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罗杰斯 投资大师的完美生活

时间:2022-08-08 06:43:55

吉姆·罗杰斯 投资大师的完美生活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对大多数人来说,“有多远,走多远”显然只是奢望,“走多远,有多远”才是值得我们穷极一生去追逐的现实目标。前行途中不免岔路密布,繁花迷眼,成功的标准也是众说纷纭。应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怎样品味沿途风景的奥妙,又应当怎样取舍,才能既轻装上阵又不至于行至中途依然行囊空空呢?“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么,独自求索的同时,也不妨向成功的前辈请教一二。择其善者而从之,不亦乐乎?

在金融投资界,吉姆·罗杰斯的威名无人不知;在环球旅行界,吉姆·罗杰斯的威名无人不晓;至于在投资旅行方面的成就,目前似乎尚无人能与之比肩。多年之前,这个出身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穷乡僻壤的孩子,一路走进耶鲁,经过牛津,漫步华尔街,穿行曼哈顿,然后两次环游世界,前后揽下数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功成名就的他不但坚称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还身体力行,在年近古稀之时举家移居新加坡,以便让两位爱女全面接受华文教育。

能有机会向这样一位人生旅途中的强者问道,那自然是极好的。当电话听筒中传来吉姆·罗杰斯的问候,我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进入发问状态,不想他却一片茫然地表示完全不记得自己曾安排过这样一场采访。但当他查询了邮件往来记录后,不仅连声道歉,还在访谈全程用知无不言的耐心、风趣幽默以及真情流露证明着自己的诚意。他那不疾不徐的语言风格,也正与我们印象中他那张带有典型美国南方特征的淳朴面孔相契合。和着舒缓而温和的节奏,正好静下心来细细探寻这位七旬老人披沙拣金的投资人生。

神奇的投资魔法师

罗杰斯的工作生涯是从5岁开始的,那时他住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小城雨果,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当夏季棒球联赛开始的时候,梦想成为巨星的小伙伴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球场上,而他却满眼都是看台上散落的空可乐瓶。每卖掉两打空瓶子能换回5美分,他就这样辛苦了一个夏天,然后与弟弟分享烈日下的收获。

转年,6岁的小罗杰斯回到亚拉巴马州小城狄莫普利斯父母的身边。他在当地棒球场上发现了新的商机——卖烤花生和饮料。他用父亲提供的100美元贷款,置办齐设备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1953年,11岁的罗杰斯不但早已还清父亲的贷款,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100美元,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当时肉牛市场高度繁荣,他和父亲合伙买进牛犊,准备将其委托育肥后出售牟利。不想随后牛肉的市场价格迅速跳水,他们的生意以严重赔本告终。这个遭遇让罗杰斯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赚钱并非易事,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很多功课。否则,即便是“牛市的牛市”照样能让人赔个血本无归。

那之后的青少年时代里,罗杰斯在刻苦学习之余始终没有中断赚钱的努力,杂货店、超市、建筑工地都有他的身影。这些劳动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也不经意间让每一位雇主对他的敬业态度赞叹不已。

1960年,罗杰斯成为狄莫普利斯历史上第一个考入耶鲁大学的人,他学习的专业是历史。四年后本科毕业的那个春天,在等待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结果的日子里,罗杰斯考取了华尔街上的老牌综合投资公司多米尼克证券合伙人公司暑期实习生的职位,这成为他金融投资探险历程的开始。通过撰写研究报告,这个文科生感受到了借助数据进行投资分析的奥妙和乐趣,同时,他还开立了第一个股票账户,通过实战来检验自己的分析结果。

在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的几年里,罗杰斯一直在用奖学金作投资。那时他已经发现,与创业相比,自己更喜欢投资,未来的事业方向应该是成为投资家。

1966年,罗杰斯拿到了牛津大学学士和硕士双学位。1968年夏天,在回美国服了两年兵役之后,他带着股票账户里的600美元重返华尔街,正式开始了传奇的投资生涯。

在最初的日子里,虽不像其他那些华尔街精英一般自命不凡,但罗杰斯也是踌躇满志,认为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智可以大干一场并迅速致富。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除了做交易就是看报告,写报告。1970年5月,道琼斯股指狂跌不止。半年前便已经预见到这一局面的罗杰斯,抛售了自己手中一只股票的所有看跌期权并大获丰收。几个月后,当他准备如法炮制的时候却事与愿违,这次判断失误让他赔光了全部家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初出茅庐的罗杰斯来说,这次惨痛的失败其实来得很及时。这让他从一时顺境造就的暴富迷梦中醒来,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缺陷,认清长处。他发现自己对市场形势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但预见到的大势变化与真实走势之间会存在一定时滞,由此很容易导致自己因为出手太早而遭受挫折。对大势敏感显然是长线投资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于是,罗杰斯对自己的投资战略做出了相应调整,其职业生涯由此逐渐进入到无往不利的轨道上。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罗杰斯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究其原因,罗杰斯的文科背景功不可没。当华尔街的投资分析员们将自己埋在股指走势图和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时候,罗杰斯的哲学逻辑思维和历史观察视角让他得以跳出窠臼。世界变动不居,但这种变化又有一定客观规律可循,这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却又经常押韵。”对此,罗杰斯总结道,一些原本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情经过历史的串联就可以导出一些必然结论。所以,历史能告诉你是什么在驱动市场,应当如何分析趋势。更棒的是,它还能教你如何预测未来。

大势不会凭空而来,它总是隐藏在种种现象背后,只露出一鳞半爪的线索供有心人揣摩。所以在做投资分析的时候,罗杰斯也非常重视数据和资料的作用,这也是他自本科毕业那年做实习分析员时就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他说,想象我们心中有一个四维空间的立体世界图像,不同视角的历史就像一片片拼图。你首先必须搜集这些拼图碎片,一一研读,之后才能把它们分别摆放到对的地方。在做你认为是对的事情之前,要尽自己所能地先做好功课。找出任何可以到手的资料,仔细研究,彻底分析,在完全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之前,绝对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罗杰斯这种卓尔不群的投资理念引发了一个人的热烈响应,他就是比罗杰斯大12岁的索罗斯。二人相遇的时候,索罗斯正在一家老牌投行担任基金经理。1971年初,罗杰斯进入这家投行,担任投资分析员和索罗斯的助手。在此期间,罗杰斯的历史透视投资法大显威力,先后准确挖掘出美国石油工业的复苏趋势、婴儿及老人护理事业发展中蕴藏的投资良机、世界粮食危机背景下的农业投资机会等等,索罗斯掌管的基金因此收获颇丰。

罗杰斯的勤奋和才干都被索罗斯看在眼里,当他准备另立门户成立一只自己的基金的时候,前者自然是最佳合作者。1973年9月1日,“索罗斯基金”正式开张,索罗斯和罗杰斯分别占80%和20%股份。这只基金于1978年底改了名字,成为日后让东南亚国家又怕又恨的“量子基金”。

在基金的日常运作中,罗杰斯担纲投资分析重任。他的办公室里堆放着至少1500家美国公司的资料和全球市场的资讯文件,他每天要阅读几十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从中寻找投资机会,还要跟踪各种交易报告、统计报告、政府相关文件等等,平均下来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

1974年初,第四次中东战争鏖战正酣之际,《纽约时报》一则美制武器不敌苏制武器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罗杰斯的注意。他从中敏锐地觉察到美国即将加强国防军工业尤其是电子对抗领域技术投入的动向,“索罗斯基金”随即抢先一步逐步建仓,大举吃进国防军工行业股票。不到10年间,基金抛售此类股票获得的收益少则数倍,多则上百倍。合作关系结束之后多年,每当提起他们二人合作的辉煌业绩,索罗斯都会首先提及罗杰斯在国防科技股方面独具的慧眼。此类精彩的投资案例不胜枚举,“量子基金”的资产总额也随之不断翻番。到1980年年底,基金规模已从建立之初的1200万美元猛增至3.81亿美元。

1980年5月,由于存在重大投资理念分歧,罗杰斯离开了“量子基金”。当时据有关媒体估算,他分得的股份和利润分成总计大约为1400万美元。这个当初带着600美元来到华尔街打天下的年轻人,辛苦奋斗12年,在38岁时正式退休了。

当然,即便是所谓退休之后,罗杰斯也从未停止个人投资活动,其间他还应邀连续出席由全美顶级投资家参加的年度投资圆桌会议,并曾客串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为学生们讲授“证券分析”课程。

从1980年到现在,几乎每一次美国的股灾和牛市都被他提前言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自然也不在话下。不幸的是,他每次发出预警都会被在热得发烫的市场中烧昏头的投资人士视为痴人梦呓,而这些预警得到验证后,他又会被众人捧上天,投资大师的声望由此日隆。面对这种无奈的情况,在默默地按照自己的判断操作而稳稳获利之余,罗杰斯总结道:与众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气。事实是,这世上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就成功的。几乎每一次我不随大流时,都能赚很多钱。从群体行为的迷失中可以找到赚钱的新途径。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商品市场投资中。1969年一次购买黄金的机会让罗杰斯发现了商品市场的投资潜力。他从1971年起开始系统研究美国商品研究局出版的《CRB商品年鉴》,分析各种原材料的供需走势。他发现,每隔25~30年就会出现一轮商品大牛市。历史一再表明,战争和政治的不稳定会推动商品价格上扬。1998年8月1日,他亲自设计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正式问世。如今,这个指数纳入了37种有代表性的商品,其中包括锌、镍、原木、燕麦、大麦、羊毛、橡胶、生丝等等。这个指数所涵盖的商品,以5种不同的货币计价,在6个国家的13个期货市场中交易,能够比较客观稳定地反映当今国际贸易和商业的现状,已成为世界主要商品指数之一。

1998年,当罗杰斯不遗余力地建议大众放弃股票改做商品投资的时候,人们再一次认为他疯了。但据彭博社统计,从1998年8月1日到2008年底,RICI已上涨159.37%,同期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1.8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6.99%,标普500指数只上涨了9.54%。他预言当前这轮商品牛市有望持续到2014~2022年,这次他究竟是真的发疯还是会再次正确呢,且让时间来作答吧。

1968年正式入行以来几乎一以贯之的良好业绩,使罗杰斯获得了“投资魔法师”的美名。当我们问起他对这个赞誉的看法时,他谦逊地说:“这都是别人给我的封号,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神奇之处。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就是赚点儿钱过日子,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钱够花就行了……”

从一定程度上说,罗杰斯的确是个很简单的人。他那也曾热衷哲学研究的老搭档索罗斯,始终高调地以拯救世界为己任,而罗杰斯则在非常低调地向母校捐出一笔笔款项的同时,更专注于个人生活层面的发展。当然,正如我们所知,他所说的“赚点儿钱”和“走走看看”也绝非常人可及。

旅行投资第一人

上中学的时候,罗杰斯和弟弟迪克合伙凑钱买了一辆小摩托车。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这种能尽情体验速度感的交通工具。回忆起离开“量子基金”的原因,他说:我不希望人们只把我当个投资者来评头论足,我希望能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有很强烈的冒险欲望。我梦想了很多年骑摩托车去环游世界。

另一方面,作为投资大师,罗杰斯始终有将自己的投资版图扩大到世界市场的雄心。深厚历史专业背景让他深知,打算在某个国家大量投资之前,一定要仔细调查一下该国各领域基础制度建设的强度。哲学思维则是推动他去实地探查的根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得到某个地方的第一手资料,就必须亲自到那里去看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罗杰斯的成功证明了实践论的宝贵价值。

经过几年筹备和几次异国中短途摩托之旅的实战检验之后,1990年3月25日,罗杰斯和当时的女友塔碧莎正式踏上了一人一骑的环球摩托之旅。这趟旅程的起点在爱尔兰西海岸,爱尔兰是罗杰斯当年求学牛津时在欧洲的第一个落脚地。他们从爱尔兰一路向东,穿过英国登陆欧洲大陆之后,继续一路向东,途径中亚诸国进入中国,又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搭乘飞机取道日本抵达前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从那里出发,他们经历各种险阻,横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重返欧洲,然后经过西欧从突尼斯进入非洲大陆。穿越撒哈拉沙漠之后,一路向南,抵达南非后转赴澳大利亚,再经新西兰到达南美洲。在阿根廷他们一路向北,沿着濒临太平洋各国进入中美洲。1991年10月25日,他们回到美国。1992年8月31日,当罗杰斯与塔碧莎补足了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一段旅程后回到纽约的时候,他们的摩托车旅程累计超过10.4万公里,全部旅程约为17万公里。这一壮举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对罗杰斯来说,这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已。

一路上,除了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之外,罗杰斯还以投资家的专业视角对每个经过的国家进行了细致观察和评价,掌握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资料成为他未来投资世界的基础。他尤其注意当地货币黑市的实际状况,理由是黑市只有在政府强制管制外汇时才会出现,而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明该国的基础经济存在问题,投资就需要格外谨慎。经过中国新疆的时候,罗杰斯注意到,当地很多牧民都不再放牧,而是转去参加公路建设。考虑到羊毛价格很可能因此上涨,他马上给自己在纽约的办公室打电话,让秘书赶快去帮自己买两件开司米毛衣以备不时之需。这种联想能力,怕是只有罗杰斯这样的投资家才有。

旅途中,罗杰斯非常看好非洲博茨瓦纳以及南美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发展前景。他购买了在这些国家正式上市的每一只股票,这个投资方式遵循的是他在“量子基金”时代就屡试不爽的宏观投资法,即如果相信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就押宝于整个国家。

此外,罗杰斯还探访了前些年曾投资过的奥地利股市。1984年11月,他曾专门到奥地利考察股市发展状况。他注意到,这个国家同时存在着交易所经营现状惨不忍睹与政府即将出台鼓励投资政策两大事实。回美国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放手买入了奥地利股市中所有资产负债处于健康水平的股票,同时将看多奥地利股市的观点传达给其他人。随着奥地利股市的崛起,他被人们称为“奥地利股市之父”。同样的投资还先后发生在德国和葡萄牙,他也曾做空瑞典和挪威的股票。当时他拥有的所有欧洲股票头寸于1987年全部清空,少则赚了两倍半,多则赚了6倍。不过,当罗杰斯在环球旅途中经过奥地利的时候,他告诉当地人股市寒冬即将到来,最好尽快卖出手里的股票。这一次,这位执言相劝的“奥地利股市之父”毫不奇怪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后来,罗杰斯以此行的见闻和投资分析思路为基础,写作出版了一本旅行札记。在全书最后,他说道:如果说我在周游世界中了解了一件事情的话,那就是很多社会会变富裕,但经过几年、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自高自大,最终走向衰败。我明白的另一件事情是,即便所有的财富都消失殆尽,生活依旧会继续。更为重要的,我也认识到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要去尝试,否则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但对于罗杰斯个人来说,第二次机会并不难寻。1999年元旦,他和未来的妻子佩姬·帕克驾驶一辆定制的奔驰汽车,从冰岛开始了第二次环球之旅。这趟“千禧之旅”历时三年,途径116个国家和地区,全程24.5万公里,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继续探访所到之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状况之外,此行罗杰斯还有两大突出收获:一是当他驾车穿越中国的时候,深深为中国社会面貌的变化感到震惊,从此更加坚决地看好这片土地的未来,这也成为他日后决定居家迁居亚洲的最重要原因;二是千禧年元旦那天,他与佩姬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小镇亨利喜结良缘。这里是当年他与妻子定情的地方,也是在牛津求学时与校赛艇队成员一起参加“亨利皇家赛艇会”并打破学生组赛会纪录,得到自己第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地方。

新世纪里,罗杰斯仍然在世界各地奔忙,从年逾花甲忙到年过古稀。在他个人网站上的公开行程表里,到各国访问演讲的计划已经安排到2014年1月。停不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投资与旅行都是他热爱的事。只要保持热情,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他心目中成功的秘诀。

罗杰斯说:当看过广阔的世界后,你对自己及你的国家理解会更深入。接触到不同的人、体验过不同的世界后,你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认识。你会发现你从来不曾注意的兴趣,从而知道你的长处和短处;你也会发现你过去认为很重要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了不起。

两次环球之旅让罗杰斯更清楚地认识了世界,同时也看清了美国。第一次旅行结束后他说:“我很不愿意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但是我很明显不看好美国。看到这个国家还是这么毫无希望地褊狭和孤立,真让人感到痛苦。令人感到恐惧的是,没有一个政党已经或者愿意将来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他在旅行札记书中延续了自己多年来猛烈抨击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基调,用大量篇幅分析了美国政治体制、财政与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存在的不合理状况,指出20世纪末美国将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第二次环球旅行结束的时候,美国已经进入了后“911”时代。罗杰斯再次审视美国,发现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仍如井底之蛙,而且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他在自己的第二本旅行札记书中说:“美国人不仅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知之甚少——他们更乐意以自己的无知为无上光荣,即便是对他们所在的国家也一无所知。”他认为美联储连续降息的金融政策孕育着严重危机,一旦国内的“非理性繁荣”泡影破灭,国家难免会被拖进衰落的深渊。同时,罗杰斯对新世纪之初的世界形势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因为此行途中他注销的银行账户比新开立的还多,这意味着很多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比以前降低了,外来资金难以自由流动,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危害和环境问题也比过去明显加重。

至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环游世界或许是其中之一。在《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一书中,罗杰斯对自己的女儿说道:敞开你的心胸,永远不要拒绝第一眼看上去和你不一样的人。……和不同的人交流,你会了解我们和所有人是多么的相似,我们对诸多生活的要求都一样。请记住一点: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会是个更和平、更美好的所在──一个每个人都会体验到他心中所谓的成功的地方。……这个无价之宝的洞见会使你成为更好的人、工作者,甚至母亲。

世上最好的投资

“我现在做的远比我曾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获得的休息远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青年时代的罗杰斯曾被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的这句话深深感染。当他37岁带着财富和荣誉退休时,当他每次完成环球旅行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首来路时,或许心中也曾浮现这些字句。但那些时候他并不知道,属于自己的最美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最甜蜜的休息也还在后头,他要等到2003年第一个女儿出世时才会真正拥有这些人生中的至美感受。

罗杰斯年轻时是个标准的工作狂。为了尽快实现事业成功的梦想,他一面疯狂工作,一面把每一笔收入都拿去做投资。在他的思想里,年轻时是没有必要活在当下的,拼命赚钱,努力投资,日后才能拥有比现在好上十倍的生活。早年间,罗杰斯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第一次维持了4年,第二次只有两年。总结起来,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其实很明显,人生是一场复杂的投资。如果看不清自己,也不肯花时间去认真研究一下自己并不了解的生活就贸然投入,结果必然是失败。两次失败让罗杰斯对婚姻产生了恐惧,至于要孩子更是不可能的事。他认为孩子就是累赘,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失去个人自由,也失去了人生乐趣,有孩子的人简直最值得同情的人。

直到50岁之后,这个生活方面的“愣头青”才真正成熟起来。在“千禧之旅”途中,罗杰斯与佩姬喜结连理,他那年逾八旬的老父亲专门从美国赶来做他的伴郎。婚礼前的促膝长谈中,罹患晚期癌症的父亲对罗杰斯说,自己恐怕等不到孙子或孙女出生的那一天了。这次令人心酸的谈话也成为促使罗杰斯下决心要孩子的重要原因。

2003年5月30日,61岁的罗杰斯当了父亲。小希尔顿的诞生让他感到悸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偏见瞬间烟消云散。2007年移居新加坡后,小女儿比兰德于转年3月18日降临人间。当问起养育这一双女儿的感受时,罗杰斯深情款款地告诉我们,孩子出生时他才幡然醒悟,人到晚年的时候能拥有这两个孩子实在是太完美了。她们让他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知,现在每一天生活的感觉都非常好,比挣到大钱的感觉更好。养育孩子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他发现原来身上还蕴藏着从前连自己都不知晓的丰富情感。另外,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不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父母也不能说非常了解。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两个女儿让他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新的理解。

谈到未尽的人生理想,罗杰斯说,目前自己最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们多做些事,与孩子们一起多做些事,让她们成为最快乐、最聪明的孩子。孩子教会我生活,给我带来幸福感,这是非常好的投资。如果说有什么投资能让你一直觉得幸福的话,那就是养育自己的孩子。能让你感到快乐的投资才是最好的投资,“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两个女儿就是我最好的投资。”

不知是由于情绪起伏,还是新加坡炎热的天气作怪,电话那边罗杰斯说这番话时声音略带嘶哑,微喘中伴随着几声轻咳。“我愿想与你消磨一生,无奈生命如此短促”,此时的气氛令人动容又略带伤感。在一些人眼中,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还要抚育一双幼子,不免会留下很多遗憾。但对罗杰斯而言,他已经达到随时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境界。他说,年龄和你想做什么事无关。当你发现有一件事是你感兴趣的,不要被年龄牵绊,去做就是了。

客观规律毕竟难违。于是,2009年,67岁的罗杰斯将自己积累的人生智慧与投资哲学和盘托出,出版了《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一书。

“作为你们的父亲,我从来没有像迎接你们出生后快乐这么久过。在你们短短的生命中,我流泪的次数比我之前的岁月加起来还要多,那全是快乐的眼泪,是你们带给我的快乐眼泪。”“你们两个是我的梦想,我唯一的冀求是你们能够做你们爱做的事,怀抱梦想度过聪明、有趣的一生。”书中如此袒露的伟大父爱情真意切,而他毫无保留奉献在世人面前的投资人生的成功真谛和为人准则更是发人深省。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为人之道时,罗杰斯最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性:“虽然我是你的父亲,但是我不能替你思考或替你做决定。你需要设定自己的目标,想象自己的未来,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和你分享我的经验,但终究,你成功与否全靠你自己。”“我希望你能毫不迟疑地追求你的热情所在。持续你的梦想前进──不是别人的梦想,也不是我的梦想。”

从1988年起,罗杰斯开始毫无保留地看多中国,他利用各种场合建议和鼓励西方人学习中文,去中国投资。在很多时候,这些言论依然被听众们视为大师失控后的疯言疯语,但罗杰斯自己对此十分确定。从1984年到2000年,他曾5次到访中国。每一次,中国日新月异的面貌都让他惊叹不已,中国人勤劳工作的精神也让他极为钦佩。对比美国的固步自封和停滞不前,罗杰斯认为新世纪的投资热点在亚洲,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文和英文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两种语言。

罗杰斯一直认为,要想让孩子长大后有竞争力,就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语言。那么,为了在属于中国的世纪里抢占发展先机,自然就要学好中文。小希尔顿刚出生时,罗杰斯夫妇就为她请好了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中国保姆。3岁的时候,希尔顿给自己起了“乐乐”这个中文名字。小女儿比兰德出生前一年,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最好的中英文双语教育,罗杰斯夫妇卖掉了纽约的房子,举家移居新加坡。他们准备在此至少居住12年,等小女儿小学毕业后再做新的打算。

在乐乐就读的南洋幼稚园,幼儿班的孩子全学中文、讲中文,五岁之后上幼稚园班的孩子才开始学英文,而且中文和英文的学习各占一半。在这样的条件下,乐乐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我们问罗杰斯,现在两个宝贝的中文水平怎么样了?他不无骄傲地说,小女儿现在完全认为自己就是华人,至于乐乐,前些日子刚刚获得了一个全新加坡中文比赛的第一名。虽然对女儿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对于乐乐这样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能在新加坡这个华人占75%的国家里夺得中文比赛第一名,罗杰斯还是感到既骄傲又惊讶,刚听到这个好消息时简直都惊呆了。除了说中文之外,两个孩子对中国文化也非常感兴趣,喜欢中国的诗歌,尤其是唐诗。

在写给女儿的书的结束部分,罗杰斯说道:“我有好多心得想要告诉你们,或许我没办法全部都说完,但是我确信我可以教你们很多东西。我可以教你们投资,教你们如何爱别人,教你们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在你一生中实现它们。我会与你们分享我从我父亲那里学来的一切,我希望有一天,你们也会与自己的孩子分享这一切。”

未来,当乐乐姐妹与自己的孩子分享人生心得的时候,罗杰斯对中国发展的热望也将获得新的阶段性成果,这位投资魔法师的浓浓爱意与善意想必是不会被辜负的。

上一篇:沙特全女性游戏大会GCON创办者萨利姆访谈 下一篇:吴雪秀 一直在创业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