇女就在自家门前忙着编织黎锦,而男人们就靠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喝茶聊天。

从罗米村出来之后,山势越来越高,道路变得崎岖,后来干脆找不到路,到这里来的仅有少数放牧的村民。找了半天,才有一个姓王的村民了解地形。他让我经过一条小溪,穿过一处稻田,再向山上爬。但是没走多远,一道闪电撕裂了黑沉沉的天空,紧接着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瞬间倾盆而下。

我赶紧用雨布包好背包,以防里面的东西被雨水淋湿。这时,雨水顺着头发和脸颊流淌下来,全身很快就湿透了。大雨中的山路更加难走,路很滑,岔路也很多,艰难程度不亚于我在神农架的经历。走着走着,总感觉走错了方向。有时可以靠指南针辨别,有时只能凭经验推断。就这样艰难地跋涉了一个多小时后,雨终于停了,太阳也出来了。

在连续翻越了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之后,我已经非常疲惫,水早已喝光,干渴得嗓子快要冒烟了。没办法,我只好拿出准备消毒用的半瓶白酒,浅浅地抿一小口。

眼看天就要黑下来了,所幸的是,我很快到达了山下一条刚刚破土动工的公路旁,那里有人熟悉路线。又走了几公里之后,我终于到达了五指山山门。

此时天色已晚,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亮着灯的竹草屋,说话声不时从里面传出来。我循声走过去,见屋里有4个黎族青年正在吃饭。他们见我进屋,露出吃惊的表情。也许是被我一头长发、胡子拉碴的形象和满身的泥水吓着了。

我赶忙拿出证件,并自我介绍说我是徒步走中国的,路过这里。他们马上显出友好的表情,很热情地让我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我不再客气,看水缸里有水瓢,就举起来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瓢,喝得酣畅淋漓。饭后,我没有打扰他们,继续往山里走,借宿在五指山山寨。我估算了一下,这一天我一共走了45公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买了方便面、饼干和八宝粥,准备攀登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的象征。近看五指山,5个“指头”由西南向东北,先疏后密地排列着。前面那座山峰是五指山第一指,海拔1300多米。五指山的最高峰是第二指,海拔1876米。一指、二指之间,山势险要。

在进山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也通过当地的百姓得知五指山的蚂蝗异常凶猛。为了防备蚂蝗钻进衣服里,出发前我用万金油、祛风油在手、脚和脖子上都擦了一遍,又用绑带扎紧了裤角,把浑身上下裹了个严严实实。光准备工作就耗费了约半个小时。8点多钟,我背起行囊,踏上进山之路。

第一站自然是第一指。远远看去,山涧中云雾缭绕,山涧边上有一条下路,没有经过修葺。路上出很多树根,疙疙瘩瘩,非常硌脚。树根路两旁都是茂密的热带丛林,经常有枝条缠住身体和背包,只好边走边摘开。庆幸的是,没有遇到大规模的蚂蝗。

从山脚到二指顶峰的过程中,我没有遇到一个游人,仿佛整座山都属于我一个人。我攀爬了6座云梯,其中5座是木制的,1座是铁制的。如果没有这些云梯,很难登到顶峰。二指的顶峰是五指山海拔最高处,站在这里,五指山全貌一览无余。

二指峰上奇花异草遍布,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湿热异常,时而狂风呼啸,时而凉风习习。天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下面就是陡峭的绝壁。

4月6日,我又走回海口,结束了约一个月的海南之行。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十年徒步中国》 作者:雷殿生)

上一篇:郭川单人不间断创纪录环球航行全记录 下一篇:高校体育场馆怎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