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职业生涯的方程式

时间:2022-08-08 11:37:16

王洁:职业生涯的方程式

“热爱你的工作,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条件,哪怕一开始并非出自个性喜好。要么爱它,要么离开它。”施耐德电气副总裁王洁如是说。

“给你一个惊喜!”

“Happy Birthday to You.”“生日快乐!”

北京施耐德电气大厦9层的小会议室关不住一屋子人的热闹。明亮的笑声透出窗子,几乎驱散了闷了望京一整天的灰霾。

采访当天,是王洁的生日。

除了言谢,她用独具魅力的招牌笑容回应着公司里“黑眼珠”、“蓝眼睛”同事们流淌的情谊。她切下蛋糕送给市场部的每一个同事。

有惊喜,其实一点儿都不意外。王洁所带领的市场部是一个多元、青春、快乐的工作团队,这种气息会感染在场的每个人,哪怕你只是初来乍到。

而团队的领头人王洁,早已习惯用惊喜答复每一场挑战和考验:从技术培训到市场宣传,从售后服务到分销商渠道管理,从客户支持部到市场部……在施耐德电气工作15年,她一次次率队白手起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认可。这张跨国企业高管里的中国面孔,这条不同岗位上的拓荒足印,颇有传奇色彩。

“与其说传奇,不如说是幸运。”王洁感慨道,施耐德电气给了每个人发展平台,给予足够的空间和信任,让人施展拳脚,按照自身的行事风格和方式来完成公司的使命,同时,在这里,犯错不是禁忌,风险不是。“在这个充满互信、支持和正能量的团队里,很幸运。我非常喜欢这个公司,它激发了我去挥洒去发挥的激情,去体验不同的领域,迎接不同的挑战,尝试不同的职业轨迹,成为一名职业管理者。”

“X”:做事业几何倍增的因子

王洁来到施耐德电气的头一年,踏在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节点上,她所在的部门成为中国业务几何倍数增长的重要因子。

从法国留学归来当了6年教师之后,王洁“下海”了。

19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初潮中,北京的商铺开始有了洋招牌。一些外国投资人到中国做起生意。洋老板的小公司让那个年代的中国,看上去不一样了。

王洁先去了一家外资销售公司,老板是个法国人,公司只有5个人。“小也有小的好处,你什么都得干,学得多,懂得也多。”王洁笑着比划着说,从做销售到做公关,从做培训到做翻译,还包揽了行政勤杂。公司业务也是五花八门,卖过电缆,销过食品,甚至避雷器。这场看似有些悬乎的“野战”,让王洁练就了“全能手”的本领。

一番摸爬滚打之后,王洁决定去大公司闯荡。1991年,她加入阿尔卡特中国公司。5年后,她来到施耐德电气。这一待,就是15年。

一路上,她在体验不同的角色。而未曾改变的,是“拓荒牛”的使命。“到现在为止,我接手的工作几乎都是需要白手起家或运作还不成熟的部门。”王洁眼中有神,加快了语速。“我挺喜欢接受新事物,每次到新的地方,我很兴奋。”

王洁初到施耐德电气时,任职培训经理,负责技术培训。两个培训老师、位于武汉的小培训中心,便是那时部门的全部“家当”。

“没有人教你、告诉你应该怎么样做。”但王洁知道,要把培训变成对销售人员有价值的东西。照着这个思路,她花了一番巧思,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归类,编排成培训样本,她还赴法国取经,力求培训有实效。就这样,课程变得吸引人了,员工主动来参加培训。

在王洁的同事们看来,在台上的她特别像大学课堂上的老师。

“培训工作其实和我的性格很吻合,我小时候就想做老师,站讲台上的那种感觉很好,看来我天生就应该去做老师。”王洁笑道。

企业宣传也是那时王洁的任务之一。最让她兴奋的,是当年在行业里最早发起路演的宣讲形式。

“别看现在路演很常见,但在那个年代,是施耐德电气在行业中最先开始做起来的。”“当时公司发展非常快,要接触很多新的客户,需要有更有效的宣讲形式。”

“要贴近客户,我们要走到客户那去。”王洁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米歇尔·可颂——当时王洁的老板,如今的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很快,她的设想付诸尝试,并收效显著。

“对我而言,那一年很幸运,也很关键。”王洁说,当时公司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急需培训一批销售人员,同时向客户传递企业的理念,她所在的部门成为公司业务几何倍数成长的重要因子。“于是我这第一步,踏在了企业发展的节点上,对了解公司业务、对自身职业发展,很有价值。”

“?”:少用老观念给新事物打问号“问号”

对于传统工业领域而言,客户服务的理念在当时还算新事物,“这么个虚的东西有多大用?”不少人有疑问。王洁说,面对变化别急着打“问号”,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成长的过程。

正当手头工作步入正轨“风生水起”时,王洁接受了建立客户呼叫中心的任务。从台前到幕后,从频频出差的“空中飞人”到值守电话的“接线生”,王洁的生活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2001年,客户关爱中心的人员屈指可数。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看订单,并请订单管理员接打电话安排发货,或者是跟工程师交流如何回答客户的技术问题。“似乎从光环中走了出来,心里有点儿落差。”

就连一些分销商客户,也开始替王洁想办法:“我们帮你找工作吧。”当时,在这些传统工业领域的朋友们看来,客户服务的理念是很新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传统工业公司多年的成功依靠的是销售的增长,而不是虚的东西,这个东西有多大用?”

先人一步的机遇,却往往来自冷门。朋友的一番话让王洁豁然开朗:“传统工业企业哪有做客服呼叫中心的,没有。施耐德电气就是第一家。对于公司而言,这个战略能提升行业竞争力,对于个人而言,这段经历有助于未来发展。”

“我很感激他们。”王洁说,他们的分析帮助她看清了格局。

做就要做到最好,服务需要创新。“客服呼叫中心并非简简单单接个电话,它的背后是一整套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一个现代化系统的平台。”

王洁试着从快速消费品和其他行业的客服中心找成熟的先例。一次,一家银行的客服系统给她提供了灵感,她如获至宝:“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客户来电记录和需求全程跟踪,客服运转状态一目了然。”于是,施耐德电气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浮出水面,统一的800客服号码在传统工业行业里成了新标杆。

求新,没有停止。有一次在商场购物,充满好奇心的王洁琢磨起400客服号码。“那时400电话还很新鲜,我就向商场‘讨教’起来,这才知道400电话解决了手机用户打不了800热线的问题。”

为了说服公司改用400电话,王洁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依旧一口气做了一沓报表,通过分析客户来电情况,得出结论:使用400电话客户体验更佳。

积极的反馈从四处传来。每一次改进都大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就连销售、经销商都尝到了客户系统的“甜头”。经过不懈的努力,王洁和她的团队打造并完善了施耐德电气客户服务中心的平台,收获业界认可,多次荣膺最佳客服中心奖项,成为行业里的领跑者。

渐渐地,客服呼叫中心成了施耐德电气的“黄浦军校”,为各个不同部门输送了大量骨干人才,不少人还踏上了重要负责岗位。而王洁,也从这里步入了公司管理层。

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最重要”,王洁感慨道。2000年,施耐德电气开始从设备供应商全面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型,从集团到全球各个公司的各个部门,都面临着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尤其在转型的当口,面对各种变化和新策略时,不要急着一开始就打上“问号”,那会封闭、阻碍自己,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成长的过程。

“+”:弯道超车为职业发展做“加法”

当工作与公司战略合辙押韵,个人的努力将为个体和公司带来价值,成为一个“加号”。王洁在个人的转型中“弯道超车”,并帮助施耐德电气学习“中国经验”,追赶“中国速度”。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2010年,因公司转型需要,王洁受命负责组建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市场部。对于王洁乃至施耐德电气而言,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过去,施耐德电气长期以产品销售导向为主,而今,这家传统的公司正转型成为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设立市场部并调整公司市场战略是关键环节之一。但“华丽转身”并非易事,棘手难题成了家常便饭。

要汇聚一套整合各个事业部门资源的框架,要带出一支非市场背景出身的队伍,要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土化模式,王洁说,那一年,很难。“新方向、新流程、新模式、新团队,一切都是新的。如何提升战斗力,需要时间来磨合。虽然充满挑战,但又让人兴奋。”

为了组建一支可靠的团队,她招募了一批来自不同公司的市场精英,用一种新型的架构来配置人力资源,事业部经理是固定的,而其身后“虚拟”的团队则是“流动”的。但凡遇到大项目,则可调动全部力量,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于是,她麾下凝聚了一个多元团队,既发挥个性特长,又并肩协同作战。

队伍组建初具雏形,部门轮廓已现端倪,而在观念的碰撞中,市场部发展路径有了眉目。

当时,施耐德电气全球市场部已先期组建,并在全球化战略下,统一实施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但这些模式在试水中国市场时尚未来得及本土化,“水土不服”难以避免。于是,全球市场部误以为“中国区不配合”。

“其实我们特别想按他们的流程做,但一开始不少地方不适合中国的情况。”王洁举例说,为了保证一致性,一些业务归由全球市场部统一调配实施,中国区的需求要通过系统提交申请。可由于系统设置不尽合理,申请提交后往往周转一圈陷入“拉锯”,有时甚至“石沉大海”没了音信。“比方想做个广告创意,本应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可这么一周折,就赶不上‘中国速度’的节奏。”

王洁之前架设客服管理系统的经验,在这儿也派上了用场。她建议,市场部的流程系统也可以借鉴相关做法,明确每则申请的牵头负责人,设立限时解决机制,若无法处理则自动跳转升级,这样一来,可以把工作流程“晒”在透明的平台上。

经过王洁的多次沟通和解释,国外的同事们慢慢开始理解“中国方式”。他们开始改进系统,甚至按照中国区市场部的结构,对全球市场部做出相应调整。老牌跨国企业在不断学习“中国经验”。

2011年初,刚组建的中国区市场部为公司带来头一份订单,公司上下都为此庆贺,就连全球市场部也专门来电祝贺。王洁和同事们的兴奋难以名状,“我们终于证明了自己。”

在市场部一次年会上,王洁动情落泪:“所有人都为之付出心血,终于熬过了起步的艰难。值!”

“这段工作对我的职业生涯而言,是个加号。我一直在学习新的东西,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己。”王洁说,当工作与公司战略合辙押韵,个人的努力就将为个体和公司带来价值。

“一”:化繁为简给未来做“减法”

传统电气公司能否在新媒体时代踏上浪尖?王洁的答案是:改变老做法,给未来做“减法”,我们和IT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

王洁很忙。电话、会议接连不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新的趋势一数字化营销的关注。

“这是我现在第一忙的事。”为了让这家传统电气公司能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格局中再度踏上浪尖,王洁为市场部数字营销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她说,如今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数字营销的重要,可其实大家还没有完全摸索出个模式。“早上开了一个会,有一些非常好的点子。”她笑着卖了个关子:“2013年1月正式启动。我非常有信心。”

“按照老的做法,公司为客户送去的样本会是厚厚一本,各种资料一大堆,既不好找也不好带,最后往往随手弃之。”在王洁看来,数字营销更经济、更精准。“而新办法则是要做‘减法’,不仅压缩篇幅,更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兴趣和习惯,定制相关信息。在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提升公司营销的效率。”

王洁很有信心:“在数字化营销领域,我们和lT公司也在同一起跑线上。”

几个相关计划和尝试引发了施耐德全球市场部的兴趣,愿意一道推动,并期待中国区开展更进一步的尝试。

市场部数字营销经理瞿丽强烈地感受到创新的驱动力。她说,整个业界正处于学习、认知数字化营销的阶段,要走好这一步,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创新。在她眼里,王洁对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琢磨几近“痴迷”。“王洁有一颗愿意学习、创新的心。她还很乐意请不同的专家来分享创意,引领大家一道创新,我觉得整个施耐德电气的学习氛围很浓郁。”

“学习能力强”,是同事们对王洁的最深印象。“她对什么都感兴趣,似乎怀揣着一颗童心。”

这颗充满好奇的童心,让她从小就和邻家女孩儿不同。中学时,王洁把自制半导体,当做心爱的玩具。“那时候常跑去新街口,淘些电阻、电容、线路板,蘸点儿松香,焊上三极管一条条‘小腿’,那股馨香味儿,特别醉人。”王洁不由地深吸了一口气。“琢磨,小时候就喜欢琢磨。半导体做成了,更是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半导体已从的新鲜物件成了老古董,但王洁的好奇心却未曾改变——是对新知的如饥似渴,是对陈词的童言无忌,是迎接挑战时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勇气,是率队拓荒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王洁说,她还忙着另一件事儿。她打算写下职业生涯的“方程式”,向团队里的年轻人传授些工作、生活的“章法”,为他们的成长铺路。

上一篇:12星座职场失分症结点 下一篇:把想看的书交给Kindl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