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22-08-08 01:14:21

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市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速较快、效益较好、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等特点。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6.6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去冬今春高温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偏重,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投入补贴增多、科技支撑较强、基础条件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夏粮生产获得较好收成,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在比上年减少1.7万亩的情况下,夏粮总产量114.6万吨,仍属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1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23家,过10亿元2家。支农政策落实较好,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农支出达2.5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共计1.87亿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33元,增长18%。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00项,完成1944项,完成投资4.3亿元,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正加快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1.9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26.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33%,比年初提高2.8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4949个。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村面貌有较大改善。

二是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培植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86.16亿元,增长18.3%,占GDP的比重为4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79.6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152.9亿元,增长44.2%,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利润88.5亿元,增长64.6%,同比提高39.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重点企业集团盈利水平的大幅增加,济钢、重汽、中石化*分公司三家企业集团,共计实现利税50亿元,增长60.2%,拉动全市利税增长17.7百分点;实现利润30.3亿元,增长1.2倍,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7.43%,同比提高36.66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加快。认真贯彻国务院7号文件和省14号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服务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占GDP的比重达到49.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4.6%,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41.7%,目前已有中英人寿等6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我市。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8.5%,盖家沟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台湾大润发华北区物流配送中心落户我市。全市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65.2亿元,增长27.5%;软件外包2350万美元,增长46.7%。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近80亿元,增长19.8%;完成会展交易额300亿元,拉动相关收入30亿元。消费市场比较旺盛,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2亿元,增长16.9%。

(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7.34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547.3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582.01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5:45.8:48.7调整为4.8:46.1:49.1。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4个百分点。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济钢集团中厚板比重达到84%,比去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达到91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1项,总数达到1055项。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2899件,专利授权总量2157件,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50.44亿元,增长38.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63%,比去年提高1.3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19.5%,占全部服务业的42.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能源专项规划编制,加快节能项目建设,加强对重点耗能大户的监测和检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2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0%;万元GDP电耗787.1千瓦时,同比下降0.5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76吨标准煤,下降10.48%。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上半年二氧化硫计划减排840吨,占全年的35.6%,实际减排1010吨,占全年目标的42.8%;上半年化学需氧量计划减排920吨,占全年的37.7%,实际减排1130吨,占全年目标的46.3%,均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计划目标任务。上半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155天,占总天数的85.64%,比去年同期增加1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继续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9.6亿元,增长24%。投资增幅呈逐月回升势头,2月份以来全市投资增幅分别为0.8%、25.1%、20.5%、23.1%、24%。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16.7%;第二产业投资175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投资326.6亿元,增长55.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5:33.7:62.8。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2.3倍。国家重点调控和限制行业投资得到控制,水泥等行业投资下降11.9%,纺织行业投资下降44.6%。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扩大。从调度的情况看,上半年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98个,计划总投资2654.9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442亿元,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85.1%,单体投资由去年同期的1.49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5个,完成投资296亿元;新开工项目603个,完成投资146亿元。从投资规模看,过亿元项目307个,完成投资200.2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45.3%;其中过10亿元项目37个,完成投资58.24亿元,占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13.2%。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市引进市外投资293.1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4%,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在建续建646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新引进建设的项目382个,引进投资148.9亿元,占全市引进投资的50.8%。

(四)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安排城市建设投资计划3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8.7%。上半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9%。今年以来,围绕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城市建设和市容整治等全面加速,启动实施了体育设施、道路畅通、生态景观、商贸服务、管网建设、惠民康居、市容环境、夜景亮化“建设工程”和违章建筑、破损山体、道路环境、窗口部位、城市出入口、居民小区“六项整治工程”。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北园大街道路及环境建设工程进度加快,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6月份已累计安置1480户,阳光新路、舜耕路南段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历山路道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二环东路道路改造工程各项前期工作也相应加快。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历城唐冶新区路网建设基本完成,部分村民安置房正进行主体施工;槐荫腊山片区、市中九曲片区、历下盛福片区等新区建设也正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3亿元,增长5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35.8个百分点,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68.7万平方米,增长15.9%;新开工面积240.4万平方米,增长30.5%;竣工面积69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为3618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510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8%和10.6%。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五)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采取壮大出口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外向型经济取得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8.89亿美元,增长41.5%,占GDP的比重达到1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71亿美元,增长46.2%,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9个百分点;进口13.18亿美元,增长36.4%。一般贸易出口11.71亿美元,增长36.1%,占全市出口的74.6%;加工贸易出口2.24亿美元,增长30.8%,占全市的14.3%。骨干企业出口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省电建集团、济钢集团、中电山东公司、重汽集团4家企业上半年出口7.46亿美元,净增2.81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6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48亿美元,下降19.1%。其中工业9892万美元,占67%;服务业4881万美元,占33%。服务业中房地产业3930万美元,占全部服务业的80.5%,占全部外资的26.6%。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8%。

(六)财政金融物价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286.48亿元,增长3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4%,比去年全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72亿元,增长2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8.85亿元,增长2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5.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8.87亿元,增长19.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3%。按级次划分,市本级完成36.13亿元,增长24.8%;县区级完成41.59亿元,增长17.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32亿元,增长11.2%。财政支出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分别增长17.8%、23.5%和23.1%,分别高出平均水平6.6、12.3和11.9个百分点。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91.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2.2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同比少增5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8.8亿元,同比少增213.1亿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农业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多增9.6亿元和15.9亿元。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市场稳定,物价波动保持在合理空间。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3%,同比上涨2.3%,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6.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居住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衣着类下降3.1%。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6%,同比上涨2.6%。其中:精猪肉(7月份均价24.62元/千克)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20%;肉制品同比上涨23.6%,环比上涨4.3%。

(七)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等载体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县域经济(包括历城、长清、平阴、济阳、商河、章丘六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588.37亿元,增长16.6%,占全市的49.6%(历城233.47亿元,章丘140.05亿元,长清82.87亿元,济阳57.9亿元,平阴49.92亿元,商河24.1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20.4%,占全市的27.7%(章丘8.47亿元,历城6.85亿元,长清1.95亿元,济阳1.9亿元,平阴1.62亿元,商河0.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增长20.5%,占全市的61.2%(章丘88.85亿元,历城81.07亿元,长清80.67亿元,济阳37.1亿元,平阴25.57亿元,商河4.85亿元)。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7.2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次,困难群体就业8768人次,帮助214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3%,比年初低0.37个百分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次。截至6月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1万人,比年初增加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万人,比年初增加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9万人,比年初增加5.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6万人,比年初增加0.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比年初增加1.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09.8万人,比年初增加15.87万人,参合率达到95.95%。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发祥巷项目开始拆迁,经一路两侧、馆驿街南片区、魏家庄片区等项目也都在积极进行前期工作。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竣工面积15.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8%。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7.2元,增长1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平均月保障标准249元(市五区及高新区280元),同比增长27.7%。

总的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较好的势头,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从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生产总值完成全年计划的4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4%,工业销售收入完成50.2%,工业利税完成5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外贸出口完成54.5%,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5%。除工业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欠账较大外,大部分经济指标基本达到计划进度要求。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幅下滑。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滑2.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6位,列青岛、烟台、淄博、东营、潍坊之后;增幅居全省第14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投入增幅同比下滑13.8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171.9亿元,下降3.5%,增幅同比下滑27.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计划450亿元的38.2%。从招商引资情况看,上半年引进投资中,工业投资仅占30.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规模企业数量减少,截至6月底,我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802家,比去年底减少54家。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低两少”:一是总量仍然偏低。多年来,我市投资率在同类城市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投资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2位和第3位,比南京少322亿元,比烟台少273.8亿元,比青岛少231.3亿元。二是增幅低。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1.9个和0.8个百分点,在省内十七城市中居第15位。三是工业项目少,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个数少、完成投资量少。四是新开工项目少。上半年新开工1032个,比去年同期少545个,总投资下降42%,完成投资下降27%。其中,工业项目42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77个,完成投资74.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5.3亿元。

(三)利用外资总量偏低。上半年我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7城市中分列第14位和第9位,比青岛少20亿美元,比南京少9.4亿美元,比烟台少8.4亿美元。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9.1%,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36.1%,而且由于在谈外资项目和储备项目较少,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偏少,利用外资后劲明显不足。

(四)县域和园区经济支撑作用不强。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588.37亿元,占全市的4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占全市的27.7%;固定资产投资318.11亿元,占全市的61.2%。总体上看,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县区间发展不平衡,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市县域经济生产总值比青岛少563.62亿元,比重低1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比青岛少26.52亿元,比重低7.5个百分点。10个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部分开发区规划滞后,发展缓慢,进区项目较少且质量不高,投资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235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53%,未能完成下降4.5%的年度任务目标,上半年进度仍不理想。按照“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2%目标测算,今后四年必须实现年均降幅不低于5.18%。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20%,进一步加大了今后工作的压力。

以上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些是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可能对全年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从宏观经济走势看,全国、全省上半年GDP分别增长11.5%和14.7%,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办了第30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学习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下半年部署要求,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发展改革工作。总体判断,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续几年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会议也指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三过”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仍很突出,“三个压力加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等四个方面。为做好下半年工作,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研究,坚持在顺应调控中抢抓发展机遇,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从我市下半年经济走势来看,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有一定上升空间。从投资需求看,围绕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我市确定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六项整治”,随着前期工作的深入,下半年将有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从目前在建的项目情况看,北园大街综合改造、历山路道路改造等项目计划于今年竣工,大明湖综合整治计划今年完成大部分拆迁任务,奥体中心及配套场馆建设项目速度进一步加快,青岛啤酒、吉利汽车等一批工业项目将在后几个月相继进入施工高潮。同时,鸿盛纺织、日本佳世客、厦门银鹭等一批签约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产生较大投资量。这些因素将有效拉动投资增长,预计全年投资增幅将保持在2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7.5个百分点。从消费需求看,上半年城镇和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7%和12.3%,随着提高居民收入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将保持加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5.5个百分点。从出口需求看,世界经济和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市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1.1%,所占比重提高到52.2%。预计全年出口增幅在18%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初步预计全年GDP可保持14%左右的增长速度。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条件总体有利,我们要以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扎扎实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建议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推进冶金钢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交通装备产业,在重点推进重汽产业园建设、集聚老城区重汽集团主要生产企业的同时,加快豪沃高档重型车批量化生产,实现大规模增产扩能目标,加快启动汽车产业链发展规划,提高当地配套能力。协调落实好建设条件,加快推进吉利、青年轿车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建成投产。冶金钢铁产业,重点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厚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石化化纤产业,着力推进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加快裕兴化工厂搬迁步伐,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新的项目进区发展。努力推进年产60万吨PTA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落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以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三个基地建设为契机,抓好齐鲁软件园和浪潮科技园建设,扩大产业规模。机械装备产业,努力做好扩能改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扩大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汽轮机、电站锅炉、柴油机等优势产品的产能。食品药品产业,抓好*卷烟厂异地迁建项目投产达产,继续扩制品、啤酒、药品等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六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二是继续把服务业作为优势产业,抓住关键、高点定位、创新机制,集中培植历下、市中等6个示范区(市),泉城路商业街、盖家沟物流等8个服务业集聚区和*商行、中创软件等20个重点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商贸等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好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搞好春夏播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针对今年以来生猪生产下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抓紧出台扶持生猪等主要副食品生产的政策措施,确保主要副食品生产和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今年的“路水电气医学”等建设任务。

(二)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率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要坚持扩大投入不动摇,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不动摇,坚持把扩大投入的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不动摇。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是对1198个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计划进度。对141个计划年内开工、尚未开工的千万元以上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议在九、十月份,再组织一次大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进行督促和检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密切与江浙等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地区和国内外对外投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的联系,加深合作深度,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围绕培植六大产业集群,策划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集中推出招商,力争在大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投资向先进制造业、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以及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倾斜,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四是建立健全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培育大项目生成机制,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搞好重大项目的酝酿、策划、包装和储备,健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督促和激励考核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适应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实行倾斜支持,避免因政策调整带来出口下滑。以钢铁及制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出口品牌建设,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比重。针对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欠账较大的突出问题,要下大气力抓好在建在谈利用外资项目,特别是抓好赴香港、韩国、日本招商活动中已签约72个项目的跟踪落实,推进外资及时到位。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在谈项目、意向性项目,要抓紧协调和落实,尽快转化为协议项目和合同项目;对已签约项目,明确责任跟踪落实,推进项目资金按时到位;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

(四)壮大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实力。一是尽快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培植、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加快连接县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地产业发展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搞好县乡驻地的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是研究实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四是进一步完善园区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注重产业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能力,推动园区经济总量和带动作用大幅提升。

(五)努力破解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对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明确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着眼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化解影响经济健康运行的制约因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今年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推进市直机关所属企业的改革转制。

(六)着力改善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就医、保障、教育、住房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对由市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工作岗位要尽快全面落实,同时,继续做好“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扩面、资金筹措和发放任务。对今年计划重点整治的30片棚户区,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任务。继续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针对今年特大暴雨形成的自然灾害,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河道整治,提高泄洪能力,启动关系城市安全的一批重大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搞好粮食、食用油、肉禽等重要商品储备,确保价格和市场的稳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价格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招商引资运行分析 下一篇:发展生态城市社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