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码相机延时摄影的技巧研究

时间:2022-08-08 04:22:58

使用数码相机延时摄影的技巧研究

摘 要:延时摄影是一种采用延时装置对被摄体运动过程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一定数量的图像或者视频,并将其串联起来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进行画面播放,最终得到一个动态视频的摄影技巧。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

关键词:延时摄影;摄影技巧;视频闪烁;动态模糊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46-01

一、什么是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是一种采用延时装置对被摄体运动过程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一定数量的图像或者视频,并将其串联起来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进行画面播放,最终得到一个动态视频的摄影技巧。

延时摄影拍摄内容通常包括:自然风光、天文现象、生物演变,人的活动轨迹等。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延时摄影可以认为是和高速摄影相反的一个过程。

二、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延时摄影的优势

(一)像素优势

目前家用影视设备的最高清格式标准为每帧1920×1080像素,即2K级别;电影领域的35mm胶片,可以达到每帧4096×3112像素的4K级别;IMAX电影使用70mm胶片,最高可达6000×3375像素,也就是6K级别,这已经是现在商业播放的极限分辨率。而以目前一款入门级佳能550D相机为例,其可拍摄的每帧最大画面为5184×3456像素,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领域的4K标准。如使用目前专业级的尼康D800相机,其可拍摄的每帧最大画面更可达到7360×4912像素,已大大超过了商业播放的极限分辨率。

(二)价格优势

一台4K级的数码摄像机的价格高达20万元人民币以上,普通35mm胶片的摄像机的价格也在10万人民币以上,而数码相机与之相比价格仅为1/20-1/50,相差非常悬殊。

(三)画幅优势

全画幅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画幅为36×24mm,而传统35mm胶片画幅为24×18mm。画幅越大,所获得图像的细节也就越丰富,画质与感光度范围全面提升,色彩层次也更丰富。

(四)后期优势

数码相机可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RAW文件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和画面动态范围,给后期处理提供了方便。

(五)更丰富的手动功能

数码相机可以全面掌握曝光的过程。光圈、快门、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并可以随时查看、控制拍摄的进程和效果。

(六)简便性

数码相机体积轻便,携带方便,单人可操作性更高。

三、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延时摄影的劣势

(一)处理速度

因照相机的缓存大小设计,在拍摄高分辨率的图像时会影响到处理速度,限制拍摄的间隔时间。

(二)容易出现视频闪烁的问题

无论多么小心,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都有一定的概率遇到这一现象,主要成因有光圈闪烁、快门闪烁、自然闪烁等。

(三)快门损耗

入门型数码相机设计快门寿命约为10万次,如全部用于延时摄影仅能完成约70分钟的影片拍摄。

四、拍摄准备

(一)数码照相机

感光元件尺寸越大的数码单反照相机所能获得的画面越佳。

(二)延时装置

部分型号的数码相机内置有“间隔拍摄”功能。如没有此功能,则需选购具有“间隔拍摄”功能的快门线,或选择使用USB电缆将照相机与电脑连接,在电脑端通过软件进行控制。

(三)一个稳定的支撑相机的装置

拍摄过程中,一个足够稳定的支撑装置非常关键。最常用的是三脚架,如果准备拍摄一组透视发生变化的延时摄影片段,还需要轨道、小车等装置。

(四)中灰滤镜

中灰滤镜也称减光镜,用以在光照充足的场合下降低进光量使用低速快门,降低快门闪烁的发生几率。

(五)储存卡

储存卡不仅仅是储存大小的问题,卡的储存速度也会影响到拍摄间隔,高速大容量储存卡为佳。

(六)电池

充足的电源保障是进行延时摄影的基础。

五、照相机设置

(一)光圈设定

应手动设置光圈大小。始终使用同一档光圈可以得到景深不变的画面效果。设定值通常不宜过小,应注意避免衍射极限光圈所带来的画质变化,一般而言F11往上都是较合适的光圈。

(二)快门设定

应手动设置快门速度。始终使用同一档的快门速度可以得到运动凝固程度相等的画面效果。设定值通常不宜过快,1/50秒左右通常都是比较合适的速度。

人眼习惯看到存在动态模糊的视频画面,当高速快门拍摄的图像拼合成一段视频时,每帧都是静止清晰的,看上去会呈现出一种一闪一闪的画面,非常不自然。所以在拍摄时应降低快门速度。

(三)感光度设定

应手动设置感光度。感光度设定值通常不宜过大,应注意避免感光度过高所带来的噪点从而影响画质,一般应尽量使用低感光度进行拍摄。

(四)白平衡设定

固定白平衡设定可以得到色温相等的延时画面效果。自动白平衡设定则得到色温变化的画面效果但容易出现白平衡闪烁,一般尽量避免选择。建议拍摄RAW格式,通过后期处理,可任意的调整白平衡,并且不会有图像质量损失。

(五)对焦设定

手动对焦可以获得焦点不变换的画面效果;开启自动对焦,由于景物的移动可能会导致对焦点发生变换,易造成拍摄失误;同时,手动对焦更加省电,可以延长照相机的延时拍摄时间。

(六)间隔时间设定

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画面效果。明确三个因素:最终要达到的画面速度效果、镜头的长度、拍摄时间跨度,才能决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

对于大部分主题,应首先考虑对象的运动速度,以获得比较自然的视频为先进行设置。比如拍摄“人群流动”主题,时间跨度为15分钟,比较自然地展现人群运动的延时画面需要每2秒拍摄一帧画面,拍摄450张照片后将获得一段约18秒的延时影片。

六、视频闪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视频闪烁在延时摄影视频的画面里主要表现为亮度和颜色上的不规则闪烁。造成闪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点:

(一)光圈闪烁。由于目前照相机自动对焦镜头设计构造,在拍摄时,光圈的实际通光孔径并不会每次都收缩到同一个非常精确的固定位置,在拍摄单张照片时通常很难察觉、但是在拍摄大量连续的照片并拼合成视频时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解决办法:使用可以手动固定光圈的镜头。也有人提出过先设置光圈大小、使用景深预览按钮固定光圈大小后快速卸下镜头,使其光圈固定不变,然后遮蔽镜头与机身的通讯点借此来骗过相机从而避免出现光圈闪烁问题。

(二)快门闪烁。由于目前照相机快门组件的设计构造,在拍摄时,快门并不会每一次都非常精确的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值上,在拍摄单张照片时通常很难察觉、但是在拍摄大量连续的照片并拼合成视频时,就会变得非常明显,特别是快门速度越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越易发生。

解决办法:避免使用高速快门。

(三)自然闪烁。照相机在使用自动档(包括A档)在反差较大或者光线变化剧烈的环境下拍摄时,因为测光的关系,曝光值会发生改变,产生闪烁。

(四)通常情况下,使用手动固定曝光值、对焦点、白平衡并保持慢速快门,前面三种情况都可最大程度避免。但在拍摄日出日落等大范围光线变化场景时,延时摄影的画面闪烁几乎无法避免。

如前期使用RAW格式或包围曝光拍摄,后期再对单帧进行手动调整,原理上可以手动调整闪烁出现的每帧,从而尽量避免画面闪烁,但该过程的工作量过于庞大。

目前已知如下几种后期软件、插件可以帮助消除闪烁:VirtualDub;After Effect 的GBdeflicker 插件;Color Stabilizer;Final Cut平均各帧曝光功能等。经试用,上述软件虽均有一定效果,但都没有完全解决闪烁问题,所以建议加强前期控制。

七、后期制作

将单帧照片拼合成视频的软件很多,如:Photolapse 3,VirtualDub,QuickTime,Premiere,Lightroom,Final Cut,After Effects等,且不局限于这些。当然一段优秀的延时摄影视频需要加入音乐,应用大量的剪辑手法等,这些暂且不在这篇文章里讨论。

上一篇:动画造型设计之我见 下一篇:陶瓷雕塑艺术审美发展趋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