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08-08 06:32:21

也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已经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上林县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三年。如何领会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在各地已经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但也有很多争议和讨论。在此,本人也谈谈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品质

进入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③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教学理念?在此,本人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就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一起起商讨。

一.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放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而数学思想指导数学知识的内在组织形式,它们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数学思想的数学教学,将是一碗"没有肉的淡汤"。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只是苦心婆口地灌输大量的公式和呆板的例题,或搞题海战术,那么只能够培养出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的学生。因此,在《课程标准》里,把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务必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放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初中阶段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合理的三维空间思想;(2)数形结合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4)分类思想;(5)方程思想;(6)化归思想;(7)概率统计思想。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这些数学思想教育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注意发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科学是知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方法。而有些思想方法不是以明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要靠教师去发掘--从具体事例中抽象,从大量事实中概括。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复再现,逐步渗透 数学方法固然具有普遍性,但数学知识则是逐步深化的,这就导致了在知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反映出的数学方法的不同的层次性。对同一数学方法,应该注意其在不同知识阶段的再现,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一般地,低年级或知识新授阶段介绍较低层次的方法,高年级或知识深阶段介绍较高层次的方法,反复出现,逐步渗透。

二、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如果说数学思想是战略,那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是战术。离开战略的战术,就缺乏全局观,陷入盲动;而好的战略,必需通过有效的战术来实现。这个有效的战术,就是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这个根本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挥洒自如的课堂组织引导、引人入胜的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对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务必要求学生做到理解熟记,并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推理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思想教育的脱离,搞题海战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设计问题中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2)在知识发生、形成过程中要展示数学思想方法;(3)在例题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4)在解题训练中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5)在总结知识的同时要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竞争在取得优势,必须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赋予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启迪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塑造可持续发展之学生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身处人生黄金时代的初中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具有以下优良素养:

1.三条学习原则 即

(1)自觉性原则就是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

(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 受群体因素的影响。

2.三种学习技能即

(1)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里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该教会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准确的数学符号、式子做好数学笔记。

3.三种学习能力

(1)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2)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才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正如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3)流畅的表达能力 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

上一篇: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