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时间:2022-08-08 07:13:15

【摘要】所谓工作过程是“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完成某一任务并获取工作成就而进行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职业的不同,决定了其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运用媒介和组织形式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用人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按完整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从加重学生求职砝码的角度考虑,应该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维护技能,熟练运用与专业相关的办公软件,形成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毕业后的人才市场占得先机。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63-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课程。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基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改革,努力缩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应工作过程的认识

所谓工作过程是“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完成某一任务并获取工作成就而进行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职业的不同,决定了其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运用媒介和组织形式的不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基于的工作过程,往往因学生的专业差异而相去甚远。这就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深入企业(或用人单位),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不同岗位现在、将来应用计算机完成的各项任务。并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提高为重点,以企业(或用人单位)典型职业岗位为依托,确定各专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对真实的职业岗位进行模仿,整合工作任务,设计与职业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通过在模块构建、任务驱动、案例引导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对岗位任务的处理过程中,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形成较强的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从工作过程出发。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要从工作过程出发,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与专业对应的“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1.依托不同专业工作过程,构建相关知识模块

高职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泛泛的教学难以体现定向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应该依托不同专业工作过程,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为与专业需要对应的模块,教学中依据专业需要,有选择、有侧重。课程模块构建包括:模块1:认识计算机,具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②认识计算机的各部件,③组装一台计算机);模块2: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对系统的应用能力(①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②安装操作系统,③操作系统的备份与还原);模块3:word文字处理,具备文书编辑和处理能力(①编辑、排版、美化宣传手册或文稿,②宣传手册或文稿高级应用,③制作邀请函);模块4:Excel电子表格,具备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①建立美化工资表,②工资表中数字计算,③工资表中的数据分析,④工资表中的数据图形表示,⑤工资表的打印输出);模块5:演示文稿,具备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①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②产品介绍演示文稿美化,③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动画设计,④产品介绍演示文稿放映);模块6:Intemen应用,具备网络应用和搜索的能力(①介绍计算机网络知识,②介绍Intemen基础知识,③Intemen上机应用)。

2.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实施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为了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任务”作为驱动,围绕着具体项目任务展开探究,自己操作计算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积累丰富的感知认识,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Word的教学中,可以制作一本企业宣传册为具体任务,并将其分解为“构思――制作――排版――美化――目录编排――邀请函――宣传推介”等五个阶段任务,引导学生搜集企业素材,确定宣传册的定位、总体风格,进行企业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的筛选;完成宣传册的内容录入、编辑、排版和美化,构建别具一格的企业形象和产品介绍;设置页眉、页脚,生成宣传册封面、扉页、目录;将图文并茂的邀请函分发至各界朋友,进行企业推广。整个教学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展开,目的性和应用性鲜明,有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五部分典型任务的完成,既使学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识点的运用过程,提高了操作技能,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3.对典型项目中的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

案例教学法是构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突出岗位工作过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凭借与典型项目中的知识点对应的、具有多元表征潜在价值的“案例”,缩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情境的差距,实现教学与工作应用的无缝对接。比如:Excel教学的一个典型项目是企业工资表的实际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工资表“创建――统计――分析――图形表示――打印”等完整工作过程。为此,可引入一个在工资表创设过程中某些项有错误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在错误的辨析和纠正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专业案例选择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金融类专业就应该选择“Unix操作系统在金融业中的应用”、“金融财务建模――用Excel工具”、“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等案例。对于而对于电子类专业就应该选择“数字信号传输由并行到串行”、“Oracle系统分析”、“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等案例。以其实现教学与专业应用的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其目的是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学科本位观念,突出高职教育与市场经济人才需求接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使岗位工作过程成为学科教学的导向和指南,强化教学中的产学结合,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上一篇:巩固C++基础知知识的几个着眼点 下一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听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