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08-08 05:35:52

生活事件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以苏州市聋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事件各方面与其心理健康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但生活事件不同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趋势不同。其中,健康适应、丧失和人际关系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最为突出。

聋生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造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的社会生活情景和事件的总和,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精神刺激。我国关于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紧张性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在聋校的学习生活中,聋生在面对社会的竞争、家庭教育、课业的负担,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生活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发展。王美玲等人(2010)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发现,聋哑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身体倾向的得分上面要远远高于正常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焦虑性。聋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普遍认为,聋生比较明显地存在着自卑、多疑、孤僻、任性等不健康心理,但这大多只局限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感受。查阅相关主要专业杂志,发现对听力残疾学生进行过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甚少。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聋生的生活事件的调查,来分析其对聋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掌握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和设计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苏州市盲聋哑学校的聋生进行施测,发放问卷77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生40名,女生20名,年龄为16.58±1.91岁。

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聋生心理健康因子分及生活事件因子分,将心理健康因子分与正常常模进行比较,并对心理健康因子分与生活事件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表明,聋生在心理健康因子上得分均高于一般学生,且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学生。而在生活事件的各个因子分上面,在惩罚、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上的得分也较高。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各方面的影响力存在差异,丧失和健康适应两项在各因子中最为突出,说明丧失和健康适应在聋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聋生所形成的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生活事件产生的原因所造成:

第一,生理因素。聋生由于丧失听觉,使得语言发展的迟滞,产生言语障碍,势必造成他们认知和思维水平的低下,情感体验相对肤浅且缺乏稳定性,自我意识较为敏感,缺乏正确自我观念和情绪生活,在与人交往和环境适应上中比常人遇到更多困难,在这样的人际关系环境下,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且不能适度自控,导致众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第二,家庭因素。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孩子的教育心态都会直接影响。我们同样对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18.13 %的聋生家长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家长由于孩子耳聋的特殊原因或采取溺爱或采取冷漠的教育态度。同时,由于与孩子交流存在困难,所以聋生家长时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些家庭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学校因素。学校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国内研究表明,特殊学校教师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症、焦虑、抑郁等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而只有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健康的学生。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待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同时惩罚和评价的不合理性,也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

第四,社会因素。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社会对聋孩子存在歧视,这势必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此外,聋生毕业后虽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要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却仍要比常人困难得多,这也使得一部分聋生对未来缺乏信心。

四、结论

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几乎都比一般学生差;生活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有可能对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健康适应,听力丧失和人际关系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最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12 (1) :46-48.

[2]Rabkin J,Struening EL.Life events,stress and illness science,1979.194.1013.

[3]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2000,(4):241-243.

[4]王美玲,陈国宏.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

[5]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6]杨素华.残疾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1,(5).

[7]丛立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论基本能力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下一篇:90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