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2-08-08 08:23:15

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概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重点阐述了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进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初中美术 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 什么感知 审美想象

美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将抽象的思想内容变成具体的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美术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通过适合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转化成具体的可视的艺术形象。而欣赏过程则和创作过程相反,欣赏者根据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艺术素养,在不脱离作品形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中得到审美享受和思想教育。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是:

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

美术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引导,是以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颇有类似之处,画家在写生时,对象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宝贵的,关系到是否能迅速把握住对象生动的色彩关系和总的情调。在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直观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由于最初的直观感受是一种未受干扰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是新鲜的、生动的、甚至是比较准确的,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直观感受的强弱程度、正确与否,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观赏者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的水平不同,而存在着高、低的差别。重视直观感受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也就是要求观赏者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增强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中,当学生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他们就说画得真逼真,尤其是她脸上露出的一丝微笑,看上去很神秘,还有那画得精确、丰富的手,显得妩媚温柔。这就是直观感受带给学生的美感,经过多次的直观感受,就会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二、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欣赏者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还要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我们欣赏时,就要调动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的艺术形象越完整、越生动,得到的思想教育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大。

如《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晚年的作品。当学生面对这座纪念性雕像的时候,首先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位披着睡衣、深夜徘徊的老人。他仰首凝视远方,嘴唇紧闭,头发蓬松,缠裹着整个身躯的睡衣仿佛在轻轻抖动。这就是整个雕塑给人感官的外部形象。在对外形感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领会雕塑家创作这座雕像的意义。这座雕像是罗丹1891年受法国文学会委托而创作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的纪念像。罗丹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几年间易稿四十多次才完成的。在作品中,雕塑家着重突出这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写作时构思的艰苦性和为人民大众申张正义而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以及他过人的胆略和豁达的气质。雕塑家选择了大文豪经常在深夜穿着睡袍举步凝视的习惯,在创作中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屏弃了一切细枝末节,手和脚都掩没在长袍之中,使观众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头部。只见巴尔扎克的双眼爆发着对不平世界愤懑的火光,在沉思、在探索。

整个雕塑巨大的身躯和面部的神情感染着人们,使人们激动不已。然后,在对雕塑形、神感受的基础上,再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发掘和引伸作品的内涵。巴尔扎克彻夜不眠,神情专注,全身发抖,是因为自己日益看穿的现实世界而激动难安;还是在深夜中构思又一部辉煌巨著而推敲词句呢?他年老了仍徘徊于黑夜之中,是因为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到底,向往一个令人激动的沸腾社会;还是因为毕生从事创作而使病魔缠身难以安睡呢?不论我们怎样去猜测,去想象,总能从这座雕塑上体验到勇于探索、奋斗不息的创造精神。这正是罗丹所要表现的巴尔扎克精神,也正是这座雕像所蕴含的崇高美。这幅雕像,让学生深受感染,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并得到审美享受。有时,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想象的也许跟上面所讲的不一样。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能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美祥.浅论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2]赵广军.初中美术欣赏课浅见[J].

[3]屈晓静.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J].

上一篇:浅谈PLC的产生、特点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新课标 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