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汪曾祺的叙事散文的人文性

时间:2022-08-08 02:43:40

品味汪曾祺的叙事散文的人文性

汪曾祺的文章就是读来具有人文性,有味,有趣,而且耐读。尤其是叙事散文具有人文性的《端午的鸭蛋》同样如此。在评选骨干教师听课时执教教师说,《端午的鸭蛋》是(通过)写鸭蛋,(抒)故乡情。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是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端午,现在纯粹是一个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情人节、愚人节、平安夜、圣诞节、春节等那样深入人心。情景导入学生已开始所说的节日就足以此问题。笔者与汪曾祺先生有着同样的叹惋!我佩服汪曾祺先生把端午吃鸭蛋写得那样慎重、庄重、隆重:丝线络子挂鸭蛋——挑鸭蛋——心爱的饰物——小心吃鸭蛋——蛋壳装萤……真是无穷的童心、童真、童趣,十分的情景、情趣、情真意切。我满以为老师问学生最喜欢《端午的鸭蛋》中的哪一段,学生会不约而同选这一段的。结果,它几乎被所有的学生忽略了。犹忆童稚之时,对端午、对中秋、对春节早早地期待,盼望着一年之中少有的几个节日的到来,是一种生活中的幸福的等待;而过节日的过程,更是一种快乐的生活的历程。世易时移,过去的幸福与快乐,如今早已不再!人们对物质文明的极端追求,导致了对幸福、对人生意义的严重曲解;结果,物质财富每天都在增长,快乐却不能同步。而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盼端午、吃端午鸭蛋所表达的是何等的快乐、幸福,对节日、对鸭蛋是何等的重视与珍惜!汪曾祺正是写下了这种对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既往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

冯骥才先生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这就需要文化眼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教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整个课堂氛围给我和所有的学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明确了语文学科人文内涵的丰富性,承认学生个体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和选择性;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应该是语文课广泛运用留白手法(即将空白非常艺术巧妙的去应用达到一种美得享受)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创设一个个学生能够有情感共鸣的背景或者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多种课堂资源,但又不脱离文本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设想,那么教师怎样来达到这个目标呢?

《端午的鸭蛋》、《俗世奇人》等当作是一套“民俗文化套餐”来对待,总归还是合理的也是稳妥的。(本单元的课后思考练习...你看,既与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因素的精神想吻合,。“人文论”认为语文这个工具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生活工具,它是人们思想、情意、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人文性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现在选取课文,主要选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和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能提供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在情感,态度...本单元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5篇文章:《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比如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中有这样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很明显,作者这种...本册语文课本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让学生“议”,议出真情的源头;让学生“品”,品出文中的感情;品出文中的叙事散文人文性;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滋味;课文先讲了家乡的端午风俗,而后是鸭蛋的特点,接着回忆端午的鸭蛋。介绍鸭蛋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表达作者对鸭蛋的喜爱...针对一个课时,我们的侧重训练点,人文情感渗透点在哪,似乎并没有过多考虑。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它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改:端午的鸭蛋——语文新课改:让我欢喜让我忧……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

一个充满诗意的活动“寻觅春天的踪迹”,从科学和人文两个方面展开活动。科学方面...这一单元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两篇文章:《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学习后如何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结合韩国申请端午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谈个人的高见,现中国端午节成法定节假日全国共庆,从中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品味汪曾祺的叙事散文这些丰富有变化的人文性、增加了师生间亲和力的点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上一篇:探究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与酒店客房管理的异同 下一篇:我国旅游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