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失败教育”

时间:2022-08-08 10:01:10

英式“失败教育”

飞机准点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英国,以上海交通大学游学团学员的身份。第一站不是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些经典地标,而是静谧祥和、学院气派十足的剑桥,“读英国书行英国路”就此拉开序幕。

满心以为热衷流行的我定会对英伦风尚情有独钟,不曾意料从剑桥到牛津、从伊顿公学到伦敦商学院,给我最大震撼的却是英式的“失败教育”。

90度直面失败

欢迎仪式上,剑桥大学负责人用一张张幻灯片回顾了他在剑桥从毕业到结婚生子几十年来的经历,来表达对这所大学的热爱之情。当大屏幕定格在他全家福的相片上时,他自豪地说:“我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但依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我的孩子们身上。我可不像撒切尔夫人……”这个标准的英式笑话,直指英国“铁娘子”的失败之处——为从政而让家庭付出过高代价,着实让人为之一震。要知道,当时正值撒切尔夫人葬礼、举国悼念之际,如此尖锐地直言一个名人的失败之处,便是我此趟英式“失败教育”的开篇,毫不含糊的90度直角。

赴英的第5天,我们参观了Mini Cooper的工厂,浏览每一道生产流程和操作工序。我本以为主题为“On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全球汽车产业的成功与失败)的课程,是希望让我们通过实地参观Mini工厂作为现实案例,生动展示英国汽车业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然而,洋洋洒洒120分钟的课程,却和success(成功)无丝毫干系,全篇竟都是关于失败的讨论!

剑桥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Dr. Matthias Holweg从Rover(罗孚)的死亡之问“Who is to blame(谁该被指责)”开始,把失败的多重因素:管理瘫痪、应急失策、危机后重生娓娓道来。他把罗孚从巅峰走向衰落的原因直接指向了英国政府,认为国家的经济政策造成英国汽车产业无利可图,反倒让日本汽车迅速崛起。最后,Matthias教授以公司失败的五大教训结论收尾——复合体系的失败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管理负荷;盈利能力迅速恢复谬论;三步打破规则;组织一旦可以接受投资重生,危机即告终结。

或许这样的案例式教学已无新意,但以失败来话成功却颇有见地。相较而言,国内的课本案例似乎早已习惯清一色地直面成功了,我们看到的多是成功人士与成功传记的完美搭配,即使过程中有失败也只是通向成功的小小插曲,最终的胜利仿若顺其自然顺理成章。讽刺的是,诸多成功案例早已成明日黄花,昨日的课堂刚兴致勃勃讨论柯达的战略转型,今日柯达破产的新闻已见头版头条。这堂英式“失败教育”课,则在告诉我们这些埋头套在成功框框里的学生:分享失败、学习失败,也许才能更靠近成功一点。

课程结束时,教授指着黑板上的习题问:“有人对这道题的答案有异议么?”同行的一名学员举起了手。“感谢你有异议,” 教授高兴地翘起了大拇指,还让我们集体为他鼓掌,“不过我要感谢的只是有异议这个举动,因为你的答案是不正确的。”这就是“失败教育”,鼓励失败,鼓励直面。

0度承担失败

英式教育与应试教育,只差两字,其意义却相去甚远。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相似,都鼓励尝试“力所不能及”、鼓励失败,但不同于美式的快乐教育,英式教育对于失败的承担是0度的。0度可不是代表0成本,恰恰相反,0度代表冰点,让每一段失败都刻骨铭心。

这种0度教育从英国中学就开始了,例如早被就我们视为糟粕的体罚制度却被英国贵族公学沿袭至今。伊顿公学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用鞭子鞭打早为伊顿人所司空见惯,这并不是什么耻辱,而是为失败长一点记性,是成功途中必经的荆棘。据说,19世纪有位校长虽已是60高龄,每日还能鞭打80多个学生。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剑桥的企业中心,也让我再次印证了大学里的英式教育,0度依然当道。剑桥企业中心座落于红黄两色玻璃拼接的形似LOFT的建筑里,从这个孵化器成长开来的企业,代表了毋庸置疑的成就——1300个高科企业,45000名员工,10个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在企业中心的介绍中,成功的秘诀源于——剑桥是一所世界级研究院校、学校关于知识产权的政策、企业中心提供专业的指导、丰富的资源网络、系统化的流程指引以及创业基金的募集。

然而,长期关注国内高校的孵化器的我却在这些完美的描述背后惊异地发现,在国内出现频率最高,被封为玉律金科的“零成本”、“零投资”在剑桥却完全不受用,每一家入住孵化器的公司都需承担成本,其中就包括进驻企业中心昂贵的租金。有意思的是,这里有免费提供的供创业者享用的午餐,却不在租金上提供“免费的午餐”。“剑桥的企业中心会否考虑零租金来作为对于创业的支持呢?”面对我的疑问,首席执行官Dr. Tony Raven毅然地摇了摇头:“对于创业的支持不应该体现在租金方面。每家企业应该对自己的营业额和成本负责。如果在初始阶段就因无力承担房租而引发成本问题,最后导致失败,那么这家公司将终究要失败。早失败,总比晚失败来得好!”

独自承担失败,趁早失败再爬起来,0度让失败的头脑清醒。前进的道路里没有常亮的绿灯,取而代之的正像创业中心天花板的玻璃拼接——红色警示和黄色抉择。0度成了醒世恒言。

360度比较失败

Happiness=Success-Expectation=Luck(幸福=成功-期望值=幸运)。这个简单的幸福公式,来源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教授 Professor Luis Payo在“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and Implication for the Workplace(幸福经济学及生活工作中的启示)”课程上的分享。

当我们热议着“你幸福吗?”并异口同声地认为“幸福不要比较”时,Luis教授却唱起了反调。他的观点是,幸福感就是来自于比较——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以及自己和别人比。简言之,若从昨日过渡到今日没有增量,你便沦为失败;若你周围的人群比你成功,你便沦为失败。

中国式教育里,我们总会与看不见摸不着的“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英式的“360度比较”可大不同了,没有左耳进右耳出的说教,不必被迫填鸭成功学的励志故事,仅仅一项高桌礼仪便把“比较”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到达剑桥的首日,学校破天荒为我们设置了只有本校学生才能参加的高桌晚宴。所谓高桌晚宴,就是餐厅主席台上摆放的一排餐桌,高于底下大厅里的餐桌。就餐时,学校的头头脑脑坐在上面,仅有一两个特邀的学生同席,其他学生则在大厅里两排长桌上用餐。

高桌成员进入餐厅时,就座大厅的我们都必须全体起立,恭敬地迎接他们入座,他们宣布开饭后我们才能正式动刀动叉。就餐时,允许高桌高声谈笑,却绝不许大厅使用手机和照相机,甚至在高桌未离开前普通学生都不得擅自离座。在这里,没有人颂扬成功,却裸地通过“允许和不允许”来定义“失败”。在这里,你不再需要“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遥远的榜样,却明白了要和身边“坐得比你高”的那个人去比去追。

伊顿公学的教室也是异曲同工,考入顶尖大学的学生可以把名字工整地刻在高高的柱子上,名落孙山的学生只能刻在矮矮的课桌上。突然间我顿悟,这种360度身临其境“形式主义”的比较,让人一眼就看出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也许挂在我们口中的“不要比较”,只是我们躲避“比较立现失败”的托辞。

90度直面,0度承担,360度比较——英式的“失败教育”教我受益匪浅。最有所得的,是面对失败、总结失败、分享失败的心境与姿态。

上一篇:薛纯同学:DNA检测羊肉串真假 下一篇:期末考核抓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