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08 10:16:01

“90后”大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研究

摘 要: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更是人生的转折点。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进入大学后自身和环境的改变,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压力和挑战,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群体,更加需要高度重视。研究他们在大学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及其原因,并找出合理对策,对于我们加强引导,确保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五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为“九零后”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适应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41-02

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人性格本身,“90后”大学生是一个矛盾体,有着鲜明的特点,热情开放、独立、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同时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学校应针对其在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适应性培养教育,使“90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校园环境,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本研究通过对五邑大学大一、大二学生(均为“90后”)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90后”适应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针对性开展适应性培养教育提供依据。

一、“90后”大学生适应性现状

(一)校园环境不适应,校园归属感普遍较低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2.98%的学生对大学校园设施、行政部门、公共资源设施不是十分熟悉,这部分同学中有32.76%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学校不满意,认为与自己理想中的校园落差较大。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调查显示,62.31%的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都与班内学生或者舍友产生过矛盾,并且不能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其中15.3%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是自己最大得障碍,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麻烦,造成很大压力,5.68%的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严重问题,给自己的学生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导致性格孤僻,产生厌学情绪,2.97%的学生表示与老师交流相处有障碍。

(三)热衷实践活动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富有冒险精神,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兴趣,调查显示56.72%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的学生社团或校园文化组织,其中39.83%的学生参加了自治类的学生社团,如学生会等,28.97%的学生参加了服务类的社团组织,如志愿者服务协会、记者协会等,11.2%的学生参加了综合类的社团组织,如校友会、同乡会等,其余20%的学生参加了学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等不同的学生社团或协会。

(四)专业学习不适应

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结果显示,73.2%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都存在学习问题,大部分在通过一段学习之后能够很好解决,仍有13.6%的学生无法适应大学教学模式,不能转变学习方法,学习上存在问题。对于所学专业与自己理想专业的调查显示17.26%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41.49%学生认为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还有23.77%的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所学专业,10.5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比较不符合自己兴趣,仅有6.9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非常不符合自己兴趣。

(五)生活不适应

普遍存在经济、人际关系、学习“三足鼎立”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21.14%的90后大学生生活上出现问题。其中36.91%出现经济问题,22.74%的学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35.77%的学生学习上无法适应出现学习问题,还有4.58%的学生面临其他问题。从中可以看出经济问题为这四类问题之首,根据学校数据显示,多数学生不能按时上缴学费,生活费要靠兼职自己赚取。4.58%的学生面临恋爱情感问题等。

(六)网络依赖性强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虚拟世界,日常交流渠道多为利用网络,且形式多样。16.74%的学生利用微博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19.54%的学生利用微信与朋友及同学交流;20%左右的学生利用飞信传递信息与人交流;40.72%的学生利用QQ与外界交流;剩余约3%的学生运用其他方式,如MSN、Facebook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不同性别年级存在差异

调查研究发现,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适应情况有所不同。调查中男生的适应性普遍高于女生,心理调适能力较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男生自身性格活波开朗、大胆、爱好比较广泛、承受能力强,容易融入陌生环境中。高年级学生多面临学习负担、生活压力、团体活动等方面问题,低年级学生则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原因在于无法杜绝学生及生活中高中时代养成对老师和家人的依赖,缺乏独立生活意识及生活能力的锻炼,因此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二)个体差异大

调查结果显示,个体性格差异决定了其适应能力的强弱,即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其适应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调查中,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在之后设计的问题中,往往比较严重。而性格外向开朗,情绪稳定的学生则表现较好,问题较少,适应状态良好。

(三)身心健康,适应力强

结果显示心理适应不良的学生存在情绪不稳定、心理易紧张等现象。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家庭原因等方面因素造成90后大学生依赖性强,自主性差,人际关系淡漠,喜欢独来独往,团队意识较弱,集体荣誉感差。

三、“90后”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细化入学教育,提高适应能力

新生入学教育是适应性教育的第一步,做好入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学校,更有利于帮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调整心态,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入学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规范化要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等。学校应在学生入学初期及时有效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并安排组织学生辅导员进行专门调研和讨论,对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做深入研究,努力做到全方位、多样化、有针对性。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我调整能力

个性独特的“90后”大学生,外表看似成熟自信,实际心理耐挫性差,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机制,面对问题不慌乱,解决问题不急躁,遇到挫折不气馁的健康心理,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1.满足学生正常合理的情感需求。及时制止和消除与学校培养目标相违背的需求,满足其合理正确的需求,如尊重、信任、友谊、理解、求知、身心健康、爱情等,引导其产生正确的需求,促进其成长。2.对学生要有切合世界的期望。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对学生抱有期望,根据学生发展,不断调整期望值,避免期望过高,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奋斗方向,引导其自主投入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早日成才成长。3.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及时提供学生情感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应对情感和心理问题,要注重大学生EQ的培养,引导其建立健康心理机制,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三)从实践出发,引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90后”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集体生活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人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首先,进行人际沟通教育。沟通时人在社会生存与发展最大最迫切的需要所在。要有所作为,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最基本的条件。通过日常行为活动来潜移默化,使其明白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客服自卑心理、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宽城待人,掌握沟通本领。其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培养。同学间矛盾主要体现在嫉妒、背后议论、误会、孤立等方面,处理不当会对同学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引导引导其调整心态,理智对待同学的嫉妒和背后议论,并及时消除误会,及时与同学解决矛盾。

(四)多方位合作,引导专业学习

关注学生专业学习问题,与专业教师、班导师、学长等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认识到高中同大学不同的学习模式,及时转变学习方式方法及思维理念的重要性,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上的问题。抓好入学专业教育,明确各专业学习目标及方法;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及时掌握专业学习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要培养他们专业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关注女性群体适应力的培养教育

关注女生适应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地域因素,高校里女性大学生占据绝大多数的数量。因为女生特有特质,如性格内向、斤斤计较、逻辑思维能力弱等,在女生群体里发生最多的是宿舍矛盾、“小团体”现象、孤立同学等矛盾。所以,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并及时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 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 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2] 翟元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现代贸易工业,2011(7).

[3] 王连峰.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5(5).

[4] 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 (1).

[5] 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4).

[6] 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7]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1).

上一篇:出版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探析 下一篇:浅析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