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时间:2022-08-08 04:51:31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一切力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产生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读到这一句话时,想想的确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质疑,让学生有所怀疑。而这种质疑精神的培养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在讲解周练习时,可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比如,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的问题所在。像翻译文言文时,在大屏幕上列举出学生的答案,并不是一一进行点评,而是让学生进行“挑刺”。学生在“挑刺”的过程中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同时,这样做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态度。在课本知识教学中,也要告诉学生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质疑。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竟然发现了书本中的一些小问题,像《荷塘月色》中课下注释对“妖童媛女”中“媛”的注音,学生发现其读音应该是四声,发现这个问题,学生非常高兴。还让学生对教师所说的话进行怀疑,教师经常有意说错话,然后特意停顿片刻,学生立即反应过来,指出老师这句话有点问题。在这些不断的尝试中,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

在这一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学生如何对一个问题产生疑问,这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对知识交接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如果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估计,好好想想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感,产生更多的疑问,而这些疑问就是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那是一种失败。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能够产生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这些疑问,在探讨、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研究、质疑等学习素养。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不是件容易的事。“交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长流水。”长流水缘何而来,不读书不学习是不行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智力空虚,精神财富储备不足是非常危险的。教学之余加强读书,读教育名著,和大师对话,与名家交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做到引领学生游刃有余。

上一篇:战胜“天花”的人 下一篇:撕裂大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