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的有效评价语言

时间:2022-08-08 09:12:06

浅论教师的有效评价语言

【关键词】教师 评价语言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4-02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语言、思维作出瞬间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语言评价。评价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提高服务的。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全过程,学生评价也应该是全程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要关注到他们在语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将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益。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学善学呢?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入手。

一、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热情

我校地处农村,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够透彻,对于新的教育理论还是一知半解,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还是原来的一套老教法。笔者曾经去听过不少老师的课,有些课从头到尾很少有甚至没有一句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学生被动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有种被牵着走的感觉。还有的老师已经有了评价的意识,但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乏味,尤其是低年级,很多老师无一例外就是“表扬他,顶呱呱”,“棒棒,你真棒”,“你太有才了”,然后就是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的鼓励总让人觉得抽象含糊,又夸张。而且次数多了,学生没有积极性,鼓掌也显得懒散了,更不要说认真地思考,激起思想的火花了。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心的、具体的,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活力。

例如,当第一个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可以说:“说得真好,还有补充吗?”当学生补充时,教师又补充评价说:“谢谢你的补充。”当学生的补充有新意时,教师则竖起大拇指:“你真会思考。”评价应该以肯定、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引导性评价,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时,应该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上的障碍或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基础不牢或紧张一时语塞、说错了,教师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得好的。”

例如,笔者在上《小鹿的减法》一文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对小鹿或獐子说些什么?这是拓展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小鹿的坚持不懈,希望獐子做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个升华,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回答都很顺利,可有位学生每次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当给他回答时却半天没有发言,笔者便走到他旁边。

师:没事,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老师很愿意倾听你的发言。

生:獐子……獐子……你应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不能……不能……

师:大胆地说,老师相信你能行!

生(小声地说):不能怕苦怕累。

师:那你怕苦怕累吗?

生:有时候怕,有时候不怕。

师:从现在开始你要像小鹿一样――

生(马上接着说):不怕苦不怕累。

师:真有志气,把这句话再响亮地说一次!

生(信心满满大声说):我从现在开始要像小鹿一样不怕苦不怕累。

师:你好聪明啊。

可见,教师这样的引导、评价和鼓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使学生能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期待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总会遇到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的老师不注意细节,没有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去保护学生的自尊,或不作评价,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不可取的。

例如,一位年轻教师上课时发现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一位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很是失望而着急地说:“请坐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课堂没有体现什么不当的地方,但相信这个学生以后不再有胆量举手回答问题了。其实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这样处理:“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然后在今后的提问中,再鼓励这个学生大胆发言,相信不但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有机会使这个学生成功地回答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的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的需要作出积极努力。“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要运用恰当的期待性评价,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在学习中确实表现出创新、独到之处时,可以用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眼神等鼓励他。“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使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在这里,“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前提,“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应作为一种生命赏识,给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你真行”,“给他点掌声”等。即使学生答错了,也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善于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肯定的、富有激情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学习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该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及学习的内部动力,也可以减少孩子的消极感受,增加成功的积极体验。

总之,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坚持用引导性、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学有所获。

上一篇:基层医院如何应对产后出血 下一篇:臭鸡蛋大战臭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