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许行农家学派的经济主张

时间:2022-08-08 05:04:26

略论许行农家学派的经济主张

摘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先秦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经济观点:否定阶级和阶级剥削、承认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交换应按公平的价格来进行

关键词:许行;农家学派;经济主张

中图分类号:F0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67-1

农家是先秦的一个学派,它的创始人和大宗师是许行。许行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和孟轲同时。他的学生陈相曾和孟轲有来往并互相辩论。

许行有门徒数十人,是个小学派。当孟轲在滕国时,许行及其学派都从楚国迁移到滕国,边耕种边宣传自己的学说。农家没有留下自己的文献,现在唯一能用来研究农家经济思想的材料是《孟子》有关陈相和孟轲辩论的记载,明确地反映了农家的思想特点。从《孟子》的记述看,许行农家学派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剥削,否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

许行学派主张人人从事生产方面的体力劳动,自食其力,谁都不允许靠剥削别人劳动维持生活,不许“厉民自养”。对于君主和国家机构中的人员,许行要求他们“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不允许占有人民的剩余产品,不得有储存剩余产品的“仓廪府库”,否则就是“厉民自养”。

在阶级压迫社会中,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君主又是最大的奴隶主或地主。许行把君主看作“厉民自养”,是具有否定剥削的意义的。但是,由于许行不是把剥削理解为靠占有生产资料来榨取别人的剩余劳动,而是把凡是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而能得到一份生活资料的人都看作“厉民自养”。在这一点上,许行的观点与孟子的观点正好相反。作为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孟轲轻视体力劳动,为统治阶级脱离体力劳动而辩护,混淆剥削活动与脑力劳动的区别,把剥削本身说成是脑力劳动。但另一方面,他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看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点上他的认识和论述都是较为深刻的。而许行的“并耕而食”的主张势必导致否定一切专业的脑力劳动,导致完全否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第二,肯定一定程度上的分工,允许某些商品交换。

许行肯定以粮食交换农具、帽子等手工业产品,认为这是正当行为,并不是“厉民”。他认为完全的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认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如果没有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分工和交换,就会“害于耕”,即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许行的这种农业和手工业进行适当分工的观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第三,对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价格,主张同等商品卖同等价格,并且要“市价不二”,不允许价格自发波动,不允许有商业欺诈。许行学派主张“布帛长短同则价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价相若;屦大小同则价相若”,即主张种类、尺码、重量相同的商品售价必须相同。

同等商品售同样价格,这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但在私有制商品生产下,这一客观规律要通过价格的自发波动来实现,价格背离价值是经常的、不断发生的情况。许行站在小生产者立场,感到这种价格的波动会引起小生产者的分化,于是想消除这种波动,使商品永远卖一种价格。但这是做不到的;而且,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取消了竞争,取消了价格波动,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的客观规律反而无法实现了。

封建时代常有“公平价格”的思想,主张由官府规定和维持一种反映等价交换原则的“公平价格”。孟轲说的“有司者治之”(即派一官吏负责),就是这个意思。许行想怎样规定和维持这种价格呢?如果也使“有司者治之”,那么,这个“有司者”就要忙于规定和检查物价,并处分违章抬价者,他势必就难以“与民并耕而食”,而不免要“厉民自养”了。看来许行是不愿意有这种专职人员的。那又怎么办呢?他的学生陈相说了一句:“从许子之道”,意思是说,只要每一个参加商品交换的人接受了许行的思想,就会自觉地实现同等商品售同样价格的要求。把客观的经济规律归结为许行思想的表现'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而且,即使人人都乐意“从许子之道”,自觉地按社会必要劳动出售自己的商品,谁又能知道符合社会必要劳动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呢?

许行的这种“市价不二”的经济观点与孟轲的经济观点比起来,就显得有些朴素和落后。孟轲认为,一般地说,商品交换是互利地交换劳动,所以必然是等价交换。而在具体的交换过程中,不同商品之间价格或交换价值不同,是由商品内在的某种东西所决定的。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正是这个包含在商品内部的、只有量的不同的“情”,决定了商品交换中千差万别的比例关系。从这里,可看出孟轲已经感觉到了商品价值的存在。孟轲的这种隐约的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要比许行的“市价不二”观点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许行的经济思想既有反剥削的激进的一面,又有把原始的生产方式加以理想化的落后、保守的一面。许行学派的主张综合起来看,是一个小生产者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中,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产以农业为主,农副业结合,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又存在着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分工,有若干专业的手工业者,并有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孟子·滕文公上》.

作者简介:李彦,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浅谈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优化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